張春梅
閱讀理解能力是語言學科的基本技能,初中生形成一定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要求。因此,加大力氣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應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培養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調動閱讀興趣,激發主動閱讀欲望
興趣對學生學習起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屬于語言學科,有一定的枯燥性,記憶、閱讀量都比較大,很多學生覺得很難學,興趣不足,從而導致英語成績惡性循環,越學越差。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首先必須確保學生有足夠的閱讀興趣,內心有積極的閱讀欲望。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多種手段。如我們在學到說明文閱讀時,就組織學生以導游的方式向游客介紹有關內容;學到記敘文閱讀時,就組織學生以表演的方式將有關閱讀內容呈現出來。這樣的方式,既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注意調節了課堂氛圍,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不經意間被調動出來,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
二、注重平時積累,促進能力自然生成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離不開大量的詞匯、短語、典型句型、語法等方面的記憶,也離不開必要的文化背景的了解。這些方面的知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天長日久的積累。積累時間越長,能力越強。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重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積累的途徑很多,可以在課堂學習中積累,可以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可以在影視片中積累,可以在復述的口語練習中積累,可以在聽或寫的過程中積累。總之,只要學生具備了積累的意識,平時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成為積累知識的源泉,長此以往,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自然、高效地生成。
三、注重內涵理解,加強閱讀理性認識
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能僅僅限于口頭的表面的閱讀。中國古語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說的其實就是在反復的閱讀中去品味文章內在的本質,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真實主題和核心思想。一旦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涵,理解力就自然提升了,語言由此也得到加強。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避免“不經大腦一讀而過”的現象,要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思考閱讀內容的內涵,結合文化背景理解其所表達的主題。
四、培育良好關系,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課堂教學過程中,實質上也是師生進行信息溝通、情感碰撞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組織學生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而且要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內驅力,讓學生在輕松活潑、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能否有效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真正地尊重、關心和信任學生,給予學生良好的心理暗示,營造和諧有序、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的民主、平等作風,體會到老師給予自己的足夠信任與尊重,就能在沒有絲毫壓力、沒有束縛的情況下融入集體學習氛圍,進行英語閱讀的積極性當然就越來越高,知識與能力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就自然生成。其次,教師本人要以親切平和的心態走近學生,努力每天將最美的微笑帶給學生,將飽滿的精神感染給學生,以自身良好的情緒狀態促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從而愉悅地接受每次的閱讀任務。再次,教師要在課后主動加強與學生的心理交流,及時了解學生近期的學習狀況,并盡最大的努力幫忙解決,排除學生學習的后顧之憂。總之,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發師生情感共鳴,追求教與學的和諧統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
五、培養自學能力,確保學生主體地位
學習任務歸根到底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刻都要具備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一個有效手段。學習中,很多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存在懶惰、依賴、等靠心理,我們要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自信心。有時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忍不住就去查英語詞典,這時候我們可以指導其在遇到生詞時的相應方法,即不妨先跳過去,看看是不是影響對全文內容的整體理解,如果不影響,就沒有必要浪費很多時間在一個單詞上;如果影響了,自己不妨根據上下文語境再猜一猜單詞的含義,實在猜不出來,再查詞典也不遲。一段時間過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顯著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要堅持持久關注,多管齊下,不可妄想一朝一夕搞突擊就能突然提高閱讀能力。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了《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平時積累,注重和諧的師生關系,特別是要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