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梅
摘 要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書中塑造了一位極具性格魅力的女性形象——簡·愛。本文旨從她反抗社會的不公、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以及追求人格獨立、維護自己尊嚴這三個展現其女性意識的角度來探討簡·愛的性格魅力。
關鍵詞 簡·愛 女性意識 性格分析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Jane Eyre Character Analysis from Feminism Perspective
CHEN Jingme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Jane o Eyre" is a famous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women writers Charlotte Bronte's masterpiece. The book shaped a very charismatic image of women - Jane oEyre. This paper aims to fight social injustice in her pursuit of freedom, equ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personal independence love, these three safeguard their dignity and perspective to show its women sense to explore the charismatic of Jane oEyre.
Key words Jane. Eyre; female consciousness; character analysis
1 勇敢反抗社會的不公
小說開篇描寫了小簡·愛在蓋茲海德府的生活。簡·愛身世十分可憐,在孩童時期便失去了雙親,被托付給了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可是不久之后里德先生也病逝了,簡·愛失去了她唯一的親人,只有與她的舅母一起生活。這時的簡·愛年僅十歲,她凄慘的身世,并沒有得到舅母的同情與關懷,反而被視為這個貴族家庭里額外的負擔,受到舅母的厭惡,還經常受到表兄妹的欺負,尤其是大她四歲的表兄約翰經常欺辱她,虐待她。小說中描寫到有一次,小簡·愛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卻無緣無故地受到約翰的謾罵和毆打,在退讓中,她的頭磕破了,淌出了血。忍讓多時的簡·愛爆發了,痛斥她的表兄“又惡毒又殘酷”,“像個殺人犯”,“像個虐待奴隸的人”。最后,舅母里德太太為了懲罰她,把她關進了紅屋子。在黑暗陰冷的紅屋子了,小簡·愛百思不得其解,她的表姐伊麗莎又任性又自私,卻受人尊敬,喬奇安娜兇狠毒辣,可大家都縱容她,而約翰整天盡做壞事,但還是他母親的心肝寶貝。自己飽受欺辱,受到眾人的責難。小小的簡·愛不僅感慨:“不公平!—不公平啊!”這喊出了她內心的悲憤與抗爭。雖然寄人籬下,但小小的簡·愛沒有選擇繼續忍讓,她意識到了社會的不公,并大膽反抗。從這時起,她的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面——反叛,已初見端倪。隨后,里德太太打算將她送進勞渥德學校,在與布洛克爾赫斯特先生交談時告訴他,簡·愛愛騙人時,簡·愛大膽反抗,指責里德太太毫無憐憫心。作者把一個不甘被辱,勇敢倔強的小女孩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如果說在蓋茲海德,小簡·愛的反叛性格只是初露端倪,那么在勞渥德學校,她更是將她獨特的反叛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勞渥德學校表面上是一所慈善學校,但實際上卻是人間地獄。這里的孩子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時常忍受教師的責打。在這里,簡·愛結識了一位朋友,海倫·彭斯。海倫與簡·愛的性格截然相反,她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時刻克制自己,信奉以德報怨,所以她在受到教師打罵時也逆來順受。可以說海倫是當時英國廣大婦女形象的一個縮影。在男權當道的十九世紀的英國,婦女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里都是毫無地位可言,只是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她們往往是克己忍讓,不敢表達自己的意愿。可是簡·愛卻是與眾不同的,可以說是當時的一個異類。當她得知勞渥德學校的老師對海倫很兇的時候,她沒有默默忍受。
2 勇敢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
《簡·愛》歸根究底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讀完全書,我們不得不感動于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贊嘆簡·愛勇于追求自由、平等愛情的巨大勇氣。在勞渥德學校生活了八年后,簡·愛決定開始新的生活。十八歲的她來到了桑菲爾德莊園,做起了家庭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以后,簡·愛被莊園的主人——羅切斯特友好坦率、平等待人的性格所吸引,逐漸愛上了年長她許多的羅切斯特。
這樣的愛情在當時的英國可以說是十分大膽的,是不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在十九世紀的英國,門第觀念十分嚴重,婚姻更是講求門當戶對。簡·愛是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師,而羅切斯特卻是家財萬貫的貴族子弟,可以說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門第的差別猶如巨大的鴻溝把他們隔開。然而簡·愛卻沒有被世俗的觀念所束縛,在她看來,愛情只是互相之間的吸引,是平等的兩個人之間的愛戀。她沖破門第的藩籬,勇于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大膽地表達對羅切斯特的愛意。因為在簡·愛的心中,縱然她與羅切斯特在外表、年紀、以及門第方面有巨大的差異,但在上帝的面前,他們是平等的,他們是可以自由相愛的。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被這樣一個普通的,處于社會底層的女孩追求自由愛情的勇氣所折服。
當然,簡·愛的自尊、堅韌、樸實也深深地吸引了羅切斯特。當她誤以為羅切斯特要與和他門當戶對的貴族小姐英格拉姆結婚時,簡·愛壓抑的情感如火山爆發,她不顧一切地大膽質問羅切斯特:“你以為我會留下來,成為你覺得無足輕重的人嗎?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簡·愛的話語鏗鏘有力,斬釘截鐵地表達了她拋棄了世俗的婚姻觀念,追求自由、平等愛情的勇氣。她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表明:自己有權平等地追求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
3 追求人格獨立,維護自己尊嚴
十九世紀的英國處于完全的男權統治之下,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庸,并沒有自己的發言權和決定權,更加談不上擁有自我意識和自主權利,女性被理所當然地放置在了社會地位的底層,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簡·愛沒有像大多數當時的婦女一樣,接受傳統的教育,長大之后嫁為人婦,依附于男人生活。她時刻要求自己經濟獨立,處處追求自己獨立的人格,維護自己的尊嚴。成年后,成績優異的簡選擇在勞渥得學校做起了老師,之后又當家庭教師,自己依靠自己,活得獨立而有尊嚴。甚至在她與羅切斯特互相表達了愛意,就快結婚時,羅切斯特要求她“放棄那個奴隸般的家庭教師工作”時,她仍然表示了反對。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簡·愛并不愿意依靠羅切斯特,她更愿意經濟獨立,因為經濟獨立才是她追求人格獨立,維護自己尊嚴的基礎。然而簡·愛與羅切斯特并沒有一帆風順地在一起,就在他們舉行結婚儀式的時候,簡·愛得知羅切斯特的妻子,伯莎還活著。深深愛著羅切斯特的簡·愛陷入了痛苦的深淵之中。殘忍的事實讓簡·愛面臨了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和考驗,在她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對命運和愛人屈從,接受羅切斯特已經結婚的事實,留在羅的身邊,做她的情人;另一條路是痛苦而充滿考驗的,那就是捍衛自己的尊嚴和人格,決不允許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中摻雜任何其他的成分,也不允許有其他人在他們的婚姻和愛情中存在。當然,這就得離開自己深愛的人。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但最后,大家看到簡·愛還是選擇維護自己的尊嚴以及人格的獨立,傷心地離開了羅切斯特,而絕不接受成為別人丈夫情人這種喪失尊嚴、喪失人格的事。
讀完這部小說,女主角敢愛敢恨、反抗不公、追求平等與獨立的形象躍然紙上。同時,她所具備的女性意識也深深震撼著讀者的心。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簡·愛的女性意識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無論如何,作者在十九世紀的男權主義社會中能夠塑造出這樣一個女性形象,仍然是值得我們佩服的。簡·愛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強反叛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獨立的精神更為人們所贊賞。
參考文獻
[1]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M].祝慶英,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2] 樸明珠.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簡·愛》[J].前沿,2012(24).
[3] 曹月秋.簡·愛的性格解讀[J].理論界,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