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市場、一個經濟體有沒有希望,不在于經濟學家講了多少話,也不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給你多少承諾,而在于你身邊的人是不是興奮、是不是開始創業、是不是開始踐行自己的夢想。
最近半年來,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身邊人的創業激情,而且創業的項目也愈發的新奇,興奮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就說吃飯吧,北京最近有幾個開得很有意思的餐館。他們把后廚的所有事情都以編寫程序的方式一一羅列,將一個餐飲業寫成了一本書,每個流程都透明化、標準化。最后這個餐館當然發展得非???,重點是還很賺錢呢。
現在的餐館,越來越沒有舊時的模樣了,為什么呢?因為現在開餐館的,不是互聯網上的極客,就是宅男,要不就是網上的“碼農”,沒一個“科班”出身——這就是創新的力量。
三中全會以后創業的人更多了,不僅吃飯可以創業,就連以前難以啟齒的“房事問題”也被一個叫馬佳佳的90后給徹底顛覆了。這個廣院的應屆畢業生,當年的高考狀元,硬是把一個成人用品情趣商店開在了廣院的西門口,把情趣用品賣得熱火朝天。
從吃飯到情趣用品,這至少說明了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有創新的思維,有自由的空間。在這樣一個好的時代里,創造出了這樣一些以馬佳佳和雕爺為代表的未來最優秀的企業家雛形。而且,我相信在中國大地上會涌現出更多的人去創業,去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導者。
我是干地產的,一直認為地產是一個很踏實的事,過去幾百年房地產行業的成長軌跡,讓我對未來房地產行業的創新路徑,以及瓶頸都爛熟于心。
比如說我們講住宅,按照傳統的創新邏輯來分,住宅的創新無非就3個方面:要么做細分市場;要么做大規模的工業化住宅或者是產業化住宅,用工業化方式發展住宅;要么和政府配合,做低收入保障性住宅。
比如說我們講商用不動產,相較于住宅,它的創新路徑的確多了許多,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美國模式。將相對獨立的開發商、投資商和運營商三者統一起來,最終讓開發商變成導演,讓我們為投資商服務,讓房地產在商用不動產中逐漸演化為高級手藝人或服務商。
以前我認為這些事都不復雜,但今天時代變了,互聯網來了,它會改變一切傳統行業,也包括我所在的地產業。一下子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我來的前一天去了小米,所有人都在創新,研究互聯網怎樣影響和改變房地產。我一看有點懵了,小米準備做房地產了???眾所周知,小米產品的簡單極致以及它的粉絲經濟,包括它的服務,還有它講到的互聯網思維,這所有的一切都在顛覆我們。
以前,房地產行業中的物業都是不賺錢的,特別是依托于住宅的物業?,F在有這樣一家公司,它進入所有的社區都不收物業管理費,同時還提供免費按摩,就這樣它橫沖直撞進入了很多社區,一下子建立了幾百萬個家庭用戶。然后按摩還是免費,但是賣精油收費,遞毛巾收費……同時,它還做起了互聯網配送業務,想想這幾百萬個家庭的潛在用戶,一年賺一兩個億,那是輕輕松松呀。
一個多月前,我和都亮、雷軍一起,我們研究了之后說,讓自己有能力下雨,最后看到自己的彩虹。我們也要建立一個互聯網時代的虛擬開發商平臺,我們的目標是消滅開發商,用最低的價錢滿足所有人的居住需要。
今天,我們獲得了一個巨大的創新天空,由于互聯網的參與,我們有了一個更為自由的環境和更好的財產保障制度,我們對未來的創新充滿了期待和信心。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作為企業家能夠暢所欲言,能夠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這是一種巨大的榮幸,也是一種幸福。我想說,如果還有來生,我愿意不修改任何一天。
(本文摘編自馮侖在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閉幕式中的演講,未予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