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妍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了十幾年的班主任,也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我的體會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與否,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環節。而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形成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下面,我談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
一、引導學生動手,激發其求知欲望
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教師必須要讓他們深入其境去感知。在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獲得新知,教師應充分發揮直觀的教學手段,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感知,讓他們的眼、耳、手等多種感性器官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而在引領動手實踐操作的活動中,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感性思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合作者、探究者……如在教學“捆小棒”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11~20各數的順序、大小以及數的組合的知識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我讓學生從事先準備好的20根小棒中數出11根,并比一比誰數的快。然后學生互相觀察數出的小棒,看看誰擺的讓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擺出的是11根。最后結合實際操作情況,讓學生再一次動手操作捆小棒,按照10個1捆的要求捆成1捆。這樣,最終讓學生明白了1個10是10,10個10是100。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是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的。
二、合理組織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容易被一些新鮮事物刺激所吸引。而這些刺激物,會使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產生興奮,使他們更好地、更有效地建立暫時聯系。在數學教學中,如果組織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新知,學生就會逐步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從而逐步使注意力長時間地穩步固定在學習對象上,使數學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我經常采取的游戲活動主要有:奪旗、數學撲克牌、摘水果、接力等。為了使數學游戲更有趣味,我制作了多種動物頭像,游戲時讓學生們戴在頭上。不管是一個頭飾、一面彩旗還是一幅圖畫,都可以強化數學聯系的趣味,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變濃,愿意做數學游戲。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時,為了建立有余數除法的數學感念,課前我特意準備了糖果和紙盤,并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首先我讓學生把9塊糖放在準備的紙盤里,每個盤子到底放幾塊糖,讓學生自己定。還有一個要求是每個盤子的糖的數量一樣多,看看到底可分幾盤?
學生非常快的做完了,有的說分9盤,每盤放1顆,有的分3盤,每個盤子里放3顆,也有的把9塊放在同一個盤子里的。
其次分組進行的時候,每個盤子里放2、4、5、6個幾種放法。在活動中,學生產生了很多的想法,同時也會出現分不完的狀況。此時,我就順勢而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東西的時候,不見得正好分完,分不完的時候是存在的。接著我板書。這樣做確實激發了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求知欲望,課堂上他們玩得很開心,并在玩游戲中鞏固了新知。
三、開展以競賽為主的教學形式,擁有成功感
通過競賽會使大腦某些部位產生興奮,從而使處于“暫時休息”狀態部位進入開始工作的狀態。競賽活動,為學生積極參與提供了有力的條件。競賽中,表現甚為強烈的是學生自我的需要。每一名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適當地開展一些競賽活動,能喚起學生的內驅力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成功時,就會切身體會到成功的滿足感。
在小組活動的時候,為培養學生的速算、估算能力,我曾經搞過這樣的師生競賽: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們選出一名做題相對較快的學生,與老師比賽,口算題由學生們出,出“85-57=?、88-79=?、83-29=?等兩位數減兩位數數學的口算試題,每一次出10道題,師生兩個進行現場比賽,結果均以我贏而告終。最后,我把贏的竅門告訴給了學生,學生明白后,回家后就和家長展開速算比賽,展示自己所學到的新知,從而使他們學到的知識得到了鞏固。
總之,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想辦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使他們喜歡數學課,才會形成真正的高效課堂。
(遼寧省瓦房店市得利寺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