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娜 董延龍 金曉霞
大白菜起源于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品種類型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其消費習慣地域特色明顯。大白菜為高產蔬菜,因此能以低廉的價格大量供應,其營養豐富,柔嫩適口,品質佳,耐儲存,是秋季生產、冬季上市最主要的蔬菜種類。黑龍江省有得天獨后的自然資源優勢,是我國四大大白菜生產省份之一,年種植面積占大白菜種植面積的1/10左右。人們要想獲得高產、優質大白菜,就必須不斷地提高適應本地區的栽培技術。在現有栽培技術的基礎上,根據黑龍江省的氣候條件、栽培習慣、品種特性,總結了一套適合黑龍江的栽培技術體系。
1 整地
大白菜葉片多,葉面積大,葉面角質層薄,營養生長期間需要水分較多, 但根系較淺,利用土壤深層水分的能力不強,要求土壤潮濕;大白菜對土壤要求較嚴格,最適宜的土壤為肥力較高、理化性狀好的粉砂壤土、壤土及輕黏壤土。
為了促進淺土層根系更加發達,盡可能增加深土層根系的分布,土壤應進行翻耕。凡準備種大白菜的地塊,最好在前一年秋作收獲后進行深翻,并大量施用農家肥,利用冬季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并進行養分分解,以培養地力。與麥類、豆類輪作減少霜霉病發生,同時避免用十字花科作物作前茬,以減輕病害發生。播種前土地一定要整平,高處澆不上水,苗期就會引起病毒病,同時也會因澆水不足而不發棵,造成結球不好;低處因為常有積水,苗子就不生長或生長很慢,而且還會在結球期引起軟腐病和黑腐病的發生。
2 適期播種
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播種期與產量、發病輕重均有關系,播期過早易得病毒病,高產不穩產;播期過晚雖然病害較輕,但結球性差,商品性較差,產量較低,也影響經濟效益。一般早熟品種適于7月上旬播種,中熟品種適于7月15~20日播種。
播種方式以點播為宜,播種深度1~1.5厘米,每穴種子5~6粒,播后蓋土輕壓,穴距根據品種熟期而定,一般早熟品種穴距40~50厘米,中晚熟品種穴距50~60厘米。
3 田間管理
3.1 苗期管理
為防止幼苗擁擠徒長,直播田塊要及時間苗。間苗一般進行2次。第1次在幼苗拉小十字時(兩片真葉)進行;第2次4~5片真葉時進行。當幼苗生長到20~26天后,達到團棵階段時,即按預定株距定苗。
在高溫干旱年份,適當晚定苗,使幼苗密集,遮蓋地面,降低地溫,減輕病害的發生。此外,晚定苗還有機會拔除早發病的植株,延長選優的時間。間苗時、可將過密處的小苗移栽在缺苗處。每次間苗、定苗后,應立即澆水,防止因苗根系搖動而萎蔫。
3.2 中耕培土
為了便于追肥,前期要松土,除草2~3次。特別是久雨轉晴之后,應及時中耕,促進根系的生長。蓮座中期結合施肥培土作垅,垅高10~13厘米。培垅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施肥澆水,減輕病害。同時保持溝內空氣流通,使株間空氣濕度減小。這樣,可減少軟腐病的發生。
3.3 水肥管理
3.3.1 澆水是決定大白菜能否高產的關鍵措施。
大白菜苗期應輕澆勤潑保濕潤:白菜播種后澆水,要求小水浸灌,以浸透播種位為宜,防止大水漫灌沖掉種子。4~5片葉時結合追提苗肥澆1次水,以后可根據天氣情況再澆2~3水。
蓮座期間斷性澆灌,見干見濕,適當練苗;蹲苗期一般不澆水,使根深扎,促根群發達。蹲苗結束,結合追肥澆2次水要防止日曬使土地干裂、白菜斷根。
結球期對水分要求較高,土壤干燥時可采用溝灌。此期是生長最快的時候,要保持地面潮濕。視天氣和土壤干濕情況,約7天左右澆1次水,收獲前15天停止澆水。灌水時應在傍晚或夜間地溫降低后進行。要緩慢灌入,切忌滿畦。一般來說,從蓮座期結束后至結球中期,保持土壤濕潤是爭取大白菜豐產的關鍵之一。
3.3.2 施肥原則: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大白菜產量高,需肥量大,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還要及時追肥。追肥要根據不同的生長時期和苗情決定。若底肥不足,第一次可在間苗后(真葉4~5片)追提苗肥,每畝施復合肥10千克,撒施于幼苗兩側,并立即澆水;第二次在定苗后,每畝施復合肥15~20千克發棵肥,于壟兩側開溝施入,要求先施肥,后培土,再澆水;第三次在蓮座期大追肥,進入包心期,大白菜已封壟,隨水每畝追施尿素15~20千克,過磷酸鈣10~15千克。
根外葉面追肥。在大白菜生長期間,合理進行根外追肥,不僅能使蔬菜增產,改善品質,而且能防治生長期缺乏某種微量元素而造成的生理病害。從大白菜苗期開始就噴施含鈣元素的葉面肥可防治大自菜干燒心病,噴施葉面肥可結合防治病蟲害與農藥混噴。
3.4 及時采收
秋白菜收獲的早晚關系到產量的高低和儲藏的好壞。收早了不僅影響產量的提高,而且入窖后還要脫幫和腐爛;收晚了若遇到氣溫驟降容易遭受凍害,造成損失。因此,如何根據氣候條件確定我地秋白菜的適宜收獲期,在蔬菜生產上意義是很大的。夏季高溫高濕,大白菜生長快,所以在結球7~8成就應挑選結球好的植株采收上市。收獲期一般在定植后第27~32天采收。
3.5 病蟲害防治
大白菜主要有三大病害:即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
病毒病:主要是在苗期高溫干旱易發病。防止方法:降低土溫,及時防止治蚜蟲。用病毒靈600倍液和抗蚜威2 000倍液或蚜蟲凈2 000倍液進行噴霧2~3次進行防治。
霜霉病:主要在蓮座期至包心期發生。用75%白菌清500~600倍液,或40%乙磷鋁150~2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倍液防治等,連續防治2~3次。
軟腐病:為細菌性病害。發現軟腐病病株要及時拔除,并且在病株穴處撒石灰粉消毒,或者發病較輕時用農用鏈霉素150~200倍液,或用70%敵克松原粉500~1 000倍液澆灌病株及周圍的健株根部。
大白菜主要害蟲有黃曲條跳蟲甲、蚜蟲、菜青蟲、甘藍夜盜蟲、地蛆等。在幼苗出土時,及時打藥防治跳蟲甲為害,每公頃用90%敵百蟲100倍液。幼苗期注意防治蚜蟲,可選用吡蟲啉、抗蚜威等農藥防治。在大白菜生育期,還應注意防治菜青蟲和甘藍夜盜蟲。防治菜青蟲用蘇云金桿菌乳劑130克/畝噴霧,隔7天再噴1次。農藥要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采收前1周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