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良臣
1 種類及傳播途徑
1.1 種類:蔬菜病蟲害種類很多,根據病害的病原菌可分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土傳病害基本上屬浸染性病害,但也有部分是由土壤障礙因子引起的非浸染性生理病害。
1.1.1 苗期土傳性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病原菌主要侵染已發芽的種子和幼苗組織,從而引起苗木猝倒、立枯現象。
1.1.2 茄果類土傳病害:主要有茄子青枯病、潰瘍病,番茄白絹病、枯萎病,主要是為害根莖部組織,造成植株枯萎死亡,而根結線蟲病則主要為害根部,造成根系腫瘤狀,植株生長受阻。
1.1.3 瓜類土傳病害:枯萎病是最重要的一種病害,在發生時造成許多西瓜產區絕收,而近幾年線蟲病在局部地區已開始發生,應引起重視。
1.1.4 葉菜類土傳病害:主要有白菜軟腐病、黑腐病,根腫病。
1.1.5 其它土傳病害:豆類作物的白絹病、枯萎病等。
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發生外,大部分苗期發生不明顯,一般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開花結果)時開始發生,直至生長后期,其受浸染后寄主在體內潛伏期較長。
1.2 傳播途徑:土傳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里越冬(夏),依賴土壤腐殖質和殘枝敗葉殘存物質生存,在土壤里存活的時間較長,一般枯萎病病菌在土壤內可存活5~6年,故稱之為土壤習居菌。土傳病害的病原菌一般通過土壤、肥料(有機肥)、灌溉水或流水進行傳播,而不會像其它傳染性病害一樣通過氣流傳播。傳染性病害的危害部位以葉、莖、花、果為主,而土傳病害的危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根、莖,先浸染寄主植物的維管束,并逐漸向上延伸,由病原菌在維管束內繁殖,阻礙其輸送營養物質,致使植株在短期內枯萎死亡,屬毀滅性病害,很難防治。
2 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
2.1.1 合理輪作:將茄果類、瓜類、豆類等深根性作物與白菜類、綠葉菜類、蔥蒜類等淺根性作物進行輪作,減輕病害發生,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
2.1.2 改進栽培制度:⑴改變栽培時期,錯開發病期種植。⑵深溝高畦栽培法,采用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⑶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條件,降低地面濕度。
⑷清潔田園,拔除病株,并對病穴采取消毒處理。⑸適當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2.1.3 選用抗病品種和嫁接:選用抗病、優質、高產品種,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前提,也是防治土傳病害最為經濟有效的措施。利用嫁接技術防治土傳病害,選擇高抗根結線蟲和根部健壯的品種作為嫁接砧木,如用黑籽南瓜嫁接黃瓜等已有多年成功的經驗。特別在病害流行年和地區,與其它防治措施結合,是蔬菜穩產和豐產的重要保障。
2.1.4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作物及土壤需求施肥,平衡作物及土壤營養,適當增施磷、鉀,避免偏施氮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2.2 物理防治
2.2.1 高溫高濕殺菌法:在暑季室內作物換茬時,將土壤翻耕后,密閉棚膜,灌水悶棚,使地面溫度達到50℃以上,清除室內土壤中殘留病菌,凈化土壤,力爭室內無菌,杜絕以上各類病害的初次侵染。悶棚時間一般掌握在15~20天,1個月更好。
2.2.2 肥料高溫處理法:注意肥料衛生,嚴防帶菌肥料進入溫室;施用的有機肥料,必須經過暑季覆蓋塑料薄膜高溫處理、充分腐熟,并用殺菌劑細致噴灑殺菌后,方可施用。
2.3 化學防治:要堅持“無病先防、預防在先”的方針。土傳病害的防治,不宜采用葉面噴霧法,而應采取灌根法??筛鶕『ΨN類,選用相應的藥劑,灌根方式除采用淋施外,還可將噴霧器的噴頭取下,直接用噴霧桿施藥灌根??刹捎脷⒕鷦┘訅迅鶆┕餐喔姆椒?。防止根腐病可選用的藥劑有惡霉靈、甲基立枯磷、惡甲水劑、立枯凈、DT等藥劑。防治枯萎病、黃萎病可選用的藥劑有增效多菌靈、DT、絡氨酮水劑、枯菌克等。防治疫病可選用的藥劑有甲霜酮、百菌通、見菌殺等。防治青枯病的藥劑有世高、氯溴異氰尿酸、枯菌克、DT等。生根劑可選甲殼素、黃腐酸鹽、生根壯苗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