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遠
1 選育過程
紅巖母本R-156是荷蘭番茄品種99-18自交后代經6代分離選育而成的優良株系,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中等,第一花序位于8~9節,葉片深綠色,幼果綠肩,扁圓形,果實硬度大,結果性好,連續座果能力強,耐低溫、弱光性強,單果質量160~180克,抗病毒病、枯萎病,貨架期長。父本R-110是以色列番茄品種20-45經7代分離選育而成的穩定株系,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強,葉片上沖,單果質量170~190克,果實硬度大,近圓形,耐貯運,抗病毒病。
2006年以R-156為母本,以R-110為父本選配組合。2007~2008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0年參加遼寧省番茄區域試驗。2011年通過遼寧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備案辦公室備案,審定編號:遼備菜〔2010〕382號。
2 選育結果
2007~2008年在沈陽市農科院試驗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春大棚栽培,小區面積5.5平方米,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對照品種為以色列番茄品種FA-189。試驗結果:2007年紅巖平均畝總產9 853.5千克,比對照增產13.6%,2008年紅巖畝總產量9 290.8千克,比對照增產9.4%。
2010年參加遼寧省番茄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遼紅四號,在保留3穗果實的情況下,紅巖前期畝產4 371千克,比對照增產12.51%,總產量7 406千克,比對照增產3.86%。
3 抗病性
抗性鑒定由沈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進行苗期接種鑒定,鑒定結果:紅巖抗病毒病(發病率33.33%,病情指數14.35%);感葉霉病(發病率83.3%,病情指數48.8%)。
4 品質及商品性狀
紅巖番茄果實大小均勻,平均單果重180克左右,可以成串采收;果實紅色、鮮艷,果面光滑,秋冬茬口果實成熟后可繼續掛果15天不變質,貨架期5~7天。2009年沈陽市農業科學院中心實驗室進行品質檢測,紅巖成熟果硬度0.58千克/平方厘米(FA189硬度為0.52千克/平方厘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FA189為3.7%),VC含量121.6毫克/千克(FA189VC含量117.5毫克/千克)。
5 特征特性
紅巖為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強,葉片略上沖,中熟。果實紅色,中型果,近圓形,果面光滑,果臍小,硬度大,果肉厚,耐貯運,畸形果和裂果率低,單果重180克左右,耐低溫弱光,抗病毒病,耐晚疫病。畝產量7 000~13 000千克,適合全國保護地和露地栽培。
6 栽培技術要點
沈陽周圍地區春大棚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株距35~40厘米,行距60~65厘米,每畝栽3 000株左右。日光溫室長周期栽培一般7月份育苗,行距80厘米左右,株距40厘米左右,畝栽苗2 000株。露地栽培3月上旬播種,畝栽3 000~3 300株。定植時施足農家肥作底肥,配合使用三元復合肥。保護地栽培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保花保果,并及時疏花疏果,第一穗宜留3~4個果,以上果穗留4~5個果,每收獲一穗果要及時追肥一次,以鉀肥為主,收獲期要及時去掉底部的老葉和病葉。注意防治潛葉蠅和溫室白粉虱等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