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鏈金融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供應鏈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在應用中得到了各大金融機構的青睞。然而,供應鏈理論在金融業中的應用也給金融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風險。下面筆者就從分析供應鏈金融面臨哪些風險入手,探討如何應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從而實現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 供應鏈金融 風險管理
一、引言
供應鏈金融是物流業與金融業相結合的產物,它將企業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或者多個企業連成“產—供—銷—”一條線,然后將資金流有效整合到各個環節的企業中來,實現金融資本與事業資本的雙贏局面[1]。然而,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尚是一個新鮮事物,它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有許多地方還不夠成熟。有些商業銀行忽視了供應鏈金融的卻點,對它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沒有做好防范工作,于是蒙受了很大的經濟損失。鑒于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對供應鏈金融進行分析,探討它在商業銀行業務運營模式上的優缺點,從而為做好相應的對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分析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是指供應鏈上的企業和商業銀行預期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運營情況與實際運營情況不一樣,使得商業銀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供應鏈金融風險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傳導性。由于鏈上的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是串聯在一起的,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甚至某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會對其他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利益的相關性非常強。其次是動態性[2]。經濟的發展瞬息萬變,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是如此。因此,供應鏈金融風險也會伴隨著供應鏈上企業的發展變化而發生變化。最后是不確定性。供應鏈金融是一個結構龐大的金融發展體系,參與主體多、時空跨越度大造成風險的不確定性。
與其他金融風險相比,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多樣化。下面就來具體分析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會遭遇哪些風險。
(一)市場風險
市場經濟的發展特點之一就是市場的供求情況是波動發展的。企業在市場發生變化之后,無法按照原定計劃銷售產品,進而無法按期償還銀行的貸款。于是就造成了商業銀行按期收回貸款的風險。
(二)政策風險
我國正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一系列相關的經濟政策的出臺給各大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供應鏈上的企業的籌資、投資等經營管理活動會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或者限制,他們的發展可能會得到支持,也可能會受到打壓。
(三)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來說的。我國的中小企業一直存在著信用缺失的難題,這是由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決定的。中小企業的管理方式不夠成熟、資金力量薄弱、投資規模較小、技術落后,這些因素都造成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信貸[3]。信用的缺失是商業銀行在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面臨的主要風險。
(四)行為風險
行為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辦理供應鏈金融業務時由于工作失誤而給銀行帶來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是由行為方式上的差錯而造成的,因此,銀行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預防低級錯誤的發生。
(五)信息傳遞風險
信息的不對稱是造成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供應鏈是一個非正式的企業聯盟,它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與管理機制。供應鏈日漸龐大之后,它的松散的管理模式給信息的準確傳遞帶來很多阻礙[4]。信息傳遞滯后將造成企業之間的溝通不夠充分,進而產生分歧;信息傳遞錯誤將給商業銀行的判斷帶來困擾,影響銀行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帶來風險。
(六)企業文化差異帶來的風險
供應鏈上的企業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企業制度、經營理念、發展戰略等都不盡相同。在利益關系緊密的供應鏈上,這些不同會給企業之間帶來發展分歧,比如針對某項投資計劃,各企業都堅持自己的工作方法,于是造成投資計劃的延遲甚至擱置,進而對整個供應鏈造成混亂。
(七)自然環境風險
相對以上幾種風險而言,自然環境風險具有不可控性。所謂的自然環境風險是指地震、火災、戰爭等不可控的因素給企業造成損失,而這些損失又影響到供應鏈上的企業的穩定,進而使供應鏈上的資金流動發生改變,使企業和銀行的生產經營蒙受巨大的損失。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管理分析
(一)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
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進行管理是共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一部分,它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來進行。首先是風險識別。供應鏈金融體系龐大復雜,因而它面臨的風險也是復雜的,在對風險進行進一步的管理之前,先要對風險加以歸類分析和辨別,如此才能對癥下藥,有效解決風險問題[5]。其次是風險衡量。風險衡量是對供應鏈金融可能遭遇的風險進行大小、程度、范圍等方面的估算,從而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準備。之后是風險控制。風險控制是在風險衡量的基礎上利用各種管理工具對風險進行有目的的操作,從而達到規避風險、轉移風險、降低風險的目標。最后是風險處理。風險處理是整個風險管理工作的核心,它有五種形式,分別為風險自留、風險轉移、風險組合、風險預防和風險回避。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
從宏觀方面來看,應對供應鏈金融風險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針對中小企業信用差的情況,我們要建立良好的信用體制和法律體制,規范中小企業的發展,對那些惡意逃避商業銀行債務的企業要實施有力的法律制裁,從而使商業銀行在放貸時能夠沒有太多的顧慮。這樣一來,不僅使企業的發展環境得到了優化,而且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對商業銀行來說,它的放貸風險大大降低,資金的回收率也得到提高。
從微觀上來看,應對供應鏈金融風險需要對供應鏈進行不斷的完善與發展。供應鏈的發展時間不長,它本身的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因此,應對供應鏈下的金融風險就要從供應鏈本身入手。一方面,要樹立系統分析與管理的思想。供應鏈金融由一系列的子系統組成,各組成部分之間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在工作思想與工作方法上,必須堅持系統分析與管理,這樣才能保證各個子系統處在可控制的范圍之內。另一方面,要強化內部控制。商業銀行供應鏈本身是一個松散的企業聯盟,因此在控制力上比較欠缺。為了使供應鏈金融能夠更加有約束力,就要加強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嚴禁違規違紀、執紀不嚴的現象的發生。
三、結語
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是經濟向前發展的產物,然而它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必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面對供應鏈金融帶來的風險時,要注意先找出問題,然后再做出相應的對策。我國商業銀行在運用供應鏈理論進行金融活動時,要注意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來做出具體的應對措施,以實現金融風險的最小化。
參考文獻
[1]劉軼,王若頻.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用評級的融攝與選擇[J].求索.2012(09)
[2]管斌.商業銀行法律風險的產生及其規制——以英國北巖銀行危機為分析藍本[J].法商研究.2012(05)
[3]王建.商業銀行金融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財政研究.2012(02)
作者簡介:李浩(1992-),男,河南省登封市人,鄭州大學,學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