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初,新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正式頒布,其宗旨意義在于推動審計業務的發展,經過近年來實踐,新準則的執行總體上看還是比較暢通順利的。然而,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在新的審計準則的執行中也存著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本文就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對審計理論與實務應用的影響問題做出剖析,并就問題的解決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執業準則 審計理論 審計實務
一、新會計師執業準則的制定及實施意義
(一)新會計師執業準則的制定
《注冊會計師法》的立法宗旨是為了發揮注冊會計師在市場經濟建設中對經濟活動提供審計簽證和服務作用,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在行為規范中明確提出,獨立審計準則是注冊會計師在報告的審計業務執行過程中應遵循的指導性行為規范。至2004年間我國已經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獨立審計準則體系,對注冊會計師職業資格的認定、審計業務、出具簽證審計報告等行為也做出了相應的規范與指南。隨著經濟的發展,執業的范圍的廣泛,注冊會計師的業務也由原單一的審計業務,擴充到審閱、其他簽證等相關服務在內。2006年初,我國財政部又發布了新審計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在新的準則框架中除新增的審計項目外也對簽證業務、相關服務、事務所的質量控制等都做出了增加與修訂,使新的審計準則更加趨同于國際準則的標準,這也是目前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所趨。
(二)新會計師執業準則的意義
作為一個中介服務機構,就必須有一個業務執行的標準來對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進行行為的規范。規范其哪些可以為之、哪些不可以為之,它作為統一的標準來考核審計及其他簽證與服務工作的質量,明確業務的職責,提高業務質量。
二、新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對審計與實務影響中存在的問題
自2006年至2012年間經歷過多次的修訂后,準則的內容日益龐大,日趨復雜,具有一定的導向性、科學性、嚴謹性,其運作的效果還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實際應用中也時常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問題。
(一)當前實務難以適應新準則的理念
在準則中,除了基礎性的規范做出修訂,也對審計風險準則做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例如:在準則中的第1231號等對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及要求上加強對審計風險及風險評估環境的說明;在第1301號中對審計收集的證據及證據收集的程序等相應的規范。充分體現了審計理念——現代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準則。在現代風險導向的審計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的審計理念。與以往的審計范圍不同,它拓寬了注冊會計師的視野,不僅考慮被審計的單位內部環境,同時外部因素也囊括進來,例如:行業現況、法律法規、監管部門等,從宏觀上充分了解被審單位的狀況,加大了審計的力度。然而,很難在實務中去應用,就目前來看,有能力開展以現代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并不多,一般中小事務所不具備實施條件,仍以傳統導向為審計模式。
(二)新準則內容晦澀,可理解性差
在新的準則修訂后,措辭準確,精簡了重復內容。由于專業數語過強,使得行業人員對準則的解讀上增加了難度,往往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僅浪費時間與精力深入研究,對實務操作上也帶來難度。例如:在審計準則中第1141號和第8號舞弊審計準則中對舞弊風險因素的解釋,舞弊實施的動機壓力及提供機會等內容上涉及到大量專業術語。至于什么是動機或壓力?機會與借口又具體指向什么?這些概念與我們平常理解的內涵有著一定差異,很難正確理解到位,常被人戲稱“天書”,因此為準則的執行帶來不便。
(三)準則中一些內容過于超前,其應用性備受質疑
準則中的大多數內容是有一定實用性的,隨著實際業務的開展是可以執行。一般來說,在實務中順利開展的審計業務,才會出現相應的審計準則來規范,而且為了適應執業的需要還要不間斷地修訂補充。但是還有些內容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做到執行下去的業務,在準則上卻有著相應的規范要求,使制定的準則內容與實務成脫節局面,顯得過于前位了,其應用性與嚴肅性備受質疑。例如:在準則中的對財務信息執行商定程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我國開展財務信息協商執行程序業務很少,甚至有些專家學者對此也是孤陋寡聞,事務所與經營主體間幾乎沒有這方面的業務往來,因此,準則在這一點上顯得超前,實務的應用性遭受質疑。
三、新注冊會計師準則的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準則制定的機制
首先,正視的準則制定理念。在當前,全國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家加強與世界間的經貿聯系,減少經濟上的摩擦與糾紛,實現我國準則制定機制與國際準則的趨同,借助國際準則制定和實務的經驗,來提升我國的財務信息質量,為世界經濟所認同來提升我國經濟市場地位起到促進作用。
其次,執業準則的制定程序要完備。在選定準則項目上,結合本國的國情,不能機械地套用國際準則,從實際出發,在實務中對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有針對性地修改與補充。另外,在項目的選擇上要注重相關者的利益,滿足相關者的實際需要,避免造成準則與實際應用相脫節的尷尬局面。
再次,構建準則制定的組織機構,充分發揮會計人才的作用。在準則制定的過程中,充分地調動各方力量的積極性。在財政上,政府以增加經費的形式予以支持,推動準則的建設。在會計人才與團體協作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要起到統御作用,鼓勵與協調各地注協合作,互補與整合,對于構建過程中的問題予以分析反饋,共同制定應對方案。另外,要注重人才的協同合作精神,國內各大高校是審計理論新課題研究的基地。審計實務上,會計一線人員也要隨時提供實務工作中棘手的問題做出反饋,調動各方人才力量,為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難題獻計獻策做出貢獻。
最后,制定準則要本著有序推進,量力而行。一個準則的制定是一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作。不能操之過急,照搬硬套國際準則,要本著有序進行,深入地開展,戒浮躁之心、棄急功近利之意,一步一個腳印,在各方通力的合作下一定能夠制定科學、實用的執業準則。
(二)構建適合準則運用的環境
為解決執業準則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也要建立有效的資本市場,以及引進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完善法規體系和監督體系,為準則順利的制定起到保障作用。為改善準則制定的環境,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改善經濟環境,建立有效審計市場環境。二是深化會計領域的改革,完善審計市場。三是,重視人才的培養,提升其專業工作的能力。四是引進先進技術,開展信息化建設。五是完善法制與監督體制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潔.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在實務中運用的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2年6月.
[2]吳爽.論新審計準則的特點及對審計實務的影響[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年7月.
作者簡介:王旭,女,漢族,浙江臺州,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財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