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黑龍江省科協中青年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調查問卷的分析,對科協80后青年干部和中年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狀況進行了比較;對80后干部群體的獨特經歷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其認同情況不理想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80后干部群體對于先進文化的認同行為特點和認同規(guī)律進行了初步探討,對加強80后干部認同教育提出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80后干部 心理特征 核心價值觀 認同規(guī)律
一、開展對科協80后青年干部心理特征及認同規(guī)律研究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三個”層面上深刻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發(fā)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號召。當前,80后青年干部是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具體組織者、建設者、實踐者,他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真信、真學、真懂的程度,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認行程度,決定了其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自信、自強程度。
黨中央對科協的工作定位是“三服務一加強”,即“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為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加強自身建設”。習近平同志指出科協要“引導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豐富了科協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內涵。“打鐵還需自身硬”,80后青年干部的整體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科協對5800萬科技工作者的服務質量,影響公眾科學素質的提高程度,影響為黨和政府工作大局的服務水平。
二、80后青年干部在認知、認同社會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科協80后青年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程度,黑龍江省科協課題組不久前進行了一次“科協中青年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狀況問卷調查”。參加答卷的省科協22~35歲青年干部56名,占答卷干部總數的72%;36~45歲中年干部20名,占答卷干部的28%。其中有獨生子女背景的干部47名,占參加答卷干部總數的62%。我們特別對22~35歲的80后青年干部和36~45歲中年干部認知、認同的整體狀況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
(一)80后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狀況不容樂觀
如表1、表2所示,在對10個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知識性、常識性問題的回答中發(fā)現:36~45歲年齡段的科協干部,有7個問題的選項正確率相對高于22~35歲年齡段的80后干部,80后干部有3個問題的選項正確率相對高于36~45歲年齡段干部。
(二)80后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狀況令人堪憂
如表3所示,在7個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態(tài)度性、識別性的問題回答中發(fā)現,36~45歲年齡段干部有6個問題的選項正確率相對高于22~35歲年齡段的80后干部,80后干部只有1個問題的選項正確率相對高于36~45歲年齡段干部。
(三)80后干部對人生觀、價值觀問題認同的整體狀況不如36~45歲年齡段的干部
如表4所示,在3個有關人生觀、價值觀的態(tài)度性、識別性問題的回答中發(fā)現,36~45歲干部有2個問題的選項正確率相對高于80后干部,有1個問題的選項正確率與80后干部相同。
三、80后干部獨特的經歷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其認知、認同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一)80后干部學歷高,許多人具有雙學士學位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
答卷中,20%的干部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機關干部50%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他們的獨立思考習慣和批判性思維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于一些政治理論和政治結論的認同不從眾、不盲從。
(二)手機、互聯網成為80后的基本交流方式
在對80后干部的問卷中發(fā)現,多數人一天里1/4的時間是在互聯網上度過的,瀏覽的內容多是進口大片和綜藝休閑節(jié)目以及網上購物等,少有政治理論的內容,“政治冷淡癥”、“去政治化癥”和”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對于他們的直接影響和沖擊比較大,這是80后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三)80后中的多數人通過考試步入省科協機關或下屬單位
由于長期政治理論的應試教育,使80后掌握了應試的技巧或政治理論知識的認知,而非政治理論的認同。如由表1~表3可見,80后干部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關知識的認知要好于有關識別性認同的狀況。這主要是因為多數人從學校門進入機關門,缺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鍛煉和體驗;缺乏對于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艱苦歷程親力親為的心理感受和感情;缺乏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理解和認同。
(四)多數80后是獨生子女
參加答卷的干部有獨生子女背景的47名,占總數的62%,市場經濟和獨生子女政策的負面效應對他們產生了影響。如自我意識強,注重個人感受、興趣和奮斗,容易以是否有利于自己來考慮取舍,以自我價值是否實現來判斷是非,缺乏艱苦奮斗精神、集體主義精神。80后干部群體這種特殊的經歷和心理特征,造成了其獨特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而這種獨特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又從根本上決定了他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態(tài)度。如從表4就可以發(fā)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人生觀、價值觀有直接的正向關度關系。人生觀、價值觀有缺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教育必然缺乏內應、內化、內生,入耳、入心、入腦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四、80后干部群體對于先進文化的認同行為特點和認同規(guī)律的初探及建議
(一)針對80后干部具有“對于沒有理性邏輯論證過程的政治結論會產生懷疑,對于不問學理依據的政治語境會產生反感”的認同行為特點,探索對于先進文化的“學理型”認同路徑,促進其認同由“政治話語”向“學理話語”轉變
認同先進文化的“學理型”路徑,具有認同感受的深刻性和認同結論持久性的特點。當前我國主流文化出現了“作為政治標簽的剛性特征正在逐漸被學術研究的理性話語所替代,意識形態(tài)日益滲透到學術研究之中,通過學術思潮、學術話語等加以表達”的趨勢。因此建議在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加上對其“理論、文化、實踐淵源”的學理分析,將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500年的核心價值理念歷史演化的理論淵源、將我國5000年傳統(tǒng)文明成果的文化淵源、將我黨90多年的艱辛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35年創(chuàng)新成果的實踐淵源的學理視角加以分析,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24字”的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結論不是憑空臆造的,而是其深刻“理論、文化、實踐淵源”的必然發(fā)展結果,從而實現80后青年干部對先進文化的理性認同,使“政治話語”向“學理話語”轉變,在學理交流中促進其認同雙贏選擇。
(二)針對80后干部具有“對于任務性、行政剛性、灌輸性的政治理論學習方式、方法會產生抵觸,會抵消認同實效”的認同行為特點,探索對于先進文化的“共生型”的認同路徑,促進其認同由“主導要求”向“主體需求”轉變
認同先進文化的“共生型”路徑,具有認同感受的親切性和認同結論的內應性的特點。遵循心理學需求的驅動規(guī)律和自主選擇規(guī)律,把握80后干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需求特質,而先進文化內涵的共同理想又是唯一為個人理想和需求提供用武之地的文化,先進文化的這種包容性使80后干部的自我實現的追求與其對先進文化認同度成正比關系,從而使80后干部在只有認同先進文化的共同理想前提下,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之中,才能最終使自己的個人理想實現最大化。為此,建議要從“外部”灌輸轉向“內外共生”,除了有計劃、有組織、分步驟地理論學習和集中教育之外,還應著重從關注成才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念引導、典型引導、熱點引導的潛移默化地進行疏導,從而使對先進文化的認同由“主導要求”向“主體需求”轉變,在“共生型”交流中促進其認同雙贏選擇。
(三)針對80后干部具有“對于缺乏現代意識、知識面窄的領導會產生疏遠,對于領導居高臨下的說教或缺乏人情味的批評會產生逆反”的認同行為特點,探索對于先進文化的“網絡型”的認同路徑,促進其認同由“被動參加”向“主動參與”轉變
認同先進文化的“網絡型”路徑,具有認同感受的主動性和認同結論自覺性的特點,“使適當的爭論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活力源泉”。主流先進文化要利用網絡平臺對于一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深入淺出、令人信服的闡釋,對網上的不實信息要善于用事實說話,使謠言和謊言喪失生存的空間,以現代信息手段的即時互動功能使之在思想交流、交鋒和對話中促進認同,盡可能地擺脫剛性、生硬說教的認同形式,用網言網語和“接地氣”的語言循循善誘,從而促進其認同由“被動參加”向“主動參與”轉變,在“網絡型”交流中促進其認同雙贏選擇。
(四)針對80后干部具有“對于自己沒有眼見的事不能為實,對于沒有直接體驗的結論會未加置否”的認同行為特點,探討對于先進文化的“體驗型”的認同路徑,促進其認同由“間接體驗”向“直接體驗”轉變
認同先進文化的“體驗型”路徑具有認同感受的直觀性和認同結論由衷性的特點。社會實踐體驗是增進先進文化認同的基本路徑,通過蘊含先進文化的場景教育和實踐體驗,例如到各種革命紀念館、博物館、革命老區(qū)、革命戰(zhàn)爭遺址、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qū)和本地改革創(chuàng)新典型進行場景體驗活動,在感性直觀的觸動下增進對先進文化的認同。因此建議有意識地安排80后干部參加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或到艱難險惡的環(huán)境,或下派第一線基層掛職鍛煉,使其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苦歷程的親力親為的直接體驗和感悟,增強“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的高度自覺自信,從而使其對先進文化的認同由“間接體驗”向“直接體驗”轉變,在“體驗型”交流中促進認同雙贏選擇。
(五)針對80后干部具有“課內正面教育感動,接觸社會狀況后不動”的認同行為特點,探討對于先進文化的“開放動態(tài)型”認同路徑,促進其認同由“短期”向“長期”轉變
認同先進文化的“開放動態(tài)型”路徑,具有認同感受的開發(fā)性和認同結論的動態(tài)性的特點。 實踐永無止境,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永無止境,要允許認識的反復,這種反復不是原地的反復,而是更高層次的反復,是前進中的反復。這說明我們的認同教育還有不足,還有改進、完善的必要。只有堅持長期認同的過程,堅持“開放動態(tài)型”的認同路徑才能到達真理的彼岸。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調研成果集(2010)[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2]呂忠梅,朱書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
[3]季明.劃清“四個界限”學習問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胡祥明.省科協中青年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知、認同認行狀況問卷調研報告[J]. 科協研究,2013(3):21—24.
[5] 王桂蘭,高斐,馬小利.關于當前知識分子對主流文化認同情況的調研報告[N].光明日報,2013-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