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忠玲
【摘要】目的:采用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口服治療腦梗塞患者,并探討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資料來源于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腦梗塞患者,共80例,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兩組治療一周,對比治療前后患者NIHSS評分,對兩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72.5%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NIHSS評分較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均明顯降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口服治療腦梗塞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癥狀,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腦梗塞;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034-02
腦梗塞的發病率非常高,在神經內科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各年齡段均可能發病,一般多在40-75歲的中老年人群中常見[1]。腦梗塞的致病機理通常是患者腦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損傷血管內膜進而使腦供血發生異常,導致腦組織因缺氧缺血而壞死,引發神經功能出現障礙。該病導致栓塞、致殘的幾率極高,尤其是中老年人極易引發糖尿病、高血壓等一系列并發癥,給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造成嚴重威脅[2]。因此探討有效治療腦梗塞的方法極為必要。現報道我院對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口服治療腦梗塞的方法和臨床療效,并探討其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間腦梗塞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齡41-74歲,平均年齡(53.6±21.7)歲。全部患者進行診斷后都已得到確診,均已了解治療用藥方案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治療安排。將80例本病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2.8±22.1)歲;對照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l8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4.2±21.4)歲。經統計學檢驗,兩組病例的性別構成、年齡結構及腦梗塞面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排除的標準
對病患進行NIHSS評分,測試分數處于5-22分之間;病患為頸內動脈系統疾病,發生在3天以內的腦梗塞患者[3];病患有出血的癥狀;病患未出現消化道潰瘍、血小板減少和惡性腫瘤等癥狀[4];病患無肝腎功能不全及嚴重智障現象;病患對硫酸氫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無過敏現象。
1.3方法
在對照組中,給患者給予0.1g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在研究組中,給予病患0.1g阿司匹林腸溶片以及75mg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口服。同時給病患靜脈注射丹參川穹嗪10ml,有利于患者的循環。為治療病患腦功能,對患者注射胞磷膽堿鈉0.75g。若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病患,需服tid葉酸片5mg來進行治療。通過B超檢查,若出現粥樣硬化斑塊,患者則需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鈣,每晚口服一次,從而穩定斑塊。在患者治療前后,測定和記錄其血小板數量。同時,對有高血壓等疾病的病患需采取措施控制血壓。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一周的治療。
1.4療效指標
臨床療效的評估標準。顯效:治療后,改善率達70%-90%,功能基本上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改善率處于30%-70%,體征、臨床癥狀減輕,但部分體征、癥狀、功能障礙仍然遺留。無效:改善率低于30%,治療前后體征、癥狀未改變或加重,進行量化評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總例數*100%。
1.5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通過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兩組均成功完成治療,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明顯高于對照組72.5%的治療總有效率,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NIHS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NIHSS評分降低更明顯,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腦梗塞致殘率極高,屬于一種慢性病。是由于血液供給不足導致包括膠質細胞、血管以及神經細胞等局部腦組織發生壞死[5]。人們生活水平逐漸在提高,高蛋白質、高脂肪同時也在大量的攝入,引起身體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上升。伴隨年齡的增長和動脈管壁發生病變,粥樣斑塊周圍逐漸聚集血小板,在大腦局部慢慢形成血栓,一旦脫落的斑快與血栓阻塞遠端,遠端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便極易導致腦梗塞。因此進行積極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能夠使血液粘度降低,促進血液循環進而恢復可逆的受損神經細胞,減少腦梗塞的發病率[6]。
在《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 2010》中,推薦使用硫酸氫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這種抗血小板聚集性藥物。阿司匹林在臨床上是常見的一種解熱止痛藥,在臨床上可以治療腦梗塞。它能夠抑制血小板COX阻斷TAX2來抑制住血小板的聚集效果,但是有30%左右的患者會對阿司匹林產生抵抗,對其不產生作用。硫酸氫氯吡格雷在臨床上也是常用的一種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劑,能夠特異性不可逆結合血小板的表面ADP 受體P‐YAC ,從而降低ADP 對cAMP的活性,使纖維蛋白原受體的(GPⅡb/Ⅲa)活化受到抑制,近一步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有研究報道表明,阿司匹林與硫酸氫氯吡格雷的聯合使用可以彌補只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的不足[7],提高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本研究聯合應用阿司匹林與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的研究組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用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說明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腦梗塞的臨床療效更好。且研究還表明,聯合治療的研究組NIHSS評分較單用藥的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由此可見,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的使用可以對腦梗塞的患者起到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能夠有效降低NIHSS評分,且不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東亞,胡亞妮,姜超.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腦梗塞98例療效分析[J].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1,02:7-8.
[2] 金小坡,舒小桓. 依達拉奉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1,32(4):383-385.
[3] 李培育,左寒璐,王復新,等.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38例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1,1(17):94.
[4] 胡新平,陳雄. 糖尿病并急性腦梗死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9):31-32.
[5] 曾穎,許姿敏.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應用對血小板聚集事影響的Meta分析[J]. 循證醫學,2010,8(3):162-166.
[6] 許風雷,李翠萍,熱依汗,等.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33.
[7] 舒可,郭菀瑩,羅曉慧,等. 氯吡格雷治療腦梗塞的臨床觀察[J]. 云南醫藥,2012,3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