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育作為一種藝術教育形式,是高等院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也有獨特的作用。然而當前高校美術教學模式存在許多限制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方面,本文在分析這些限制性因素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如何改善美術教育來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關鍵字:美術 教育 創造性思維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各國間的競爭也日益變得激烈,國家競爭的實質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具備創造性思維的高級人才。高等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場所,更要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高等院校美術課程因其獨特的學科特征,被認為是對學生創造力培養卓有成效的重要課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是對其給予很高的評價:“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常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象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象力即是藝術創造的源泉。”[1]那么,美術教學中又是如何體現出創造性思維的呢?
一、美術教育與創造性思維的開發
創造是美術的核心元素,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美術創作,進而培養學生學會使用創造性的思維去處理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以實現學生的創造價值,為社會培養創造性的人才。創造性思維則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高級思維,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精神活動,人類社會正是憑借著自身特有的創造性思維不斷地進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創造了無數的人類文明和奇跡,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它具備靈活多變、多向頓悟性、突破性、非邏輯性等基本特征,在社會生活中被靈活運用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在人們解決問題時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效果。對于美術教育來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美術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特質,美術教育應該著重挖掘學生的創造價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只有這樣,美術教育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首先,美術教育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習是一項復雜的過程,美術課堂學生對于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繪畫技巧等的學習掌握都是在美術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創造性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課堂教學效果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們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的驅動力,美術教師在課堂上通常都會選擇學生喜歡的靜物作為教學對象,那樣可以激起學生進行探索的欲望,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創作,創造性思維直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轉換為形象思維,促成學生完成美術創作。
其次,通過不斷改變美術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得到很好地體現。創造是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而一切創造都來源于人類社會豐富的想象力。美術教育也是一樣,只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美術教育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就在于教師不僅注重對學生進行美術理論知識的講授,而且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大膽的想象,在想象中得到創造性的思維構思。
最后,美術教育通過鼓勵學生進行不斷地探索未知,體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眾所周知,世間萬千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對未知世界充滿了疑問。新課程改革也在提倡課堂要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體現出來,要教師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不斷提出疑問,在問題當中更好地進行學習新知識。美術教育也遵循一般的課程教學規律,引導學生走出慣性思維,采取獨特的思維方法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與此同時,美術教師還通過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愉快地創作,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引導學生走出學習誤區,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進行獨立的美術創作。這種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式對于學生以后學習、工作、成長都很有幫助,更是為以后成為社會需要的創造性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美術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具有別的學科無可比擬的優勢,尤其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方面。然而在當今高校美術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走進了應試教育的誤區之中,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出現了形式各異的限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美術教育模式。
二、限制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美術教育模式
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我國教育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美術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在培養學生的認知、教育和審美、創造性思維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學科優勢。但是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美術專業教學隱含有許多問題。首先,為了解決升學的問題,學生選擇藝考,進而開始接觸美術的學習,對于美術并沒有多少發自內心的熱愛,也自然不存在多少學習的興趣,不會主動去探索美術的奧妙,這類學生往往對于繼承教師或者前人的技能技法,技能能夠熟練應用,不會注重技能以外的創造性的學習領域。其次,部分美術教師對于傳統美術教育經驗全盤照搬,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引導。中國的高等美術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形成自身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教學選用的教材也多是傳統的藍本,缺少現代化的創新性元素,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借鑒外國發展經驗和外國的傳統美術作品創作,創新學習理論的欠缺會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最后,占據課堂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部分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按照其個人的藝術偏好,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和藝術喜好,學生找不到學習的規律,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挫敗感,逐漸降低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在美術實踐課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進行“模仿”,這種教學方式受制于教師本人的水平,評價標準也僅為模仿的相似度,這迫使許多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按照老師規定的常規道路去學習,創造性思維根本談不上發展。
三、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建議
(一)轉變教育觀念,堅持走素質教育的發展路線
在應試教育的號角下,學生學習美術帶有很大的目的性,教師更是偏重對美術技能技法的教授,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對于多方面復合人才的需求。我國高等美術教育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所應采取的最佳決策——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美術人才,它將使其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2]。這就要求社會各界都要轉變教育觀念,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對于學校美術教學,不能按照以前的教育模式,單純培養學生學習繪畫的技能,而要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理論知識、理解作品的藝術內涵、提高自身感受美的能力,將學生從枯燥的繪畫技巧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對于國家教育部門而言,要不斷創新,尋求美術教育發展的新模式,提高藝術與文化的結合度,注重以其他優秀學科理論來指導美術學科的建設,抬升美術教育的地位;對于社會而言,要正確看待美術教育的地位,不能按照以前傳統的“副科”、“升學便捷途徑”來看待,要正確理解美術教育的功能。
(二)通過美術教師指導性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人人都有創新潛質,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創造性思維能力潛在于具有正常思維的人之中,但是,為什么并不是所有具有正常思維的人都能夠創造和創新?[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怎樣通過美術教師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首先,教師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在提高自身專業教學技能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化教育。教師是一項特殊的職業,美術教師要在藝術家的風貌下加強自身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美術教育事業強烈的責任心,還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在學生當中樹立威信。其次,教師要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比如,允許學生自己選擇描摹的靜物,自己進行擺放,面對自己喜歡的景物,學生會有更多的創作靈感,也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第三,教師要不斷對學生的創造性想法進行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曲折的漫長過程,學生可能會遭遇挫折和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畏懼困難,要有自信心。最后,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評價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單純教學生理解某一幅作品的藝術美,要引導學生將思維打開,變抽象的問題為具體。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進行交流討論,在同學的群策群論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學習的主體地位,都能對自己的思維產生新的看法,進而使創造性思維空前活躍起來。
(三)指導學生加強自身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美術教育要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要從自身下功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以后學習過程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確立正確的立足點;其次,學生要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閱歷,為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最后,學生在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過程中,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不能畏懼困難,要學會自我調適,不能因為一時創新的失敗而垂頭喪氣,要始終堅信,只要長期努力勤奮,必定會成為創新型的綜合素質人才。
美術教育自身蘊含了創新的元素,從美術教學中尋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道路,是一項正確又長期的工程。在實踐中,不僅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創造性思維的引導,還要綜合從社會各界的教育觀念入手,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意識能力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張聽.美術教育中的創新精神、創新心理素質與創造性思維[J].林區教學,2006(06)
[2] 李亞娟.論高等美術教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D].河南大學,2002
[3] 李云.高等美術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
韓元杰,鄭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