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琴
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是中國人民銀行建設、運行維護、管理的,為我國金融機構之間以及金融機構與人民銀行之間的支付業務提供最終資金清算的重要核心業務系統,是各商業銀行電子匯兌系統資金清算的樞紐系統,也是金融市場的核心支持系統,是全社會資金流動的“大動脈”,對中國經濟金融運行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009年人民銀行正式啟動了第二代支付系統的建設工作,2010年8月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先行上線并于2011年1月完成了全國推廣,2013年10月,第二代支付系統在全國完成上線運行。
一、支付清算系統基本情況
目前,人民銀行運行的支付清算系統包括六大系統: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和電子商業匯票系統。這些支付清算系統連接了1800多家直接參與者及12萬多家間接參與者,覆蓋了全國辦理支付結算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并支持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中國銀聯等金融市場清算結算機構接入辦理業務。隨著經濟金融快速發展,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業務量快速增長,十多年來的運行實踐表明,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在暢通跨行支付渠道、提高金融市場結算效率、促進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第二代支付系統的主要特征
(一)第二代支付系統支持參與者“一點接入、一點清算”
第二代支付系統在信息傳輸方面采用信息傳輸和業務處理相分離,所有參與機構接入到公共信息傳輸平臺,業務信息經公共信息傳輸平臺清分后,分別提交大額、小額、網銀三個應用系統處理,多個參與機構可以通過一個前置機接入支付系統。
(二)第二代支付系統中各個業務應用系統相互獨立
第二代支付系統解除了大額系統和清算賬戶系統的綁定關系,以及小額系統和軋差服務器的內嵌關系,清算賬戶系統直接為大額、小額和網銀系統提供資金結算服務,因此,大額、小額和網銀三個應用系統相互獨立,可分別運行。
(三)第二代支付系統對國家處理中心和城市處理中心的功能定位進行了調整
引入接入云概念,全國32個城市處理中心(以下簡稱CCPC)僅僅作為參與機構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統的物理接入節點,所有軋差、數據存儲和管理功能均集中到了國家處理中心(以下簡稱NPC),時序、權限和參數管理也由位于NPC的公共控制管理系統進行。
(四)第二代支付系統能夠提供多邊軋差凈額的結算模式
除了支持各種貸記、借記、即時轉賬業務外,第二代支付系統還開發了多邊軋差凈額結算模式,能為支付清算組織提交的一攬子參與機構多邊軋差凈額提供資金結算服務。
(五)第二代支付系統啟用了多種排隊業務解救機制
一是不僅為小額排隊業務提供撮合功能,還為大額排隊業務設計了日間雙邊撮合和業務截止多邊撮合機制;二是為在央行開立多個清算賬戶的法人銀行提供了“資金池”管理功能;三是為不同法人銀行提供自動拆借功能。
(六)第二代支付系統能夠提供各類賬戶查詢功能
法人銀行可于當日查詢所有分支機構清算賬戶的余額、可用頭寸、預期頭寸,還可以查詢其在人民銀行非清算賬戶的余額信息;分支機構則可查詢自身清算賬戶和在人民銀行開設的非清算賬戶的有關信息。此外,與第二代支付系統同步上線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還為銀行機構設計了零余額賬戶管理功能,有利于法人銀行清算賬戶和非清算賬戶資金的集中歸并和使用。
三、第二代支付系統上線后對支付清算工作的影響
(一)第二代支付系統給人民銀行支付清算工作帶來的變化
第二代支付系統的建成運行,人民銀行支付清算服務和監管職能主要集中在人民銀行總行。二代支付系統的建成運行,將清算賬戶的開立和管理,流動性和支付系統風險管理,商業銀行參與者的準入、退出和業務權限的管理集中,網絡和系統接入以及運行管理都集中在人民銀行總行一級,簡單地說就是兩級中心即國家處理中心NPC和32個城市處理中心CCPC變為一級中心,將兩級管理變為一級為主的管理。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在支付系統上的屬地管理職能大大弱化,今后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可能難以參與支付系統的相關管理,其管理的重點將是屬地化管理的支付結算賬戶、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組織。業務方面,系統運行呈現出“準、快、穩”的特點。第二代支付系統上線后,工作人員在通過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辦理業務的過程中,能夠明顯感覺到處理業務的時間縮短,說明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和小額批量支付系統運行正常。
(二)第二代支付系統給大型商業銀行帶來的變化
第二代支付系統適應了商業銀行法人治理和監管發展的趨勢,其“一點接入,集中清算”不僅可以為商業銀行減少網絡通訊費用、系統建設成本和運行管理費用,還可以使商業銀行集中管理清算資金,保證清算資金的流動性和盈利性,這受到工、農、中、建等國有商業銀行和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歡迎和支持。第二代支付系統上線后,各商業銀行行內系統運行正常,行內業務和跨行交易業務的處理時間都明顯縮短,客戶反映資金劃轉到賬速度較以前有顯著提高。
第二代支付系統的建成,商業銀行將在自主和集約經營的驅動下,充分利用“一點對接,集中清算”的機制,由原來的按省區建設并接入支付系統變為集中一點接入支付系統,將原來的分散開立清算賬戶和分散擺放清算資金,變為總行集中開立一個或多個清算賬戶,集中管理清算資金,以保證流動性和追求資金的盈利性。商業銀行將因為外部行政約束的減少,更加注重科學配置行內資源和管理系統。
(三)第二代支付系統給地方性中小型商業銀行帶來的變化
與國有商業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在第二代支付系統“總對總”模式下獲得的優勢相反,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在資金實力、業務規模、技術支持、地緣政治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劣勢。這些銀行機構接入新系統,存在著更高的技術成本和資金清算成本。
四、對第二代支付系統上線后的相關建議
(一)不斷完善支付系統運行管理體系和風險監控體系
第二代支付系統上線后,商業銀行對清算資金管理呈現出集中化趨勢,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監控也將隨之集中化,區域性金融風險的暴露將減弱,金融風險將集中反映在總行層面。同樣,在第二代支付系統“一點對接”的情況下,國家處理中心NPC要直接面對各直接參與者,技術風險和系統運行風險將集中反映在NPC。因此,人民銀行應注重支付系統運行管理體系和風險監控體系的不斷加強與完善。
(二)人民銀行應重建支付清算業務相關機制,明確各級行管理的界限和內容
以前,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作為跨行支付清算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和管理者,第二代支付系統建成后,在不直接提供支付清算服務的情況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在支付清算服務和管理上的職能將大大弱化,人民銀行必須明確清算總中心、各分支機構清算中心的管理權限和內容,劃分職責范圍,做到領導有力、執行有方、各有側重、相互配合,建立支付清算業務的專項管理規則,以適應新形勢下銀行機構的準入退出、業務統計和業務監管的需要。
(三)解決好各方利益分配問題
從體系結構上看,“總對總”的第二代支付系統建成后,支付清算業務的完成更多的是依賴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對支付系統的貢獻將更為突出,他們將在支付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管理方面施加更大的影響。因此,以前反映在人民銀行總行與分支行之間的利益關系,在以后將演變為人民銀行總行和商業銀行總行之間的利益博弈。
(四)構建各級安全管理聯系機制,不斷加強支付系統宣傳工作第二代支付系統采用分步切換的上線策略,現在已經順利完成全國上線
今后人民銀行各級分支行支付清算工作的重點應放在系統宣傳上,不斷加強對轄內金融機構的引導,按照“上下聯動、基層為主、點面結合、各有側重”的原則,通過形勢多樣的宣傳手段,讓社會公眾更加全面的了解支付系統,合理使用支付結算工作。
(五)加大對西部落后地區地方性商業銀行加入支付系統的支持與各大商業銀行在第二代支付系統“總對總”對接中獲得的優勢相反,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小型或新興銀行業機構在業務規模、技術、政治和地緣等方面更顯劣勢
他們在接入和使用支付系統方面,可能面臨更高的技術成本、管理成本和清算資金成本。從經濟角度看,他們可能不愿意直接加入支付系統,因此,人民銀行應考慮為他們提供低成本的接入渠道、清算模式、收費標準甚至更靈活的管理方式,以扶持他們直接參與支付系統。另外,本著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提高支付清算效率的原則,人民銀行可以充分調研,結合實際,考慮能否為這些地方性商業銀行提供同城清算服務,做到節省成本,推動央行履職的高效化、便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