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艷
摘 要 2008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隨著我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聘任制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普遍實行,《新勞動合同法》對聘任制教師權益也給予了保護。本文從教師、園長、政府三維度談新勞動合同法在公立幼兒園實施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 新勞動法 實施建議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w Labor Contract
Law in Implementation in Public Kindergartens
ZHANG Meiyan
(Erdos Dongsheng District Tiexi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Erdos, Inner Mongolia 017000)
Abstract January 1, 2008,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abor Contract Law." With th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in China's education deepening appointment widely practiced in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New Labor Contract Law" on the appointment of teachers equity has also been given prot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new labor contract law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kindergarten from teachers, principals, government three degrees.
Key words new labor contract;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countermeasures
1 幼兒教師需提高自我維護權利的意識和競爭力
1.1 豐富法律知識
幼兒教師不光要豐富教育法規知識,還要對國家新出臺的、對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也重視起來。如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幼兒教師只有熟悉和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才能提高自我維護權利的意識。
1.2 培養法律素養
提高幼兒教師的法律素養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法律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幼兒教師需要了解關系自身切身權益的法律知識。第二,還需要加強法律實踐能力的培訓。僅僅擁有法律知識的儲備而不用于實際維權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可通過如對典型案例分析學習,向專業法律顧問咨詢等方式提高法律實踐能力。
1.3 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競爭力
幼兒教師不能滿足現狀,要不斷地學習各種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和特殊技能來提高專業化水平。通過幼兒教師的專業化,可以強化幼兒教師的內在涵養和優化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結構。使其成為像律師和醫生那樣的專業人員,從而在社會上確立幼兒教師不可隨意替代性,使幼兒教師有較強的專業競爭力。
2 提高幼兒園園長的認識
園長是幼兒園的總領導,負責幼兒園的全面工作,負責貫徹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有關規定。她的法律認識水平決定了幼兒園的前途和命運。園長應意識到在落實保障聘任制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的同時,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在保障幼兒園和幼兒的合法權益。因為有了優秀的幼兒教師才能讓幼兒園更好的發展,讓幼兒得到更優質的教育。園長不能因顧及幼兒園眼前的小團體利益而傷害聘任制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進而阻礙幼兒園的發展和整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3 加強幼兒園工會組織建設
工會組織是企事業單位員工維護和保障自身權益的一個重要組織,然而在筆者的調查過程發現有許多幼兒教師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未能得到工會的幫助是因為該幼兒園根本沒有建立工會組織。還有部分幼兒園的工會組織就一兩個人,根本無法實現其職能。加強幼兒園工會組織建設必須依法發揮幼兒園工會職能。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企事業單位必須建立維護和保障員工權益的工會組織,一旦發生企事業單位侵犯員工合法權益的情形,工會組織有權要求企事業單位終止侵犯并補償員工合法權益。而我國目前教育單位工會組織建設并不理想,主要是我國單位管理體制的高度集權,對工會成員有財政和行政決定權,很大程度決定工會工作人員不可能在組織工會站在教育事業單位對立面為老師說話。因此加強工會組織建設的根本性措施在于有效解決工會組織成員組織制度。應該改變以基層組織單位為基礎的工會建設制度,實行以區域為單位的工會建設制度,讓工會成員脫離事業單位的經濟和政治限制,使工會組織能獲得經濟和政治的獨立地位,這樣才能讓工會組織為教師的切身利益說話。
4 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部門的監督權
教育行政監督權,主要是指教育行政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對行政相對人進行檢查、監督的一種權利。教育行政監督的內容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行政機關內部各級行政機構自身的相互監督,這屬于教育行政相關內部行政活動的內容;二是教育行政機關對教育行政相對人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教育行政處理決定的情況進行的檢查和監督。教育行政機關教育行政監督的目的是檢查和督促教育行政相對人守法和執法,教育行政機關通過獎勵模范守法和執法相對人,處罰違法的教育行政相對人,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得以貫徹執行,保證教育行政處理決定得以落實,從而達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目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監督好新勞動合同法在各級各類學校的落實情況。
5 政府要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我國雖然在1996年全面推行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然而由于市場經濟的發育不完善,各個企事業單位在落實社會保障制度的時候,仍然存在落后的制度和規定,導致很多員工失業、養老等保險權益得不到落實。而教師的社會保障制度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社會保障制度政策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部門的解讀都不一樣,落實的社會保障水平也參差不齊,造成大量的國家社會保障資金的浪費。而教師的社會保障制度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社會保障資金的收入來源于教師的工資,而教師的工資改革卻又面臨困境,保障資金長期入不敷出的狀態讓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破產風險。社會保障制度亟需改革,傳統的國家主導社會保障制度的收支平衡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顯得有心無力。國家必須重新分配社保責任,實現國家、教育事業單位和教師三者之家對社保資金的合理分配,提升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風險意識,強化他們的責任感。最后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還應進一步完善,我國正朝著依法治國的方向建設,社會保障制度也必須做到有法可依,將社保制度納入正規的法制軌道。
政府作為國家意志的執行者也應該在解讀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政策時,做到全面、合理和科學,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執行政策法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范圍應該包括全體社會成員,同時其制度必須是法定而且完善的,社保管理機構能獨立自主而高效地運轉。而其中社會保障范圍中老年、失業和疾病是最貼近大家切身利益的,也是普通勞動者最關心的。因而必須首先完善大家關心的養老、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合理分配國家、學校和個人三者在醫療保險資金的責任,國家和企事業單位承擔一部分,教師個人承擔一部分,完善醫療保險體系。其次,借鑒國際經驗,擴大教師的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實現保險金收入構成健康合理,建立現代化養老保險金制度,第三,國家要進一步加強失業保險制度建設,保障和維護失業教師的基本權益,并促進教職工的再就業工作,對已經離退休的老教師、或者殘弱教師,盡量提供保障性福利。國家應根據現有保障制度和實際社會條件,樹立大局觀進行整體把握,循序漸進分布推進,促進關系廣大教師切身利益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加強相關立法工作,設置社會保障法律和規定,實行正規的法制化管理,其中把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作為重點工作來建設,最終讓社會保障惠及全體人民教師,將教師的利益保障納入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內,可保障資金來源構成結構合理,形成良性的循環機制,最終建構起完善的、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教師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