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
【摘要】我國中小企業在社會發展、產業穩定、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所以融資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影子銀行的興起是傳統金融市場中的一個補充部分。本文首先介紹了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之后探討了我國影子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式影子銀行 中小企業 融資 金融 貨幣供應
一、前言
隨著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影子銀行的定義范圍也將擴展,現代影子銀行的定義為:除正規銀行體系之外的所有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活動都被歸納為影子銀行行列。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發展十分迅速,為我國社會經濟、社會穩定都作出了一定貢獻。中國式影子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不容小覷,據工信部資料顯示,2013年中小企業融資量占總企業量的81%,在正規銀行中的融資率還不到15%。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正在轉向影子銀行。
二、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特點
影子銀行體系的概念是2002年劍橋大學教授提出的一種新型理論,影子銀行體系是將地下銀行或地下外匯交易機構、替代性匯款機構等合稱為影子銀行。影子銀行相比傳統商業銀行的特點較為突出,監管部門不對影子銀行進行監管,沒有成熟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條例;另一方面由于影子銀行屬于非正規金融機構,未存在相關保護,因此,存款沒有保險制度、貸款沒有保護機制等,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由于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一直有所阻礙,金融服務、金融產品、金融化社會都相對落后與國外發達國家,形成的中國式影子銀行也極具中國性,其主要特點可概括為兩點:一是中國式影子銀行同樣不受政府監管,屬于一種民間金融,能夠提供的資金機構多為錢莊、典當行、民間借貸機構等;二是不受政府監管的證券化業務合作,如銀行與信用機構合作(包括信托公司、委托貸款、金融租賃、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
具有中國特征的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或人們的融資、貸款等業務,對社會經濟增長、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能夠明顯提升貨幣供給量。
三、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發展
我國的金融市場一直處在發展中階段,金融產品、金融社會一直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對于我國影子銀行是否應該存在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出結果。但是,民間借貸機構、委托貸款、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確實也為金融行業創造了一定的利益、承擔了正規金融機構的部分功能。因此可以看出,中國式影子銀行雖然不完全具備西方國家影子銀行的特點,但具有中國特征、符合中國市場的中國式影子銀行正在蓬勃發展。雖然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發展空間較大,但是由于我國的金融體系基本受控于政府機構,銀監會對銀行的管控十分嚴格,以此方面來看,影子銀行沒有生存空間。
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影子銀行已經在社會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無論政府是否支持、是否正規,都不能影響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發展。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四各層面進行分析:
(一)政府不支持,處于民間金融機構
中國式影子銀行包括了一些民間信貸機構,也包括互助金、私人錢莊等,正是為了適應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步伐而衍生的一種民間金融機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銀行業,民間金融不受到政府認可,甚至長期受到政府打壓,從原有的“地上機構”轉為“地下組織”[1]。但民間金融并未就此消失,反而衍生了更多金融產品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與正規金融機構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產生明顯差異。中小型企業向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時,由于受到嚴格的監控、審查,并且融資款額較少、金融產品不適合、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因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民間金融機構在此“縫隙”中求得生存。民間金融機構的發展并不是偶然,本文將其總結為兩點因素:一是我國的金融管理政策一直十分嚴格,在長期的壓抑性金融管理政策中產生了龐大的資金需求群體;二是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的提高,為民間金融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資金支持力量[2]。
(二)政府支持,正規銀行作為中介提供委托貸款
由于我國的《貸款通則》和《商業銀行法》中都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從事金融業務活動”,但是市場中無論中小企業還是上市公司都需要一定的資金周轉來實現資金融通。因此,在我國法律的規范下,企業之間的信貸服務形成了一種委托貸款的形式。政府雖然禁止單位和個人從事金融業務活動,但是允許銀行作為中介方,三方簽訂融資合同進行企業間的融資[3]。這種方法雖然受到政府支持,但是其產生的后果也十分嚴重。比如,市場資金向來較為趨向國有企業或大型上市公司,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可募集到大量資金,再對下屬子公司、關聯公司等第三方放貸,以銀行作為第三方中介,獲取超高利潤回報。
(三)政府支持,銀信合作理財
銀信合作理財的產生,是基于上述政府支持,正規銀行作為中介提供委托貸款而產生的一種融資類型。銀行面向社會公眾設計、發行理財產品,以此來募集資金,然后通過募集到的資金向企業放貸。銀信合作理財由于不存在存款和貸款模式,因此不受政府信貸規定的制約,銀行通過金融產品吸取資金,能夠有效調整銀行內部的資產負債率。銀行是公眾和企業之間的融資中介,并不是銀行直接給予融資[4]。但這種模式下的銀行籌資成本會加大,因此放貸利率也會增高。
(四)政府批準,給予備案
目前市場中,民間金融機構已經對經濟市場帶來了不可或缺的資金支持,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因此,政府通過相關監管部門給予民間金融機構批準備案,備案后的民間金融機構需要具備一定的資金保障,政府不會直接干預運營。此類民間金融機構的運營方式是以存款方式向公眾吸取資金,然后作為中介方向中小企業進行貸款融資,履行了上述第三類中銀行的職能。由于政府給予鼓勵、融資風險小等優勢,政府備案的民間金融機構在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國共有基金900余只,凈值達到32100.23億元。融資性擔保法人機構有9000余家;典當行6000余家;小額貸款公司5500余家。
中國式影子銀行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一再大力支持和頻繁出臺的各種鼓勵政策,傳統金融對公眾的吸引力逐漸下降,更多的企業愿意通過影子銀行進行融資。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創新還需要借助影子銀行的發展力量[5]。
四、中國式影子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影子銀行的發展受到我國的高度關注,我國社會經濟市場中的主要支撐力量并不是國有企業或者上市公司,市場平穩和經濟健康發展多數在于中小企業的產生和發展,但是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由于融資困難經常面臨著倒閉的風險。中國式影子銀行的興起是由于正規銀行的業務與產品中產生的縫隙,而目前來看,正規銀行的業務與產品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轉變為影子銀行,這是因為影子銀行受到的固定制約較少,并且可以在雙方資金之間獲取較大利益。在這種不正常發展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造成了一定困難[6]。
影子銀行的金融產品較為符合中小企業的需求,并且貸款手續簡單、費用成本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傾向于影子銀行。但是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通過影子銀行進行貸款融資只是解決短時間內的資金問題,影子銀行提供的融資資金屬于一種過渡性的應急資金,并不能成為中小企業長期發展的一種資金依靠。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0年以前95%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會選擇影子銀行,中小企業對影子銀行十分依賴,數據中顯示,雖然正規銀行的融資利率低于影子銀行融資利率的10%左右,但是考慮到融資成功率高、成本低、風險低、融資金額低等因素,這種利率差被部分中小企業所接受[7]。
另一項數據中顯示,2012年影子銀行的利率達到了30%~57%,高額的利率使部分中小企業無法承受,在調查的300家中小企業中,90%的企業不會選擇影子銀行貸款,僅有10%的企業在一年內多次通過影子銀行進行貸款,并且貸款額度較小,影子銀行的高額利率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選擇。專家指出,這是由于影子銀行的發展太快所導致,雖然中小企業規模龐大,但是市場規范性不夠、供求失衡,影子銀行為了謀得自身利益,加大資金成本,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另外,委托貸款和委托理財的產生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影子銀行,這種方式的產生目的是為了保證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擴充,但實質上大多數大型企業使用此種方式進行企業之間自行貸款,集團企業通過委托貸款方式向下屬公司發放貸款,回收的利率高于市場利率而獲得更大利潤,國家對此沒有相關規定政策,使市場中逐漸形成一種經濟實體的“空心化”,這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國家急需宏觀調控金融市場,加緊收縮影子銀行放貸方式,調控市場中的“空心化”現象,否則,中小企業的生存會極為困難[8]。
五、結論
近年來中國式影子銀行發展迅速,多種類型的民間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為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優勢。但是,中國式影子銀行缺少一定的規范性,政府的監管、推廣、支持等政策對影子銀行金融市場而言并無太大關聯。本文指出了由于中國式影子銀行過于謀求自身利益,發展過快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國家需要宏觀調控、收縮影子銀行放貸方式、調控市場“空心化”現象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種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海絨.中國影子銀行的現狀及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3,07(16):140-141.
[2]季偉.影子銀行對中國商業銀行體系穩定性影響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2013.
[3]周曉燕.淺析中國式影子銀行系統及其發展、影響和政策建議[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4]陳旭煒.產業集群與中小企業融資:基于浙江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3.
[5]薛鈺顯.河北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中心發展戰略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3.
[6]高遠.我國影子銀行系統的功能、發展方向與監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學,2013.
[7]席茜.金融脫媒的深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影響分析[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3.
[8]劉偉.中國式影子銀行:內涵、緣起、影響與應對——以商業銀行為分析視角[J].現代金融,2013,09(0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