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峰 孫兵
摘要:校企合作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校企協同共建行業培訓機構是校企合作的一種模式。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從目標協同、組織協同、運行協同三方面尋找契合點,與企業雙方協同建設航空器維修行業培訓機構,成效顯著。
關鍵詞:高職航空類專業;校企協同;行業培訓機構;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9-0016-03
校企合作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也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難點,更是解決當前職業教育諸多問題的突破口和關鍵點。[1]近年來各職業院校就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進行了很多嘗試與探索,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但校企合作協同共建行業培訓機構的研究和探索很少。為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針對南通及長三角地區航空產業發展對機務人才的迫切需求,筆者所在院與南通華夏航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通華夏)共建行業培訓結構。
一、目標協同,
以獲取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資質為目標
目標協同是協同共建培訓機構的前提和基礎。在實施校企合作建立培訓機構的過程中,同時存在多個利益主體,它們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各個主體之間必須找到利益結合點,才能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性,形成合力。
南通市“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規劃指出,“十二五”重點培育新興產業基地。通州航空航天產業基地是新興產業基地之一,主要從事大飛機配套及航空物流產業。隨著空港產業園發展,南通將會有大量的航空類專業人才需求。作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江蘇工程職業學院2013年開設了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術型機務人才。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能,如何協助學生獲取行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是學院亟待解決的問題。
南通華夏是中國第一家專門針對中小型飛機的MRO企業,主要為中小型航空器提供大修、改裝和附件維修制造等服務,是中國第一家獨立的不從屬于任何航空公司的MRO,也是南通地區首家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由于公司剛起步,面臨如何在本地招募到人才、留住人才,如何降低公司員工培訓進修成本等問題。公司希望能夠開設航空培訓機構,一可解決公司人員培訓問題,二能拓展公司的業務范圍。
在南通市空港產業園等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針對蘇中、蘇北地區尚未具備147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資質機構的空白,筆者所在學院與南通華夏強強聯手,優勢互補,進行深度合作,協同建立行業培訓機構,并爭取把培訓機構建設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航空維修人員執照培訓基地,為學院專業建設向民航和通航維修培訓領域拓展搭建重要平臺,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效益,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產生經濟效益。
二、組織協同,
采用公司化運作,明確雙方責權利
組織協同是協同共建培訓機構的根基。校企合作共建培訓機構的正常運作,需要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一個完善的組織架構,避免出現一方為主另一方為輔的局面。一個責權利明確的組織架構有利于培訓機構的發展。
有限責任公司是一種公司的組織形態,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的經濟組織,每個股東以其所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它將人合性和資合性統一起來:一方面,它的股東以出資為限,享受權利,承擔責任,具有資合的性質;另一方面,因其不公開招股,股東之間關系較密切,具有一定的人合性質。筆者所在學院與南通華夏合資組建的從事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培訓及咨詢服務的有限責任公司——南通航空培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雙方的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根據校企雙方投入資產的比例,成立董事會,制訂公司章程,共同管理公司。
由于公司的目的是獲得民航總局認可的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培訓機構資質,所以公司的組織架構及人員配備以民航總局《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為依據,圖1為公司組織架構。
培訓機構人員的配備采取專兼結合、招聘與派遣結合的方式。為確保培訓機構的運行,公司人員由專職人員及來自學院與企業的兼職人員組成,專職人員負責機構的日常運行,兼職人員主要承擔培訓課程的開發實施。專職人員采取招聘與學院及企業派遣相結合的方式,公司的責任經理、質量經理由于需要較強的航空專業背景,所以由南通華夏派遣人員擔任;常務經理負責公司的日常運行及管理,需要有較強的教學管理經驗,由學院派遣人員擔任。
三、運行協同,
高效優質完成培訓機構的建設
運行協同是協同共建培訓機構的保障。校企協同共建培訓機構要充分發揮校企雙方人員優勢,需要在培訓機構運行的各個環節相互協作、優勢互補,高質量完成培訓機構的建設。
2013年,公司向民航總局華東管理局提交了申報147培訓機構的申請,申請的培訓課程包括航空維修基礎培訓(ME-TA、ME-PA、AV專業)和航空維修基本技能培訓(ME、AV),并在民航局2013年9月召開的適航處長會議上通過了審核,成為147培訓機構籌建單位。一年來,在校企雙方領導的關懷下,在校企派遣的質量經理、常務經理的帶領下,培訓機構的專兼職教師協同合作遵循《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進行了培訓機構的建設。
首先,在質量經理的帶領下,質量管理部依據《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管理手冊編寫指南》(AC-147-07)完成了培訓機構管理手冊、程序手冊的編寫,為培訓機構的運行提供了依據。
其次,學院與企業的兼職教師分工合作,依據《民用航空器維修基礎培訓大綱》(AC-147-07)完成了培訓課程大綱的編寫及多媒體課件、實習工卡的制作。學院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優勢承擔“電工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空氣動力學基礎及飛行原理”“渦輪發動機飛機的結構與系統”等16個模塊的建設,企業的技術人員完成了“維修基本技能實踐”模塊實習工卡以及“渦輪發動機飛機的結構與系統”等相關航空專業課程的實習工卡的制作。
之后,在常務經理的帶領及兼職教師的配合下,專職人員按照《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培訓設施設備要求》(AC-147-07)結合編制好的教學文件及管理手冊和程序手冊完善了培訓機構的設施設備,完成了培訓場所及施訓室的建設,并進行了試運行,質量經理按照管理手冊帶領質量部人員完成了內部自審,并進行了內部整改完善。
四、結語
培訓機構建設完成之后,公司向民航華東地區管理處遞交了《維修培訓機構合格證申請書》,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適航維修處近期內將會派出5名監察員組成的檢查組對公司進行CCAR147培訓機構的合格審定。
培訓機構依托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和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實力雄厚,投資有保障;師資隊伍中既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學院教師,也有航空器維修一線的工程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及操作技能。公司計劃在航空維修基礎培訓和基本技能培訓取證之后,進一步申請機型培訓能力、維修人員基礎執照和基本技能實作考點,力爭將南通航空培訓中心建設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航空維修人員執照培訓基地。
對于學院而言,學院的教師參與培訓機構的建設,將147培訓機構的建設與航空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實訓基地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既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技能及教學能力,也促進和推動了學院內涵建設與科學發展。
(責任編輯: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