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榮
【摘要】目的:回顧性分析探討綜合康復治療中老年膝骨關節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收集我院86例符合納入標準的中老年膝骨關節病患者資料,50例患者采取了綜合康復治療為觀察組,36例采取常規治療為對照組。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度評分及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關節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度均有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治愈顯效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7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綜合康復治療對中老年骨關節病患者的癥狀改善、臨床治愈均具有良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骨關節病;綜合康復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089-02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中老年相關疾病成為了社會和醫學關注研究的熱點。骨關節病(OA)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關節疾病之一,臨床上又稱為退化性關節炎,常發生在髖、膝和手指等關節,其中又尤以膝骨關節病(膝OA)最為常見,相關研究報道最多[1]。對于輕中度骨關節病患者臨床常以內科治療為主,內科治療無效或患者疼痛明顯、功能障礙嚴重時考慮手術治療。目前關于中老年骨關節病的治療和康復主要集中在藥物治療或單純理療上,對于結合藥物、理療、運動和康復指導的綜合治療方案尚未形成明確的指南。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住我院86例符合納入標準的中老年膝OA患者的病歷資料及隨訪,評價探討綜合康復治療方法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納入符合膝OA診斷的患者[2]。86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年齡40-75歲,近30天有膝關節疼痛病史。(2)出現骨摩擦音或骨性膨大。(3)輔助檢查:X線示骨贅形成。(4)排除RA、AS、銀屑性或痛風性關節炎及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兩組患者的病歷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治療方案
1.2.1對照組治療方案
①藥物治療: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2粒/次,3次/日,持續2月。根據患者病情需要給予短期口服對乙酰氨基酚鎮痛,0.6g/次,2次/日。關節腔注射糖皮質激素或透明質酸類制劑治療,注射頻率根據患者癥狀調整。
②物理療法:根據患者病情給予超短波或中頻脈沖電治療,此外可給予磁振熱或低頻磁療及紫外線治療。
1.2.2觀察組治療方案
①藥物治療和物理療法同對照組。
②運動療法:關節松動療法:患者采取仰臥位,膝微屈,雙拇指抵髕骨邊緣,向四方向滑動。受限患者取屈膝位,牽引小腿,內外旋,前后滑脛骨;30 min/次,1次/日,10次/療程。肌力訓練:膝關節訓練椅,多時間點,等長間隙等的進行膝關節屈、伸訓練,根據患者情況選擇訓練強度、時間和運動阻力,1次/日,10次/療程。
③康復指導:指導建議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車、游泳等;肥胖者盡量減輕體重;平時使用手杖、助步器等協助活動,減輕關節負擔;使用護膝、關節彈性套保護關節等;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特點和可治愈性,調整好心理狀態。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疼痛腫脹程度、關節活動度采取計分法進行療效評定。①關節疼痛腫脹計分:無疼痛和腫脹計0分;活動時/重壓時疼痛或腫脹低于骨性標志計1分;中度疼痛或腫脹略高于骨性標志這計2分;重度疼痛或腫脹明顯高于骨性標志計3分。②關節活動度計分:活動自如計0分;輕、中、重度受限分別計1、2、3分。臨床療效評價采用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根據疼痛、腫脹、跛行、交鎖、上下樓梯、下蹲、不穩定及需要支持分別進行計分,總分為100,臨床治愈為95-100,顯效為80-95,有效為60-80,無效為60以下。
1.4 統計方法
兩組資料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治療結果
86例中老年骨關節病患者隨訪兩個月,治療前后的關節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度及臨床療效評價比較見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度評分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的治愈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骨關節病的研究已從診斷治療層面深入到了病理病因機制的探討研究中,機制病因的研究有利于進一步從根本上防治OA的發生發展,從而更好地促進OA患者的康復。OA主要是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工作、職業及勞動強度等外界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一種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關節的退變發生到一定程度時導致骨質增生,骨質增生是自然耗損的老化現象,是人體代償及功能重建的保護性生理反應,但在一定條件下可轉變為病理改變,牽連周邊軟組織產生慢性無菌性炎癥反應,局部的炎癥刺激和神經壓迫引起臨床中的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出現。此外年齡、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勞損及創傷等都容易導致關節局部的生物力學改變,如變形、損傷等,從而促使OA的發生發展[3]。
現代研究中關于OA的治療方法尚無肯定療效,目前主要以內科治療為主,包括藥物、理療、關節腔注射、針灸、運動、康復訓練及必要時手術治療等。單一的治療方法和措施在臨床中療效較差,需要結合各項方法的優勢進行綜合治療,方能起到較好地臨床療效。本研究中回顧性分析評價了86例患者中50例采取了綜合康復治療方案進行OA的治療,通過觀察隨訪患者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度并進行評分比較顯示出綜合康復治療方案的優勢所在。此外通過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示,觀察組的治愈顯效率為9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2.2%,進一步證實綜合治療康復在OA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老年的骨關節病發病率高、危害大,特別是對中老年患者勞動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巨大,因而近年來對OA的研究更為廣泛和深入,而OA的防治和康復研究中亦是熱點。OA的治療主要在于減輕關節疼痛和腫脹、改善血液循環和關節活動、促進炎癥吸收功能恢復、保護關節軟骨和周圍組織、阻止或延緩退行性改變的發展,從而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損傷程度。OA的復雜性決定了其治療方案不能單一化,需要結合不同方法的作用特點和優勢共同治療OA,如理療促進消炎消腫、鎮痛和血液循環;功能鍛煉促進關節穩定,分散壓力,增加血運等。本文回顧性分析探討結果顯示,綜合康復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對OA患者的癥狀改善、臨床預后均有顯著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國偉.綜合康復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8):553-554
[2] 薛靜,伍驥,鄭超,等.骨關節病治療進展[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2;4(11):8-15
[3] 張曉學,彭芳.綜合康復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8):1135-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