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華 周明 段波 張祖兵 朱國淵 王勇方
摘 要 2010~2012年通過對西雙版納州橡膠林的害螨及其天敵進行2年多的調查。結果表明:西雙版納州橡膠樹害螨主要有2種,分別為六點始葉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和海南小爪螨(Oligonychus hainanensis Ma,Yuan et Lin);并詳細記述了2種害螨的形態特征、為害特點及發生數量;初步調查到六點始葉螨的天敵19種,隸屬2個綱、7個目、10個科,采用優勢度指數評價法得出優勢種群為草蛉、食螨瓢蟲和捕食螨,三者都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初步摸清六點始葉螨主要天敵發生消長及其自然控制作用。
關鍵詞 橡膠樹;害螨;優勢種螨類;天敵;調查
中圖分類號 S433 文獻標識碼 A
天然橡膠是西雙版納州的支柱產業,截止2012年底,全州植膠面積達28.33萬hm2,約占整個云南省植膠面積的53.13%,西雙版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天然橡膠種植基地。天然橡膠為本地膠農創造的經濟價值及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種植者青睞種植橡膠,與此同時,隨著橡膠種植面積的擴大,膠園也出現病蟲害等有害生物發生猖獗的嚴重問題,如2004年,橡膠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大暴發[1-2],嚴重影響了橡膠樹的經濟產量。2010年以來,膠園主要的有害生物除了白粉病,還有螨類。螨類危害橡膠葉片,造成光合作用減弱,影響樹勢生長;嚴重時整葉干枯、脫落;最終影響橡膠的產量。因此,筆者于2010年至2012年對西雙版納膠園進行了主要害螨及其天敵的調查,為橡膠樹主要害螨的綜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橡膠樹上害螨種類調查與鑒定
1.1.1 調查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在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簡稱熱作所)和周邊的民營膠園進行螨類調查,采集標本。用直接采集法,在不同的膠園中采集螨類標本,連帶橡膠葉片一同帶回實驗室,選成熟的個體保存于螨類保存液中存放[3],記錄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每周調查1次。保存液配方:95%酒精77 mL、蒸餾水10 mL、甘油5 mL、冰醋酸8 mL。
1.1.2 玻片制作 螨類體形微小,使用霍氏封固劑把螨制成永久玻片標本[4]。干燥后封膠,用玻片盒保存,待鑒定。封固劑配方:蒸餾水25 mL、阿拉伯樹膠15 g、水合氯醛100 g、甘油10 g。
1.2 害螨種群消長調查
采用定點定期調查法。從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西雙版納附近選取螨為害嚴重的3片有代表性的膠林(熱作所內和民營膠園)進行布點調查,每點隨機選10株樹,用高枝剪在每株樹東、西、南、北4個方位各鉤取1枝10 cm左右的樣枝,共40枝,每個枝條隨機選5片葉片,統計每片葉上害螨數量,每周調查1次。
1.3 六點始葉螨天敵種類調查及其優勢種評價
1.3.1 天敵種類調查 采取普查與定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
(1)普查。在螨類發生高峰期,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臘縣和勐海縣各地膠園普查其天敵種類及數量,每年2次(4~5月,10~11月)。具體方法為選擇螨類為害嚴重的中幼林和開割林進行,對于中幼林同時用網掃和鉤取橡膠樹枝條兩種采集方法。首先沿著橡膠樹種植的走勢踏查,每片膠林隨機選10株樹,每株樹上朝4個方向網捕共掃4復網次,統計落網瓢蟲、草蛉、癭蚊等飛翔力強的天敵種類和數量,留部分作標本備用;同時用高枝剪在每株樹東、西、南、北4個方位各剪取1枝約10 cm的枝條,每個枝條隨機選5片葉片,檢查其上的天敵,若采到幼蟲則帶回室內在玻璃養蟲缸中以六點始葉螨幼螨及成螨飼養,待長到成蟲后拍照、鑒定、留作標本。對開割林地只采取鉤取橡膠枝條的采集方法。
(2)定點調查。2011~2012年在西雙版納附近選取六點始葉螨為害嚴重的3片有代表性的開割膠林(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內和民營膠園)進行布點調查,每點隨機選10株樹,用高枝剪在每株樹東、西、南、北4個方位各鉤取1枝10 cm左右的樣枝,共40枝,每個枝條隨機選5片葉片統計天敵種類、數量,若采到天敵幼蟲則帶回室內在高30 cm、直徑9 cm的玻璃養蟲缸內飼養(缸底鋪一層棉花和濾紙,葉柄處用脫脂棉保濕,雙層紗布蓋于缸口并用橡皮筋扎緊),以六點始葉螨幼螨飼養,待長到成蟲后拍照、鑒定、留作標本;每周調查1次天敵種類及數量。
1.3.2 優勢種評價 采用Berger-Parker優勢度指數(d)評價天敵優勢種[5]。
d=Ni/N
式中,Ni為每次調查所得的某種天敵數量,N為每次調查的各種天敵總數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橡膠樹上主要害螨種類、形態特征、為害特點及發生數量
通過對西雙版納州景洪市膠園2年多的調查,結果表明主要有兩種害螨,分別是六點始葉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和海南小爪螨(Oligonychus hainanensis Ma,Yuan et Lin)。
2.1.1 主要形態特征
(1)六點始葉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圖1)。雌成螨背面觀長橢圓形,體長約442 μm,寬約247 μm。淡黃綠色。大多數個體背面有4個不規則的黑點,有的則有6個或無斑點。前足體中央背面表皮紋路縱行,后半體橫向。生殖蓋紋路前方縱行和斜行,后方橫向;其前方區域紋路縱行。背毛13對,長度約為列間距的1.5倍;剛毛狀,不著生在瘤突上。氣門溝彎曲呈鉤狀,分兩室。爪間突分裂成3對刺毛。雄螨體呈菱形,長371 μm,寬191 μm。黃色,背面也有黑點。氣門溝彎曲呈鉤狀,一室。須枝跗節的端感器微小,錐狀,陽莖無端錘,柄部從1/2處向腹面漸漸彎曲收細,末端有傾斜的切面(形態描述部分參考《中國農業螨類》)。
(2)海南小爪螨(Oligonychus hainanensis Ma,Yuan et Lin)(圖2)。雌螨背面觀呈寬橢圓形,體長約631 μm,寬約388 μm。體色呈紅色。背面表皮紋路纖細,在前足體中央縱行,后半體第3對背中毛和內骶毛間紋路縱行,形成菱形圖案。生殖蓋紋路橫向,其前方縱行。背毛12對,長度大于列間距;剛毛狀,不著生在瘤突上,缺臀毛,肛后毛2對。氣門溝末端呈膝狀彎曲。須肢跗節上的端感器圓柱狀。爪間突爪狀,腹面有一簇刺毛。雄螨背面觀呈菱形,體長374 μm,寬197 μm。體色呈紅色。氣門溝呈膝狀彎曲。須肢跗節的端感器圓柱狀。陽莖彎向背面,端錘顯著,近側突起短而尖利,遠側突起長,長度為近側突起的5~6倍,末端微向下彎(形態描述部分參考《中國農業螨類》)。
2.1.2 為害特點
(1)六點始葉螨。六點始葉螨以成螨、若螨和幼螨為害膠樹葉片,刺吸葉肉組織的汁液。開始時在葉片背面沿主脈兩側基部為害,并使之呈現褐色斑塊,后沿主脈兩側蔓延到全葉。輕則使葉片退綠、變黃,重則葉片變紅脫落,造成割膠停頓。六點始葉螨繁殖快,世代重疊。六點始葉螨在西雙版納地區無越冬現象,冬季仍然有少量在未脫落的橡膠樹葉上繼續危害,大部分則隨著膠樹冬季落葉而遷移到其他寄主植物上棲息取食。翌年開春,隨著溫度上升,膠樹開始萌動抽葉,六點始葉螨開始從枝條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移到新抽出的橡膠樹葉上,繁殖為害。從上葉危害的任何時期,均可同時發現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為害狀見圖3。
(2)海南小爪螨。海南小爪螨也是以成螨、若螨、幼螨棲息于膠樹葉片背面為害,以口針刺入葉片組織吸取汁液,從而造成危害,在蟲口密度高時也為害葉片正面。橡膠葉片受害后,被害部位退綠,出現灰白色斑點。為害剛開始蟲口密度較小時,葉背變色斑點稀少,面積也較小,而葉片正面基本不表現癥狀,隨著蟲口密度的增加,退綠,變色斑點不斷擴大,嚴重時頁面變為灰白色,但基本不會脫落。另外,海南小爪螨具有吐絲結網的特性,受害部位伴有大量螨體脫皮和絲網,影響了植株的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橡膠的產量。為害狀見圖4。
2.1.3 2種害螨的年發生數量 由圖5~7可見,從3個樣點看,2種害螨一年當中均是六點始葉螨占多數,各個月份也基本上如此,因此下面主要介紹六點始葉螨的天敵情況。橡膠樹抽葉期,六點始葉螨從枝條或其他寄主轉移到新抽的橡膠葉上為害。螨的數量隨著橡膠樹新抽膠葉的老化而增加,直到4月中下旬螨口數量劇增,4月下旬至6月為全年的盛發高峰期,最多的樣點百葉螨量達到168.50頭。6月下旬以后螨口銳減,9月下旬至11月又回升,形成1個小高峰。
海南小爪螨一年基本上只有1個高峰。一般出現在橡膠樹落葉的前一個月份12月份,這是由于海南小爪螨更喜好為害老葉的緣故。而在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膠林的高峰期是出現在7月份,這可能與樣點本身的小氣候環境有關。
2.2 橡膠六點始葉螨主要天敵種類及其優勢度指數
2.2.1 橡膠六點始葉螨主要天敵種類 調查結果共收集得到六點始葉螨的天敵19種:其中瓢蟲科3種,隱翅蟲科1種,草蛉科3種,粉蛉科1種,薊馬科1種,花蝽科1種,癭蚊科1種,捕食螨2種,蜘蛛6種。基本明確膠園六點始葉螨的天敵情況。詳見表1。
2.2.2 六點始葉螨主要天敵優勢度指數 由定點調查得知,橡膠樹上六點始葉螨的天敵主要有四大類,分別是草蛉、食螨瓢蟲、捕食螨和蜘蛛類,其他天敵數量很少。其中由于蜘蛛種類較多,有的并非六點始葉螨的天敵,明確到每一個種就不屬于優勢種了。因此本研究僅給出前3種主要天敵的優勢度指數。不同樣地六點始葉螨主要天敵優勢種有所差異。在景洪市勐養路4號樣地,2011年后半年,以草蛉為優勢種,其種群優勢度指數最大(0.506 4),其次是食螨瓢蟲(0.313 1),而捕食螨最小(0.050 9)。2012年前半年,以草蛉和食螨瓢蟲為優勢種,其種群優勢度指數分別為0.306 3和0.304 9,其次是捕食螨(0.256 5)。在景洪市勐養路5號樣地,2011年后半年,以草蛉為優勢種,其種群優勢度指數最大(0.348 7),其次是捕食螨(0.169 9),而食螨瓢蟲最小(0.105 8)。2012年前半年,以捕食螨為優勢種,其種群優勢度指數(0.434 2)約是食螨瓢蟲(0.233 9)和草蛉(0.207 0)的2倍。在景洪市勐養路6號樣地,2011年后半年,以食螨瓢蟲為優勢種,其種群優勢度指數最大(0.352 9),其次是草蛉(0.215 3)。2012年前半年,以捕食螨為優勢種,其種群優勢度指數(0.420 1)約是食螨瓢蟲(0.289 5)和草蛉(0.250 7)的2倍。詳見表2。
2.3 六點始葉螨及其主要天敵發生消長
由上所述可知六點始葉螨的主要天敵有三大類,分別是草蛉、食螨瓢蟲和捕食螨。根據定點調查,六點始葉螨及其主要天敵發生消長如圖8、圖9。
從圖8可見,在勐養路4號點,橡膠抽葉期,六點始葉螨從枝條或其他寄主轉移到新抽的橡膠葉上為害。螨的數量隨著橡膠新抽膠葉的老化而增加,直到4月中下旬螨口數量劇增,膠園中的天敵類群也隨之增加,尤其是食螨瓢蟲和捕食螨類,6月中下旬天敵也形成第1個高峰期;此次峰期食螨瓢蟲200片葉達到7.33頭,捕食螨為5.67頭。5月下旬以后由于食螨瓢蟲和捕食螨的捕食作用和雨季到來等因素的影響,六點始葉螨螨口銳減,食螨瓢蟲和捕食螨對六點始葉螨有明顯的跟隨效應。只是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滯后性。
8月下旬至10月,雨季過后六點始葉螨數量又回升,形成一個小高峰。優勢天敵草蛉類和食螨瓢蟲也隨之增多,捕食螨較少,9月下旬草蛉形成第2個高峰期,200片葉達到4.33頭。食螨瓢蟲和捕食螨的高峰期稍微延后一些。
從圖9可見,勐養路5號點,六點始葉螨一年當中也有2個高峰期,分別為頭年的12月份和次年的4月份。而天敵也是有2個高峰期,食螨瓢蟲和捕食螨的高峰期與害螨基本一致,具有很好地跟隨效應。草蛉的高峰期比害螨的還稍有提前,這可能與調查時多是草蛉卵態有關,而真正捕食害螨的蟲態是草蛉幼蟲。
3 討論與結論
以前有關于西雙版納州橡膠葉螨種類的報道,但是分布的膠林類型不同。周明等[6]報道為害開割林地的葉螨只有六點始葉螨,而本研究卻發現在開割林上為害的葉螨不僅有六點始葉螨,還有海南小爪螨。本研究詳細比較了2種害螨的主要形態特征和為害特點,同時對西雙版納州開割林2種主要害螨的發生消長規律做了初步調查,為大田防治提供較為科學的理論依據。
調查發現2種害螨1年當中均是六點始葉螨占多數,因此本研究主要調查了六點始葉螨的天敵情況,西雙版納州橡膠樹六點始葉螨天敵的優勢種為草蛉、食螨瓢蟲和捕食螨,均是捕食性的,草蛉和食螨瓢蟲全年都存在,而捕食螨大多集中在前半年。三者都具有應用前景,若能利用三者共同來控制橡膠六點始葉螨應該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從六點始葉螨的主要天敵種類中可知,草蛉主要有3種,捕食螨有2種,食螨瓢蟲基本上以黑囊食螨瓢蟲為主。在膠林中調查時肉眼無法詳細區分,所以天敵發生消長調查時也只能做籠統的計算。
目前我國各種作物上的害螨仍以化學防治為主,有的作物年用藥次數高達10~20次。城市綠化樹種5~6次,造成大氣、水域、食品嚴重污染[7]。害蟲、害螨對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的抗性現象日趨嚴重和普遍,導致農藥使用壽命大幅度縮短,迫使農藥使用劑量增加或使用高毒農藥。使用農藥的同時殺傷大量天敵,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引起害蟲、害螨再猖獗。因此必須考慮和分析單純使用化學農藥帶來的“3R”問題和生態風險。在自然界中,六點始葉螨的天敵資源豐富,因此,提倡對橡膠樹上六點始葉螨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即在保護和利用天敵的基礎上科學用藥,同時結合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建立天敵自然種群以有效控制六點始葉螨的數量。
在本研究基礎上,可進一步深入研究六點始葉螨的生物學特性和優勢天敵的捕食功能,為膠園六點始葉螨的防治提供較為準確的益害比,從而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致 謝 承蒙華南農業大學的任順祥教授鑒定瓢蟲標本;福建農業科學院的林堅貞教授鑒定捕食螨標本,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李智海. 橡膠介殼蟲的發生與防治[J]. 農村實用技術, 2005(8): 25.
[2] 段 波, 周 明, 李加智, 等. 西雙版納橡膠介殼蟲種類鑒定及其防治[J]. 熱帶農業科技, 2005, 28(2): 1-3.
[3] 江西大學.中國農業螨類[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 71.
[4] 匡海源. 農螨學[M].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86: 265-267.
[5] 丁巖欽. 昆蟲數學生態學[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4: 438.
[6] 周 明, 王進強, 李躍林, 等. 西雙版納州橡膠葉螨暴發成災原因及防治對策[J]. 中國植保導刊, 2008, 28(5): 32-33.
[7] 張艷璇, 林堅貞, 季 潔, 等. 捕食螨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及其產業化探索[J]. 福建農業學報, 2000, 15(增刊): 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