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干勁
摘 要:語文教學應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開拓學生視野,擴寬學生知識結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探究綜合性學習,能夠促進學生成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綜合性學習;促進成才
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突破,應用綜合性學習在擴寬初中生視野的同時,也加深了初中生對語文相關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全面提高初中生的人文品質與綜合素質,促進其成才。綜合性學習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以及今后的成長、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強化綜合性學習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1)能夠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綜合性學習,要求教師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以及教學方式的多渠道使用,把社會和文學兩者相結合,藝術和語言兩者相搭配,利用肢體語言解釋文字的華美,利用科學分析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普科型閱讀。在多方位、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初中生的綜合素質。
(2)能夠培養初中生的合作意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綜合性學習的應用,在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在綜合性學習環境下,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以此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對于知識瓶頸與難題,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以此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自我發展。
(3)能夠提高初中生的自學能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引導初中生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是引導者與啟發者,學生則是探索和尋求知識的真正主體。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預留消化課堂知識的時間和思考問題的時間,盡可能地發揮初中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綜合性學習的策略
(1)運用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手段。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擴大初中生的知識面,培養初中生的合作觀念,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每個綜合性學習目標均要配置相應的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方法能夠發揮綜合性學習的最大效力。結合綜合性語文教學特征,語文教師可以采取不同學科類文章來提升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學的課文內容進行討論,并安排綜合性強的作業,以此強化初中生發散性思維。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將文章標題中“園”字和“屋”空出來,并讓學生自行填寫。教師可以問問學生作者用“園”字和“屋”的理由。學生各抒己見,該問題的答案并不統一。其次,教師按照學生所給出的答案進行總結,引出對本文的教學。當課文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心中的學習樂園是怎樣的?教師將班上學生合理編排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對課文進行理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有助于學生自我學習與教師的教授相結合,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2)擴充語文教學與課程資源。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與教學資料,對教學材料進行合理配置,實行科學的課堂教學方案。此外,語文教師還需要充分利用圖書館與網絡數字資料庫等,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知識補給平臺,進而實現擴充語文教學與課程資源的目的,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課堂上,首先,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或是網絡資源等,對莫泊桑的小說以及語言特色等進行了解分析,并在課堂上報告調查結果。其次,教師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進行圖文并茂地解釋,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時代面貌,讓他們能更容易地融入課堂角色。第三,教師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從分析小說情節入手,教給并且帶領學生研究小說的主題,揣測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
(3)引導初中生參與實踐。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綜合性學習的應用要求初中生積極參加實踐,主張學生在動腦的基礎上,需要積極動手,對初中生感興趣的人物故事等,語文教師可以引導與鼓勵他們進行角色表演,以此加深學生對故事主人公內心情感的理解,從而充分發揮綜合性學習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常規性的總結,而是在最后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安排學生分別扮演皇帝、小孩、騙子、官吏等,進行課文朗讀或者是進行創造性,自編自導的人物獨白。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會到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與情感反應,能更好地領悟文章的主旨,對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會模仿名家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同仁開始將教學視角轉向教學策略的探究。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這種模式從宏觀的角度上講,不但能夠徹底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現象,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與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能夠發展學生交往與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胡文偉,張一帆,曹浩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探析[J].作文教學研究,2011(2).
[2]蔣仙,涂萌萌,黃詩雨.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1).
[3]姚向紅,范啟凱,霍達.創造語文學習的嶄新天地——淺談綜合性學習[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10(1).
[4]王艷蘭.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法[J].文理導航,2012 (5).
(江蘇省邳州市占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