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慶彬
古詩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助人前進的標桿,家長們在孩子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就有意讓孩子背誦古詩,進入小學更是加大了古詩學習的數量。對于古詩的學習不能僅局限于背誦、解釋句子,更要加深對古詩意境的理解。只有掌握了古詩的意境才能理解古詩的精髓,從而領會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針對古詩的意境教學進行簡要歸納。
一、背景引入
雖然小學生的年齡比較低,生活閱歷比較少,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學生對人生態度的理解能力,處于低年齡的學生需要一些歷史案例來豐富他們的人生觀,指引他們做出自己的判斷。所以要想讓學生充分掌握一首古詩的意境,在學習之前要讓學生了解古詩創作的背景以及詩人的生平,尤其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類的古詩,更應該讓學生提前了解作者寫作背景。背景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創作時的心情,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例如,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述杜甫的生平,特別是在被貶之后的人生經歷,向同學們介紹“杜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中有許多的政治抱負,但是因為仕途不順被貶至邊外,但仍然沒有忘記關心國家的安危。在自己被貶流落之時聽到河a河北被官軍收復的消息欣喜若狂,在這種情況下寫了此詩”。
同時,教師應簡要向學生們介紹唐朝“安史之亂”的相關情況,讓學生們對寫作背景有所了解,特別是當時戰亂帶給人們的痛苦。學生們只有掌握了這些背景材料才能夠理解杜甫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才能體會到“忽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意境。
二、多媒體渲染
對于一些純粹的寫景、寫物的詩,要想在簡單的幾行文字中體會到詩中的意境非常困難,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許多場景和情感沒有經歷過,就更難體會詩人的情感了。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這一手段,幫助學生們理解詩中的意境。多媒體具有多重功效,可以利用圖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來渲染整首詩的意境,讓學生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例如,小學一年級學的《鵝》,沒有看過的同學們無法想象到一只鵝“曲項向天歌”的情境,老師可以在網上搜一些鵝在水中游動的圖片向學生們展示,同時簡單介紹“鵝”這種動物的習性。讓同學們通過這首詩掌握這種動物的相關情況,想象到一群鵝在水中游動的場景。
還可以借助音樂來渲染詩歌的氛圍,把詩歌的意境表現出來。在講解《早發白帝城》時,詩歌的韻律朗朗上口,讀起來就給人以清新明快、舒適暢達的感覺,再配上恰當的音樂更能使詩的意境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教學時,我選擇了一首琵琶和古箏相配合的古典音樂作為背景,在朗讀時傾入感情,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而變化聲音的輕重,這樣會使人感受到兩座高山間,一座輕快地小舟和著清脆的猿啼聲順流而下,在絢麗朦朧的朝霞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幽靜。音樂的效果能夠撥動人的情緒,讓人身臨其境,去感受詩中優美的意境。
三、擴充想象
詩的意境不是簡單地浮現在詩的表面的,它需要人們透過詩句來揣測詩人的寫作意圖、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意境,所以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這對學生日后對詩歌的把握與理解有重要的作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采用各種方式擴展同學們的想象力。
擴展想象力最常見的方法是古詩的朗誦,學生們初次接觸古詩時不理解古詩的意思,不知道詩中常用的意象,甚至不知道古詩從哪里斷句。但是通過朗讀和教師的解釋后理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明白了古詩要表達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們可以結合古詩的寫作背景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頭腦中想象著此刻發生的事情,這對理解古詩的意境非常有幫助。例如,學習《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學生們在反復朗讀中能體會到初春到來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西嶺”“雪”以及“船”的意象會在腦海中閃爍,意境非常的明晰。
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詩中的意境,通過逐步遞進的思維引導,讓學生們逐漸掌握詩歌中的內涵,體會到詩歌的意境。例如,學習《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教師在講述完詩歌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后,向學生簡要解釋古詩中比較生僻字的意思,之后便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去理解詩歌的整體內容。在同學們都確定了解詩歌的整體大意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意境的想象。比如問學生詩人穿著怎樣的鞋子,他走在什么上面,做了什么,沒有人開門后他看到了什么。這樣一來學生們逐漸梳理了古詩中的情境,想象到了詩中的意境所在。
四、情景演示
情景教學雖常用于語文教學中,但是古詩教學中較少引用情景教學,一來比較占用時間,二來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局限。但是情景演示對于學生了解掌握古詩的意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把古詩中的情景編排成情景劇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們可以切身體會到詩中人物的心情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比如上面提到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同學們掌握了“安史之亂”結束對人們生活的解脫,了解了杜甫一家尤其是杜甫本人聽到這一消息的喜悅之情,所以可以將詩中的情境編排成情景劇進行展演,讓同學們感受詩的意境。“四川偏遠山區的一個破草房里,丈夫孤身一人讀書打發時間,妻子坐在門前的石墩上縫補破爛不堪的衣服,孩子們穿著破衣爛衫光著腳在尋找可以吃的東西,貧寒的生活使得家里的每一個人一籌莫展,村里忽然傳來官軍收復了薊北,一家人欣喜若狂,妻子的淚水不再流了,丈夫胡亂收拾著詩書準備離開,一家人頓時飲酒高歌歡慶可以回到自己的故鄉,立刻動身穿過了巴峽巫峽,經過了襄陽轉向洛陽”。同學們可以扮演杜甫一家人的角色,同時配有劇中解說,這樣演示出來,同學們更能理解杜甫一家人當時的喜悅心情、切身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了。
古詩中意境的理解與想象對于學生掌握古詩的思想情感以及學習方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古詩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解釋句子、背誦詩句的層面上,教師要有意引領學生們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從中找到教育啟迪的意義。
(山東省莒南縣坊前鎮邱官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