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珊珊
教育家葉圣陶曾指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會學知識。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能使枯燥、乏味的低效學習變成輕松、愉快的高效學習。因此,學生掌握科學的生物學習方法對構建高效課堂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會為學生成才奠定基礎。
一、指導學生樹立生物學觀點
(1)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生物小到細胞大到器官、個體無不體現出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例如,學習“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時,先讓學生觀察成熟區的細胞,引導學生歸納成熟區細胞的特點:細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具有中央大液泡。然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成熟區細胞具有這些特點?有什么作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成熟區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再將該問題上升到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高度。在學習植物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反復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為學習人體生理和動物部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學習“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時,引導學生概括出肺泡處的結構特點:肺泡外包繞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運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學生輕松聯想到這樣的結構是為了適應肺泡和血液進行氣體交換。
(2)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生物的多種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對立統一的。例如,完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和“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的學習后,指導學生運用“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先請學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顯然,兩者之間是對立的。再請同學們思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沒有聯系呢?同學們通過討論分析得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和能量,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兩者同時存在,植物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進行。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不論是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還是個體水平,包括生態系統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征。例如,教材用“被子植物的一生”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兩章內容講解植物體的六種器官。學習戰線較長,知識比較零亂,指導學生利用“生物的整體性觀點” 將植物的六種器官聯系成一條主線: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莖將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葉,葉利用根吸收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莖又將葉制造的有機物運輸到根,供根利用。莖還將根和葉提供的營養物質運輸到花、果實和種子。由此可以看出植物體是一個整體。
(4)生物適應環境的觀點。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時刻受到環境的影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因此,生物的適應性具有普遍性。例如,在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時,先向學生出示駱駝刺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與本地的植物進行比較,總結駱駝刺的形態特征:葉小,根系發達。再讓學生分析駱駝刺生活的沙漠有什么特點,學生就可輕松歸納出葉小是為了減少水分散失,根系發達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水分。再將知識上升到生物對環境適應的高度,指導學生分析生物適應環境的現象。
二、注重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對于概念、規律等結論性的內容要用筆勾畫出來。對于說明概念的修飾詞或限制詞加上著重號,對于不能理解的內容打上問號,為今后的學習做鋪墊。
(2)指導學生對照插圖學習。對于初中的學生而言,大量的文字閱讀會引起視覺和大腦的疲勞,而生物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插圖,這些插圖直觀、概括性強,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知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圖帶面”,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例如,對于“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這一難點進行突破時,充分發揮教材插圖的優勢,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讓學生掌握各器官的形態、位置、名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其功能進行探究。學生對照圖讀文,看圖釋文,有助于理解文字內容,增加記憶的深刻性,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指導學生學會復習
(1)運用口訣記憶法。例如,學習“心臟結構”時,教給學生口訣:室連動,房連靜,左心動,右心靜。這一句口訣就將心臟的四個腔與各自連通的血管及其流動的血液成分包括在內。“室連動”是指與心室連通的血管都是動脈;“房連靜”是指與心房連通的血管都是靜脈;“左心動”是指左心房和左心室里流動的是動脈血;“右心靜”是指右心房和右心室里流動的是靜脈血。
(2)運用單字記憶法。抓住關鍵字進行簡化記憶。例如,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步驟:擦—滴—撕—展—蓋—染—吸。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步驟:擦—滴—刮—涂—蓋—染—吸。
(3)運用比較記憶法。例如,學習“動脈血和靜脈血”時,將血液的含氧量和顏色進行對比:動脈血含氧量多,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量少,顏色暗紅。再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比較等。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樂學、會學才能起作用。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構建生物高效課堂至關重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生物學習方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為學生成才奠定基礎。
(山東省臨沂沂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