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涵
摘 要 水墨動畫是指具有中國獨特藝術風格的水墨畫和動畫技術結合的產物,它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水墨動畫因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風味,曾輝煌一時,但是由于制作工藝的復雜而導致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嚴重脫離而逐漸淡出市場。本文集中闡述了中國水墨藝術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分析了水墨動畫發展歷程,就水墨動畫發展方向提出見解。
關鍵詞 中國動畫 水墨動畫 三維
中圖分類號:J218 文獻標識碼:A
水墨動畫是指具有中國獨特藝術風格的水墨畫和動畫技術結合的產物,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水墨動畫片的出現是我國動畫片在民族化道路進程中的一次飛躍,更是中國動畫界為世界作出的一大貢獻。
1中國水墨動畫的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新中國改革成功后,我國傳統民族繪畫形式受到了重視和保護,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將水墨藝術和動畫結合起來,開創了水墨動畫并成為國寶級的藝術珍品。
1.1六十年代的水墨動畫
《小蝌蚪找媽媽》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片,1961年7月完成。影片由特偉、錢家駿根據方惠珍、盛璐德創作的同名童話改編,取材于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動畫藝術家們研究齊白石的筆觸與筆墨虛實關系,再將局部分層繪制在賽璐珞片上,費時費工,制作一部水墨動畫片的時間,可以制作四部一般的手繪動畫片。① 影片時長14分鐘,講述了一個小蝌蚪尋找媽媽的簡單故事。畫面色彩柔和,筆調細致,以及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寓教于樂,充滿了詩意的魅力。
《牧笛》是一部童話題材的動畫影片,1963年12月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攝制完成。片長20分鐘,這是一部田園詩般的作品,展現出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影片通過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結,抒發牧童與水牛間的親密關系,最后牧童用竹笛的音樂戰勝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贏得水牛歸來,從而完成影片的主題:藝術高于自然。影片中水牛是根據畫家李可染的風格繪制的,水牛氣宇軒昂,質樸無華。此片不但突破水墨難以動起來的迷思,更在內容上成功地將中國式的情調視覺化了。
1.2八十年代的水墨動畫
《鹿鈴》是一部童話題材的影片,1982年12月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攝制完成。這部影片,是根據廬山“白鹿書院”中一個有趣的傳說編寫的,并賦于新的內容。講述的是老藥農和他的小孫女在深山采藥時,救護了一只受傷的小鹿。小孫女把小鹿領回家,細心照料,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在小孫女為保護小鹿而腿部受傷時,小鹿還代小孫女上集市賣藥和采購食物。后來在上山采藥時小鹿忽然遇到失散的父母,小鹿戴著小孫女贈送的銅鈴,依依不舍地和祖孫倆告別。
《山水情》于1988年10月攝制完成。影片描述老琴師在回鄉途中尋覓知音,找到一個漁家少年,結為師徒。老琴師將心愛的古琴贈給少年的故事。影片把人物作為主體,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了相當和諧的結合,對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國傳統水墨寫意山水畫有了突破和提高。攝影師打破前三部傳統逐格拍攝手法,對準原幅背景進行拍攝,再與逐格拍攝的動畫鏡頭相合成,充分發揮了中國水墨畫的特色。本片拍攝時,水墨動畫的拍攝技術已達到影片畫面有明顯的層次感,這完全突破了從前的單線平涂的單一感,令水墨動畫的水平有了極大提升。這部僅18分鐘的影片,格調清新、灑脫、空靈、飄逸,將中國詩畫的意境和筆墨情趣融進了每一個畫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那云氣繚繞的山,那煙霧朦朦的水,虛中有實,實中帶虛,顯示出中國藝術的深厚傳統。除了絕妙的中國味道,影片的構圖、鏡頭移動的速度,都具獨特的中國特色,將水墨動畫片推向了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度。②
1.3動畫藝術發展趨勢
任何一種藝術品都包含三個層次,即:材料層、形式層和意蘊層。③雖然水墨動畫作為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失去了傳統水墨畫的物質載體——宣紙,但是形式層和意蘊層依然存在。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水墨動畫在藝術實踐上不斷完善形式層中水墨技法與動畫技術的結合,并向著下一個意蘊層的方向進發。六十年代水墨動畫剛剛問世,典型代表是《小蝌蚪找媽媽》。在起步階段,水墨動畫藝術家們處于如何讓水墨形象靈動地動畫化的階段,探求技術上突破,以使水墨動畫達到在形式層上的成熟。隨著水墨動畫制作技術逐漸成熟,水墨動畫產生了以《山水情》為代表的一批巨作,這些動畫不僅動作流暢,畫面別致精巧,更在中國傳統式的情感傳達上大有突破,反映了八十年代的藝術家們轉向對下一個層次的追求中,即側重中國傳統審美意蘊的追求。
2傳統水墨動畫與三維水墨動畫
水墨動畫因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風味,曾輝煌一時,但是由于制作工藝的復雜而導致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嚴重脫離而逐漸淡出中國動畫市場。近年來由于電腦技術的普及,三維軟件所帶來的虛擬現實技術對水墨動畫的制作技術又帶來了一次重大的革新。
2.1三維水墨動畫與傳統水墨比較
目前三維水墨動畫在繼承中國傳統的水墨表現力上要弱些,這和它的創作者及創作手法不同有關,三維水墨動畫創作更多的是懂得計算機軟件操作的制作者,而相對缺乏對于傳統水墨繪畫技法和風格的了解,并且整個動畫作品的完成也脫離了傳統的創作方式。而傳統水墨動畫它是基于藝術家的繪畫藝術風格進行創作的,比如《小蝌蚪找媽媽》用的是齊白石的畫意,《牧笛》取的是李可染的筆法。所以三維水墨動畫目前只是追求表面的形似,很難達到一種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三維水墨動畫具有空間上的藝術性。傳統的水墨動畫鏡頭語言的表現通常是固定鏡頭或者是推拉的方式,簡單而又樸實。三維數字水墨動畫由于其操作平臺的改變,在創作過程中有了新的特點,對于鏡頭的運用更為豐富,更多的使用些長鏡頭的效果,在這種鏡頭空間的表現力上,三維水墨動畫畫面要比傳統水墨畫略勝一籌。
構圖是水墨動畫的一大特點。傳統藝術的水墨畫中對構圖、色調、氛圍等都是要求非常嚴格的,常出現大量的留白。用三維實現水墨效果當然也應當考慮到水墨畫的構圖,畫面里的每一個元素的擺放位置都應該是經過思考的,做到在形式上與傳統水墨藝術保持一致。此外,具體到細節問題上,三維技術下的水墨動畫和傳統的水墨動畫還是有諸多不同的,例如:透視問題。三維技術嚴格的遵守透視原則,而傳統水墨畫常用的是散點透視原則。這就意味著在透視上,三維水墨動畫應注意模型的空間設置,不能僅限于單獨視角的中國式構圖,在攝像機角度轉變的過程中也要注重保持水墨畫獨有的構圖形式。
2.2三維水墨動畫發展趨勢與策略
近幾年國內電腦動畫制作技術實力明顯增強,三維和二維電腦動畫發展迅速,具備較為完善的制作體系。已完成的三維水墨動畫短片如《夏》、《河塘月色》通過貼圖材質,渲染方式,來模擬水墨風格的嘗試。但目前三維水墨動畫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故事情節展現也沒有傳統的水墨繪畫來的有深度,如何更好的將各種先進動畫技術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表現水墨動畫這特色,達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傳統水墨的輝煌,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進。我認為實現水墨動畫的復興和突破,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開發有利于三維水墨水墨動畫創作環境的軟件。任何硬件、軟件技術的更新都是由于藝術家對于藝術創作要求的提高而探索產生的,所以動畫藝術要有所創新與發展必須提高軟件開發能力以及水墨動畫藝術家對技術的駕馭能力。
第二,水墨動畫的特點在于傳達一種意境,如何敘述故事以傳達情感,是藝術創作的關鍵。水墨動畫的表述通常缺乏語言,只通過單純的音樂與畫面的結合來傳達故事的內涵,故事的情節設置是需要推敲斟酌。因此提高水墨動畫藝術創作者的人文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3結語
水墨動畫是中國動畫史上的奇葩,在上個世紀它打破了傳統動畫單線平涂的技法,將中國的筆墨情趣完美再現于銀幕。目前,電腦輔助設計的技術支持簡化了水墨動畫的制作流程,使得水墨動畫重新回到人們視線中。然而新技術背景下的水墨動畫仍處于形式層的探索與實踐中,隨著實踐的積累,三維水墨動畫一定會不斷成熟,成為傳承中華傳統,弘揚中國文化的標志。
注釋
① 汪寧.中外動漫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6.
② 丁海祥,姚桂萍.動漫影視作品賞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1:222.
③ 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