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國權
【摘要】近年來,隨著銀行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內部管理的不斷加強,銀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風險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其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從當前基層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產生操作風險的原因入手,對其產生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新時期基層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風險的有效防范進行了積極探究,以期能為業內同仁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基層 商業銀行 風險 防范
作為一種以貨幣經營為主要業務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時刻伴隨經營風險,有的風險讓銀行獲利,有的則讓銀行的經營發生虧損情況。近年來我國金融行業的改革卓有成效,加之經濟全球化和國內資本市場的不斷拓展,為銀行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的基層商業銀行也面臨著更多的經營管理風險,且這種風險具有多樣性、復雜性以及不可預見性的特點,所以,制定有針對性且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對于當前的基層銀行經營管理及更好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時期基層商業銀行產生操作風險的類型及原因分析
(一)操作風險的類型
新時期的基層商業銀行發展中,操作風險即銀行遭受潛在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為每部操作失誤和內外部事件影響兩大類,再將其進行具體的細分,可分為八種類型,分別是:雇傭行為及工作場所安全性操作風險;惡意損壞風險;內部欺詐風險;客戶、產品及業務操作中產生生的風險;實體資產損害風險;外部欺詐風險;業務中斷和系統失敗風險;交易處理或流程管理失敗風險。
(二)產生操作風險的原因分析
1.規章制度建設不完善。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大發展促使金融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金融業競爭的加劇,使得新時期、金融產品層出不窮,但是由于基層商業銀行受到技術、人才及系統等方面的制約,會經常發生新產品開發后缺乏規章制度的現象,一方面表現為與之配套的制度建設落后于業務創新,這種情形下,就形成了業務操作上的隨意性,隨之會引發隱患及風險等;另一方面,雖然出臺了新制度,但沒有處理好與業務相關及與舊制度相沖突的問題,沒有對其進行及時的修訂與完善,長久發展下來,就形成了制度規定上的矛盾性,極易引發操作風險。
2.員工風險意識不強。在基層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工作人員對操作風險的易發性、普遍性認識不足的現象,這種情形下,就意識不到操作風險的存在,更談不上對操作風險的預防及規避了。其次,工作上的盲目跟從及用習慣代替制度等情況的發展,使得基層商業銀行的員工逐漸養成了對操作過程中的違例行為置若罔聞的態度,無疑加大了風險的發生率。
3.監督檢查模式存在漏洞。因為新時期的各大銀行是依賴內審部門形成對基層商業銀行的監督檢查,這種情況下,就逐漸閑置和忽視了基層機構的自我檢查和業務部門的垂直檢查,究其檢查模式可發現,首先這種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在實施檢查的過程中的內部審計受到了人員和時間的限制,常常采用的檢查方式便是抽查,這種方式下,極易漏掉一些風險隱患及問題,形不成徹底的檢查效果;其次,無法保證對檢查結果的利用及后續強化檢查的跟進,這樣就無法根除內審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管理漏洞,導致操作風險極易發生;再次,這種檢查存在死角,深入研究這種檢查模式不難發現,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對基層支行負責人及重要崗位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如果這部分人發生不正當的業務行為及管理操作,就會使得這種監督僅僅成為了表面文章,而失去了其應該有的效果,沒有實現對基層商業銀行的有效監督[1]。
二、新時期基層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防范對策
(一)加強制度建設
針對當前基層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積極完善和健全適合商業銀行的規章制度及實施細則,首先應按流程管理思想,統一規范和梳理各項規章制度,及時補充、修訂和完善不適合當前基層支行發展的規章制度,進而確保規章制度的時效性、健全性及操作性;其次要針對基層商業銀行制定統一且符合崗位標準的操作手冊,不斷細化業務操作流程;再次是基層商業銀行要結合上級制度規定與自身發展情況,在有效整合的基礎上,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每項業務的流程,形成對業務操作的規范化管理。
(二)加強員工思想教育及業務培訓
眾所周知,思想健康、及風險防范意識強烈的員工隊伍是銀行發展的有力保障,為實現高素質員工隊伍的形成,首先應對員工進行積極有效地思想教育,使其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對基層商業銀行運行過程中操作風險的有效規避;其次要、加強對員工的業務培訓,針對員工業務操作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實施有針對性的多形式員工培訓,使得基層商業銀行員工的技術水平及業務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以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再次,要開展警示教育工作,運用以前的典型案例等形成對現有員工的警示及教育效果,明確不法操作的界限與形式,并提高員工的法紀意識與案件防范意識。
(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形成全方位的內控檢查網
首先應加強基層善商業銀行業務主管的監督力度,積極介入其管理的過程,通過日常的觀察和了解,監督和檢查員工按照規章制度實施業務操作與否,有沒有存在制度執行不到位及形式主義的問題,特別是對員工關鍵業務方面的監督,以及銀行發展過程中的操作風險點和薄弱環節的監督,形成對基層商業銀行員工的全方位監督檢查,規避操作風險的發生;其次要加強業務部門的監督力度,作為本專業條線的權威管理者,業務部門對基層商業銀行的發展意義重大,對本專業的檢查可發現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可實現對操作風險方面的深層次整頓;再次,要加強內審部門的檢查力度,可通過其及時查出管理薄弱環節及風險隱患,在此基礎上結合本行的風險評估及考核辦法,將操作風險反饋給相關部門,強化責任追究與員工績效管理,實現對相關人員的風險監督檢查[2]。
(四)完善考核機制
首先應制定有效的激勵約束措施,加大內控制度執行情況在考核項目中的分值,嚴格實行考核制度,還要將經營目標與考核指標結合起來,進行對基層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相應比例計算;其次,要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對員工個人造成的風險及違規操作后應承擔的責任進行明確,實施對相關人員的嚴格處理;最后,要建立基層機構負責人責任檔案,嚴格記錄所轄區域違規、違法等差錯,作為人員業績考核及職務升價的有效依據,實現對基層商業銀行人員的全方位監督與管理。
綜上所述,對當前基層商業銀行經營的操作風險的有效防范和應對,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針對不同的風險形式,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進行對風險的有效規避,通過實施全方位的監督及檢查,規范員工隊伍,并建立自己高效的操作管理業務辦理團隊,不斷加大對操作風險的有效應對和管理,促進基層商業銀行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淵斌.基于內部控制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2]薛永潔.基層商業銀行征信系統操作風險防控機制研究[J]. 征信,2014,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