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腦”是學習科學在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中具體運用的一個主要流派,是新西蘭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應用最新的神經(jīng)學、心理學研究成果與她一生的教育實踐相結(jié)合,總結(jié)和倡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死锼沟佟の值屡垦芯拷∧X操,并將其引入“友善用腦”教學理念,帶入“友善用腦”課堂教學。健腦操由教育肌動學創(chuàng)始人保羅·丹尼遜(Paul Dennison Ph.D.)博士創(chuàng)立開發(fā),它通過運動重塑和健腦操活動,讓學習者得以接通腦中本來無法接通的部分,從而改變學習和行為?!坝焉朴媚X”課堂把健腦操活動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jié)合,使之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我們力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這種簡單而有趣的身體運動方式,有效地促進人身體運動與大腦功能之間的聯(lián)系,減輕因為學習過程中緊張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消除課堂上的負面情緒與消極因素,以實現(xiàn)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和課堂行為的目的。
一、健腦操的主要特征
1.科學性。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表明,運動能夠促進腦部的血液和氧氣流通,改善認知能力;運動可降低壓力,改善情緒;運動能促進神經(jīng)細胞生長,加強突觸功能,對學習和記憶有幫助。因此,以教育肌動學和腦神經(jīng)認知科學為基礎的“友善用腦”健腦操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在使用策略上,健腦操遵循規(guī)律。大腦有自己的運作節(jié)律,體現(xiàn)在一生之中、一天之中、一節(jié)課之中的不同時間段內(nèi)。例如,一天之中大腦呈現(xiàn)周期循環(huán)的節(jié)律性變化,有適宜學習的高峰期和不適宜學習的低谷期。一節(jié)課中大腦也有其運行的節(jié)律,并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以認知科學理論為基礎的健腦操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內(nèi)在節(jié)律,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為目標。在動作設計上,健腦操尊重“原型”。以“教育肌動學”健腦操活動為動作原型進行開發(fā)與創(chuàng)編,因此在動作的設計上并不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它強調(diào)與大腦學習相關的“中線運動”和“伸展運動”,與其他類型的肢體活動相比,更符合人體機能、身心、大腦的發(fā)展規(guī)律。
2.全面性。健腦操不是所謂的“健身操”“瑜伽操”“伸展操”,也不同于普遍流行的“手指操”。從使用目的的角度來看,它重視肢體的活動,以促進身體的健康成長,更重視大腦在肢體活動中的受益情況。從活動方式的角度來說,它不是簡單的肢體放松,或是身體鍛煉,而是全身心的活動與放松。除了上下肢體的伸展、交叉活動以外還包括手指的點觸與手指對腦部、耳部乃至腿部的按摩等。
3.獨特性。健腦操生來就是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因此它的問世帶有天然的“獨特性”?!爸芯€交叉活動”“肢體伸展活動”與“手指活動操”是我校健腦操的三種基本動作,各科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帶有學科特點的創(chuàng)造性改編,如語文學科和英語學科分別把課文中的動物角色和英文字母編入健腦操的指部動作,還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改編,融入背景音樂當中等。帶有學科特點的“友善用腦”健腦操被學科、教材賦予了新的生命,具有更為強大的生命活力。
二、“健腦操”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原則
課堂上如何使用健腦操呢?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年級,具體到課堂上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健腦操的使用次數(shù),類型都有所不同。
1.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用健腦操。教師在課堂上注意到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神情略顯疲倦時,就要意識到該讓學生做一做健腦操了。這時候讓大家站起身來,離開座位,開始活動、放松,即時喚醒將要沉睡的大腦。這就要求教師心中不僅僅裝著教學設計,更要裝著學生;不僅僅是關心教學任務能否完成,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多高。腦科學認為課堂學習“少即多”“慢即快”,課堂上做一做健腦操,看似占用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的時間,實則是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學生的學習的效率。
2.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健腦操。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只有十分鐘左右,因此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一般要做兩至三次健腦操。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強,中高年級學生的注意力約在十五至二十分鐘,教師可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決定是否使用健腦操。一般來說,我們建議在低年級課堂上,使用健腦操的次數(shù)為二至三次,而中高年級使用一至兩次為宜。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低年段學生做健腦操需要教師引導、教授,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逐步熟練掌握,教師也可放手讓學生在動作設計上自由發(fā)揮。
3.依據(jù)學科的學習情境選擇健腦操。不同的學科,對健腦操的使用也不盡相同。語文課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等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閱讀、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強調(diào)文本情境和學習情境;數(shù)學課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邏輯思維、數(shù)理思維的培養(yǎng)等。我們設想,如果能賦予健腦操以學科特色,那么就能使之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相融合,進一步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在我校多年的健腦操研究當中,語文學科的健腦操使用更注重與學習情境相融。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翻越遠方的大山》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健腦操時,一邊通過示范帶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音樂氛圍中做著肢體的伸展、交叉運動,一邊創(chuàng)設與文本相契合的情境,如“快要比賽了,讓我們像劉翔一樣做一做準備活動吧!”“抬起我們的右腿,再跨兩欄就到終點啦!”等,這就把學生做健腦操放松身心的過程轉(zhuǎn)化為與文本對話——感受劉翔學習跨欄,翻越“大山”的過程,幫助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三、健腦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因其內(nèi)容的豐富性,可以根據(jù)教學情況在課堂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引入健腦操。
1.在“整體感知”處引入健腦操
“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時候教師通過諸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整體,然后進入精讀感悟環(huán)節(jié)?!坝焉朴媚X”的課堂會在整體感知之后,引入一小段“健腦操”,讓學生伴隨音樂動一動,起到放松、休息的作用,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健腦操的形式是由教師經(jīng)過反復的探索實踐事先設計好的,與文本內(nèi)容貼合。以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好學的爸爸》教學為例,我校一位教師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先設置了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教師出示了一首自編的關于爸爸的小詩:
學電腦,真有趣。
先開機,后選擇。
等一等,看仔細。
鍵盤屏幕顯示器,
我們必須要牢記。
學習爸爸愛上進,
擁有一身好本領。
該教師先帶著學生邊拍手邊朗讀,然后讓他們站起來,伸出手臂,做自己想做的動作,邊做動作邊朗讀小詩。從形式上看,這種形式的“健腦操”,動手與用腦相整合,有效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從內(nèi)容上看它與文本內(nèi)容相貼合,將學習與生活,過程與方法相整合,在朗讀中作無意識學習和學習的態(tài)度與方法的滲透,不可謂不妙。
2.在“自主體驗”時引入健腦操
健腦操是通過簡單而有趣的一系列動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對健腦操進行巧妙的設計,將它用在恰當?shù)牡胤?,還能起到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陶冶情操的作用。我校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紀昌學射》一課時,在精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所下滑,顯現(xiàn)出疲乏狀態(tài),便請全體學生起立,讓學生們學一學紀昌射箭。學生們擺出“左手拉弓,右手射箭”的姿勢,先向左拉弓射箭,再向右拉弓射箭,反復多次,學生興致高昂。動作做完之后,老師問學生:“這樣做累嗎?”學生回答:“不累?!薄叭绻@樣的動作做上一百次,一千次累不累?”學生們異口同聲說:“累!”就這樣,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健腦操,讓大腦放松休息的同時,也巧妙地創(chuàng)設出一個“學習射箭”的情境,幫助學生體驗紀昌學射的不易,從而在實踐中懂得“只有付出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在多元表達處引入健腦操
語文課堂上,學生大多通過朗讀、說話、寫話來表達自身的情感,肢體活動同樣也是學生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為例,作者蕭紅回憶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嬉戲的美好時光,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黃花,就開一個黃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
這是課文的重點段落,通過描寫園子里動植物的自由自在來表現(xiàn)作者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筆者在教學本段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受字里行間的自由快樂,適時地播放輕快的音樂,讓學生站起身,選擇自己喜歡的姿勢進行感情朗讀,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等事物,并給自己的朗讀配上動作。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有的做出“倭瓜”爬上架的動作,有的做出“蝴蝶”飛舞的動作,有的做出“黃瓜”開花的動作,臉上洋溢著甜美、幸福的微笑。
使用健腦操改變學習行為和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會,課文所表達的“自由”之精神便能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當然,學生經(jīng)過這樣的活動之后,解放了手腳,解放了大腦,學習的狀態(tài)也會更加飽滿。設計靈活多樣的健腦操要求教師深入解讀教材,敏銳地捕捉文本可開發(fā)、可利用的“點”,在巧妙預設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真正做到讓“健腦操”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隨著腦科學的發(fā)展,從大腦學習的角度出發(fā)改進教學將成為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新潮流。古人做學問講求“靜”,“靜能生慧”,我們同時也應當認識到“動”對于大腦學習的促進價值,明白“動”同樣也能生“慧”。不失時機地在課堂上引入健腦操,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激活思維,激發(fā)活力,會使學習更積極,更富有意義。
(朱錦濤,南京市東山小學,2111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