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進
摘要:懷特海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啟示在于:學校是需要想象力的。學校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教師,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學生,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校長。
關(guān)鍵詞:懷特海;學校;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9-0060-03
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是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著名的英裔美籍數(shù)學家、哲學家,“過程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其構(gòu)建的形而上學體系是20世紀產(chǎn)生的最偉大的形而上學理論。出身于教育世家的懷特海在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等高校從事教學研究長達數(shù)十年,這些經(jīng)歷使得其對現(xiàn)代西方教育的理念有著深刻理解。他多次發(fā)表有關(guān)教育理念的論文以及演講,對20世紀的西方教育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的中國教育正處于整體轉(zhuǎn)型期,任務(wù)是嚴峻和緊迫的,而重新回顧和理解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就顯得很有意義。在懷特海整個教育思想中,我們認為其最重要的啟示就在于:學校是需要想象力的。這一理念的精髓就在于學校里面的人是需要想象力的。學校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教師,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學生,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校長。
一、學校是需要想象力的
懷特海認為學校一方面是實施教育的機構(gòu),同時也是進行研究的機構(gòu)。然而,學校之所以存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單純傳授知識,也不是單純地提供研究機會給學校的老師。學校存在的理由在于:“它把年輕人和老年人聯(lián)合在一起,對學術(shù)展開充滿想象力的探索,從而在知識和生命熱情之間架起橋梁。”[1]學校雖然傳授知識,但它“是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來傳授的”。[2]這是因為“充滿想象力的探索將會點燃令人激動的氣氛,這種氣氛會帶動知識的變化。從而事實就不再是赤裸裸的事實,它被賦予了各種可能性;也不再是記憶的負擔:它像詩人一樣活躍我們的夢想,像建筑師一樣構(gòu)筑我們的目標”。[3]而學校的責任就是把想象力和經(jīng)驗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讓學生“用充滿想象力的方式獲取知識”。[4]
為什么學校需要想象力?這是因為學校里面的人都是充滿想象力的。今天的學校在想象力方面是匱乏的。在當今中國,我們習慣性地把學校作用簡單定位為:傳授人類知識,推動社會進步。過分強調(diào)知識訓練使得學校更多地成為訓練工廠而絕非精神家園。在應(yīng)試的魔咒下,今天的學校基本忘卻了自身的職能,變成了幫助學生如何考試的訓練場所。正是因為現(xiàn)實的嚴峻,把學校辦得富有想象力才顯得彌足珍貴。否則的話,正如懷特海所言中的那樣,“人類的悲劇在于,有的人富有想象力而缺乏經(jīng)驗,有的人經(jīng)驗豐富但想象力貧乏。笨人憑想象力做事但缺乏知識,書呆子憑知識做事但缺乏想象力”。[5]所以,學校的作用其實就是把想象力和經(jīng)驗融為一體,從而在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慧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使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生命的熱情結(jié)合起來。
而所謂想象力,其實主要是指一種視角轉(zhuǎn)換的能力,也就是迅速從一種視角切換到另一種視角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人們利用信息增進理性從而更能看清世事而作出判斷。[6]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學校的想象力就表現(xiàn)為如何確立一所學校的理念或理想。值得注意的是,一所學校的理想通常是學校的自然展開,而不是關(guān)于學校的理性建構(gòu)。畢竟所謂理想基本排除了理性建構(gòu)的可能,因為可以通過理性加以建構(gòu)的就不再是理想。[7]因此,學校的想象力作為一種在現(xiàn)實世界里很難實現(xiàn)但卻又不可缺少的存在,其所展開的邏輯應(yīng)該是學校自身的邏輯而不是人為理論研究的邏輯。那么我們會問,怎樣才能使得一所學校擁有想象力呢?這就涉及了學校擁有想象力應(yīng)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這一問題。
二、學校擁有想象力的表現(xiàn)
教育是以人為對象而展開的活動。而學校則是開展這一活動的實踐場域。在這個實踐場域內(nèi),有三類群體是無法忽視的,那就是學生、教師和校長。任何的教育改革如若沒有關(guān)注這些教育實踐主體的變化,其結(jié)果必然是不盡如人意的。立足于人學視野,我們認為學校是需要想象力的,主要是指學校里面的人需要想象力,表現(xiàn)為:學校應(yīng)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教師,有一批有想象力的學生,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校長。
(一)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教師
正如懷特海所說,“學校組織的全部藝術(shù),就在于供應(yīng)一支用想象力點燃學問的教師隊伍。這是學校教育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8]如果今天錯誤地低估教師的作用,而一味地關(guān)注學生數(shù)量的擴招,這同樣不能夠帶來高品質(zhì)的教育。如何培養(yǎng)出一批有想象力的教師呢?懷特海也做出了回答,“讓你的教師對著思想活躍、具有可塑性和擁有世界的年輕心靈闡述自己吧。所以學校應(yīng)該是年輕人和老年人共同分享探險的理想之地”。[9]因此,有想象力的教師其實是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只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才能捕捉到學生們敏感的心靈以及年輕人專屬的精神躁動感,才能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愚笨的教師只能按部就班地做好教學的本職工作,而喪失了對學生心靈的想象能力;而智慧的教師可以洞察到學生的心靈波動與情緒變化,能夠?qū)W生的心靈生活開展想象,從而不只是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生活的朋友。所以師生之間的生命交往應(yīng)該是教師具備想象力的重要途徑,這一點同樣被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認同,畢竟“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nèi)容的傳授、生命內(nèi)涵的領(lǐng)悟、意志行為的規(guī)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chǎn)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10]只有通過師生之間的精神交往,高水平的教育才會顯現(xiàn),才能夠培養(yǎng)出既有廣泛的文化修養(yǎng)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yè)知識的人才,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可以提供學生進步、騰飛的基礎(chǔ),而他們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使他們有哲學的深邃,又有藝術(shù)的高雅。[11]
(二)有一批有想象力的學生
同樣與之相對應(yīng),有了一批有想象力的教師,有了一批愿意和學生交往的教師,那么學校里面也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學生。學生時代往往是一個人最具活力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精神和心靈上會有著躁動感。常人往往把這種精神的躁動感視為學生的不成熟,其實恰恰相反,正是因為這些年輕人獨具的不安分以及愛冒險的心靈,才使得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造性和可塑性。教師應(yīng)該適當引導學生的心靈,讓其對未來充滿想象,讓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自己將被召喚成為最偉大的人。學生擁有了對未來的想象力,就會靜聽內(nèi)心細微的吶喊,并隨著它的引導而走自己的路,這種獨立意識恰恰是其未來成功的保證。有時候,我們的教育真的需要讓學生眺望風景,仰望天空,觀察云彩,可以躺著或者坐著,什么事都不做,只是靜靜地思考當下的生活和對未來的愿景,讓學生的想象力無拘無束地奔馳。在筆者看來,如果今天的教育不能給學生一點做夢的機會,那么引領(lǐng)學生生活的那顆明星就會暗淡下來,學校生活就會變得無趣和乏味。其實真正的個人色彩是一個人透過理想專注于事實而顯示出來的,筆者相信如果今天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學校也沒有給其施加過多精神上的壓力,那么學生就會具有追求理想的意愿和準備為之奮斗的精神以及對個人精神世界孜孜不倦的追求,從而可以在廣闊的學習天地里,靠著自身的選擇而找到自己發(fā)展的路。然而,令人憂慮的是,今天的學校教育并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和自由選擇的時間,而是讓學生在過多的被輔導和被計劃中熬過學校時光。當學生需要個人面對人生抉擇的時候,往往顯得不知所措,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這一定程度要歸因于學校教育未賦予其想象力。所以,給予學生閑暇的自由時間就顯得很有必要,畢竟想象力和知識的融合通常需要一些閑暇,需要擺脫束縛之后的自由,需要各種不同的經(jīng)歷,需要教師對不同觀點和不同才識的激發(fā)。這樣才能夠使得知識獲取和充滿想象的生活成為學生們的生存方式。
(三)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校長
一所學校的發(fā)展往往與其校長的素質(zhì)有著緊密聯(lián)系。校長不僅是學校行政意義上的管理者,更是學校辦學方向和辦學理念的領(lǐng)導者。要使學校具有想象力,除了需要一批有想象力的教師和學生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有想象力的校長。因為只有校長,才有能力給予教師和學生一個想象力的制度空間,能否運營并發(fā)揮學校想象力的作用,關(guān)鍵還在于校長。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曾提出:教育是一種必要的烏托邦。這主要告訴我們,今天的教育不僅是為應(yīng)對當下的社會,更是面向未來的。辦教育的確是需要一種展望未來的超現(xiàn)實精神。如果今天的校長們能夠給學校的發(fā)展添加充分的想象力,能夠吸納和融合先進的教育理念,結(jié)合學校的具體實踐,志存高遠,勇于創(chuàng)新,終究能辦成有特色的學校教育。然而,當下的現(xiàn)實卻是令人遺憾的,一部分校長處于想象力貧乏的狀態(tài)。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那些在當下教育實踐領(lǐng)域取得巨大成功和廣泛影響的特色學校,都會發(fā)現(xiàn)其背后有著一位具備敏銳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校長。校長若能夠不斷開闊自身的眼界,不斷學習教育理論,提高個人的感知能力,豐富辦學的想象能力,才能及時提出新思路、新方案、闖出發(fā)展的新路子,才能調(diào)配好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關(guān)系和資源,從而辦出有時代特色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校長會成長為未來的教育家。
不可否認,懷特海的“學校是需要想象力的”這一教育理念有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但是其對解決當前我們學校教育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卻有著一定的啟示和警醒作用。我們今天重申“學校是需要想象力的”這一理念,主要是基于對當下教育實踐的憂慮。伴隨著經(jīng)濟理性對價值理性的勝利,庸俗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正在侵蝕學校生活,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色彩日益嚴重,學生日常生活的精神性和想象空間正在逐漸萎縮,學校的辦學理想也往往陷入迷途。在這個時候,強調(diào)辦有想象力的學校教育就顯得很有必要。雖然知識的星空依舊深邃而莊重,但如果內(nèi)心的敬畏和求索被弱化,仰望星空的人也將寥若晨星。一個民族的持續(xù)發(fā)展,必然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這樣的民族,才會有高度,才會有境界,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引領(lǐng)人類文明的進步。身為哲學家的懷特海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學校是需要想象力的”是其帶給后人的思想禮物,今天的學校教育不妨從中吸取經(jīng)驗,走向未來。
參考文獻:
[1][2][3][4][5][8][9][11][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莊蓮平,王立中,譯注.上海:文匯出版社,2013:125.125.125.129.126.130. 131.1.
[6][美]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M].陳強,張永強,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3.
[7]王建華.大學的常識、傳統(tǒng)與想象[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10][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3.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