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常勇
進行曲·探尋功能轉型之路
——各功能區域區縣各安其位、挖掘優勢,敢于擔當、積極作為,探尋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最優路徑
夕陽西下,薄霧升起。江畔工地氤氳在霧氣里,像一鍋沸騰的火鍋。
劉剛端起相機,“咔嚓、咔嚓”按下快門。鏡頭里,一棟棟大樓高聳入云。
這位來自上海的城市規劃專家,從朝天門拾階而上,仰頭驚嘆:“變化太大了。”
八年前,劉剛路經渝中區時,還慨嘆“像個二線城市”。
而現在,渝中區在他眼里已是大都市模樣:“看到跌宕起伏的高樓,你會想起香港;看到橫跨兩江的大橋,你會想起紐約;看到滿街招搖的品牌,你會想起巴黎。”
劉剛不知道,在過去一年里,這座內陸城市經歷了一次奇妙的旅程。
壯士斷腕
壯士斷腕,非不愛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
——唐代竇皋《述書賦》
2013年12月13日,一個很平常的日子。
但這一天,對重慶服裝行業來說卻極不平常——500余家服裝企業相約撤離渝中區,入駐巴南尚盟·重慶時裝產業園。
這是重慶服裝行業發展史上的一次“大地震”。
而這場“大地震”的謀劃者,竟是渝中區政府。
“其中年產值超2000萬元的企業有數十家。”
“這得損失多少稅收啊,他們是不是瘋了?”
一時間,坊間驚詫之論紛起。
隨后發生的事,更讓很多市民大跌眼鏡。
在解放西路盤踞幾十年的中藥材市場,降下卷簾門,遷往別處。
在佛圖關駐扎多年的文君工貿有限公司,卸下機器設備,遷往別處。
…………
一場企業外遷浪潮,蔓延整個渝中半島。
渝中區委、區政府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中國人發明的圍棋最講大局觀,舍眼前才能贏長遠,舍局部才能贏全局。經濟發展也是同一個理。”渝中區委書記唐英瑜說。
當今世界,大都市以輻射力論輸贏,而現代服務業是大都市輻射力的支撐所在。
“肩負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和西部重要增長極重任的重慶,若沒有一個集聚強大現代服務業的都市功能核心區,就無法為‘軀干提供充足血液,帶動周邊區域跨越發展。”唐英瑜說。
而建設都市功能核心區的任務,落到渝中區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五區內環以內區域。
“這個區域,存在不少低端傳統服務業和工業,所以須將他們遷出去,‘騰籠換鳥,引進現代服務業。”唐英瑜說。
所以跟渝中區一樣,其他五區內環以內區域,也開始了悲壯的“騰籠換鳥”。
僅僅渝中區,就有幾十家年稅收200萬元以上企業遷出。
舍不得,但為了整體和長遠,也不得不舍。
“壯士斷腕,非不愛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唐英瑜說。
重塑商圈
無商不成市,無市難為城,國際性大都市的崛起,無不有賴于傲立于世的商圈。
——商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
2013年12月25日,圣誕節。
購物狂們如朝圣般,從四面八方涌向解放碑。
“瑞富購物中心今天開業,看看去。”
“期待大半年了,終于開業了。”
“我從成都過來,帶足了卡。”
并非周末,瑞富購物中心開業為何會引爆全城?
“瑞富引進了100多個一線品牌。”
“光是阿瑪尼、古馳等頂級品牌就有八個。”
…………
顧客蜂擁而至,瑞富只得關掉一扇門控制人流。
解放碑商圈“騰籠”之后,“換鳥”大戲就這樣拉開帷幕。“淘汰中低端品牌,引進高端品牌,就是為了將解放碑打造成西部第一街。”渝中區區長扈萬泰說。
一位白領感嘆:“過去的解放碑,有不少淘便宜貨的地方。現在舉目一望,盡是國際大品牌。”
“解放碑商圈日均人流量已超過50萬人次。”扈萬泰說。
“換鳥”之效,立竿見影。
“商圈是承載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核心載體,都市功能核心區的發展,離不開商圈的驅動。”市商委主任周克勤說。
以前,核心區各商圈發展定位、經營業態多雷同。“同質化惡性競爭,大家都難以做強。”周克勤說。
2013年,核心區各商圈開始了差異化重塑。
觀音橋商圈,向西部高端商業、商務集聚地轉型。
楊家坪商圈,向西部消費時尚集聚地轉型。
南坪商圈,向西部最大電子產業聚集區轉型。
…………
“商圈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過50%的,僅有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如今重慶已躋身這一陣營。”全國商圈研究會秘書長楊浩說。
借助“騰籠換鳥”,重慶挺進“大商圈”時代。
匯聚總部
總部經濟既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城市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因素。
——“中國總部基地之父”許為平
“這個懸停回轉,真漂亮。”
“這個繞點轉彎,更精彩。”
2014年5月14日,第十七屆渝洽會開幕。最吸引人的“明星”,是恩斯特龍直升機。
看完飛行表演,六位富豪當即下單。
恩斯特龍能落戶兩江新區,得益于一位幕后英雄——渝中區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為搶分通用航空產業大蛋糕,兩江新區夢想引進整機制造企業。但想歸想,四尋而不得。
輕聲嘆氣之際,畢馬威送來快訊——美國恩斯特龍直升機公司因盈利不佳陷入困境。
兩江新區大喜,立派考察團赴美。
“與我們爭奪恩斯特龍的,還有多家外國企業。”重慶直升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勇說。
與這些企業相比,重慶直投并無優勢。
這時,畢馬威出場了——分析,游說,釋惑。
“最終我們脫穎而出,成功收購恩斯特龍。”黃勇說。
在重塑商圈的同時,都市功能核心區開始導演“換鳥”的第二出大戲——打造總部型樓宇經濟。
“核心區土地資源短缺,必須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打造總部型樓宇經濟無疑是最佳選擇。”唐英瑜說。
以總部為引領、樓宇為載體,核心區各區開始大力培育金融保險、研發設計、中介咨詢、服務外包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苦心經營下,“畢馬威們”紛紛入駐核心區——僅解放碑CBD,就匯聚了100多家企業總部及世界500強企業。
于是,一棟棟樓宇變成了一個個園區。“解放碑稅收億元樓就有13棟。”唐英瑜說。
這些總部,能釋放強大的稅收貢獻、產業聚集、消費帶動、勞動就業、社會資本效應。
“就像畢馬威一樣,服務和輸血其他功能區域。”唐英瑜說。
扮靚櫥窗
一個地區變得乏味后,連富人們都會跑掉。
——城市規劃大師簡·雅各布
2004年12月5日,德國駐蓉總領事館開館。
面對這個結果,重慶頗為尷尬。
一年前,很多重慶人認為:“沒有懸念,德國領事館必選重慶。”
經歷此事的一位官員說:“宣布是成都時,大家都很意外。”
西方記者尼克·馬齊說:“德國領事館本打算設在重慶,但考察后,對環境不太滿意。”
“對于投資者和高端人才而言,即便是做生意和工作,也不愿把自己放在一個缺少情趣的城市。”雅各布說。
一個大都市要有情趣,須得有生態和文化支撐。
于是,核心區各區打響兩大戰役。
“打造歷史文化名城”之戰——在舊城改造和環境整治中,保護和修復歷史文化遺存;“打造美麗山水城市”之戰——打造兩江四岸生態走廊,建設核心區生態屏障。
在“兩戰”推動下,核心區逐漸盎然起來。
沿青石板拾階而上,迎接你的是曲折的小巷、蔥郁的黃葛樹、灰黑的石磚房……
這便是渝中區嘉陵西村了。
黃葛樹下,老人打著蒲扇下著象棋,娃娃席地而坐玩著七巧板,“棒棒”倚靠樹身養神攬活……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彰顯著重慶老街巷的氣息。
嘉陵西村的輝煌來自于抗戰時期——那時,這里是中共與各界人士共商國是的場所。“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三度來此,會見各界名流。
走過那段崢嶸歲月,嘉陵西村在時光侵蝕下日漸破敗,成為渝中區“臟亂差小巷”的代表。
幸運的是,這兩年,渝中區啟動了舊城改造。這條承載歷史榮光的老街巷舊貌換新顏——搖身變為3A級旅游景區。
前些年紛紛遷走的居民,現在又成群搬了回來。
在嘉陵西村式蝶變中,核心區正成為世界觀看重慶的一個櫥窗。
激活都市
管理城市甚至比建設城市更重要。
——中國城市管理協會會長羅亞蒙
2006年11月,北京,西部省區市對臺招商座談會。
誰也沒想到,臺商提出的最尖銳要求,竟是將廁所管好。
“如果廁所不管理好,這輩子決不會再到重慶。”一位女臺商說。
因為,她在重慶某地上廁所時,是哭著出來的。
一座城市的管理如何,往往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中。
“重慶在許多硬件方面并不遜色歐美城市,有的甚至比人家好,重慶的弱,弱在管理上。”《天大的小事》作者王力說。
一座城市建得再漂亮,但如果管理跟不上,不僅會讓居住其間的人感到不舒適,還會大大降低資源利用率。
所以,核心區必須探索“精細化管理”之路,破解大城市病——各區開始打造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區。
2014年1月7日,南岸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查找轄區內城市管理問題。”一聲令下,程序啟動。
六秒鐘后,屏幕圖像停在南坪女子醫院三叉路口——一家店擺了一塊廣告牌,擋在人行道中央。
“請執法人員迅速到現場處理……”管理中心呼叫。
一分鐘后,執法人員進入店鋪。30秒后,店老板把廣告牌挪開。
整個處理過程僅兩分鐘。
“下水道、化糞池、路燈等都編了號,一有問題,系統自動報警。”
“陌生人進入小區,人臉識別系統智能預警。”
“身體不舒服,在家就能辦理就醫預約。”
…………
這座城市,就這樣變得“智慧”起來。
“重慶越來越宜居了,我打算在這里買套房。”王力,這個拿放大鏡找尋城市細節的人,喜歡上了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