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芳
幼兒遭受挫折后,會出現自卑、焦慮、緊張、憤怒等負面情緒,甚至有可能進一步發生攻擊性行為。如A年齡較小,剛開學的時候每天都會聽到他的哭聲,因為不會畫畫,人家不和他玩;B膽子很小,常常尿床,尿褲子,因為不敢跟老師說上廁所;C一到吃飯、穿衣時就要找媽媽,每次都要拖到最后;D一聽到被人在老師面前告狀,就張口咬人、動手打人;E很聰明,也很愛表現,每次上課如果沒請到她回答問題,就會來問我,老師你為什么不請我回答?顯得很失落。對這些現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導幼兒采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多方面考慮問題,實現自我教育。
一、建立寬松的心理環境和生活環境
在幼兒園中,面臨交往、學習等方面的困難、挫折,會使幼兒產生焦躁感,這時他們需要老師的幫助和鼓勵。老師的一句“你一定能行”“你真棒”,可以幫助他們克服畏懼心理,從而獨立完成作業,降低在學習,生活交往中的挫折感。寬松的生活環境也可以減輕幼兒的消極情緒。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周圍環境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如果這種情境不利于其社會性的發展,那么幼兒很有可能會產生挫折感,形成恐懼。如H對班級的新環境不適應,有一定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不消除,時間一久她就不愛與人交流,做什么事都感到害怕,最后導致尿褲子。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鼓勵她與同學一起玩,讓她感受到同伴的熱情和游戲的樂趣。讓她了解陌生的環境中不止有恐懼,還有很多開心的事。慢慢地她不再排斥班級這個新環境,也慢慢地消除在新環境中產生的挫折感。
二、冷落法
短時冷落是一種情感挫折教育方法。教育者在特定的環境里,給幼兒一個受冷落的機會,讓幼兒在短時間內因被冷落、被忽視而產生真實的挫折體驗。短時冷落后再進行教育引導,幼兒就會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實現自我教育。如有個小朋友動不動就耍小公主脾氣,我們采取了冷落法。一天吃飯時,她喊要媽媽來喂她,否則不吃。大家都沒理她,不一會兒大家都吃完,出去玩了,她只好服軟,要吃飯了。飯后教師用事實教育她:不合理的要求是得不到滿足的,要做一個講道理的小朋友。冷落法一般對無理取鬧的孩子使用,要把握好冷落的時間,否則會適得其反。
三、情境法
有個爭強好勝的孩子,每次老師提問題都舉手,要是不讓她回答就不高興。對此教師可以為她有意地制造一些挫折。每次回答問題,都適當地跳過她。課后跟她解釋說,班上小朋友多,每個人都有機會,如果每次都叫你,其他小朋友就沒有說話的機會了。在其他的活動中,我也會適當地給她創造一些挫折,一段時間后就感覺她沒有以前好強了,這也一定程度提高了她的受挫能力。
四、榜樣法
教師可以用講故事幫助幼兒改掉一些不良的習慣。如對咬人事件,可以講小貓和它的朋友的故事,“小貓看到它的朋友做得不對,就會不開心,就要用爪子去抓它的朋友們,可它的朋友都不明白小貓為什么要抓他們,慢慢地,沒有人愿意和它玩,朋友們都離開了它,小貓就變得很孤獨。”抓住這個機會我告訴D,咬人是不好的習慣,這樣小朋友們都不會喜歡你。聽了我的話,他便輕輕地說了句:“我知道錯了,我不咬人了”。相信以后多利用一些故事進行教育,效果會很好。
五、改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怕孩子受傷害,什么事情都是取而代之,這就造成了孩子缺少承受挫折的機會。作為家長應該適當給孩子創造一些挫折場景,為孩子以后能承受社會上的挫折做準備。例如,在外面玩,有意躲起來,看孩子找不到大人會怎么辦;平時有意識地拒絕孩子一些要求;讓孩子獨自去沒有開燈的房間里拿東西;在平時的游戲中讓孩子感受到一定的困難、障礙甚至在安全前提下的驚險,看孩子會如何處理。當然,家長在提供鍛煉機會的同時要注意適度適量,不要難度太大而使孩子喪失信心,要及時引導孩子總結經驗,鼓勵孩子進一步努力。
教會幼兒面對挫折,戰勝挫折,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幼兒的發展規律。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密切配合,抓住一切機遇,隨時隨地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孩子經歷挫折后,要正確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和戰勝挫折的能力,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江蘇省昆山市張浦周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