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琴
幼兒的發展是與周圍環境主動、積極地相互作用的結果。要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結合主題進行環境的創設,力求做到與主題融合,達到環境與主題同步發展。讓環境成為幼兒思維表達的空間,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與環境互動,并由此而產生靈感,激發思維。新《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我們不僅應對主題環境予以足夠的關注與重視,而且應該積極創設促進幼兒發展的環境。
一、根據幼兒興趣,確定合適的主題
實踐表明,幼兒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是緊密聯系的,關系越是密切,越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因此,主題內容選擇影響著師幼互動的頻率。主題合適,能促進師幼互動和幼兒發展。首先,選擇的主題應是能激發幼兒興趣的,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有相關生活經驗的。其次,主題應能夠合理發揮幼兒園和社區現有的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幼兒能動手操作的各種材料和設施。因此,教師在主題設計中,要善于發現并挖掘幼兒的興趣,將預設和生成課程有機結合,提高主題開展的價值,從而使孩子能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積極主動地進行游戲、學習,與教師、成人以及周邊環境進行互動得到發展。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主體性,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也就是要根據主題的需要,讓孩子與老師一同布置環境,實現孩子與環境的對話。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詮釋不同的角色,創設一個寬松、自主、和諧的氛圍,給予孩子鼓勵、支持與接納。當老師是一個傾聽者時,要靜下心來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發現其中有價值的問題。當老師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欣賞者時,要認真細致地觀察幼兒不同方式的表現,分析思考,給予適時、適宜地引導,讓孩子的表達更全面。
二、通過多種資源,創設靈活的環境
布置主題墻時,不能簡單地將主題內容布置于墻上,而應充分發揮主題墻的教育作用,讓墻面“活”起來。這個“活”不僅體現在內容的豐富性,材料的多樣性,還應體現出材料收集形式的靈活性。
(1)發動家長收集資料。在“親親熱熱一家人”的主題活動中,教師應該發動家長將孩子和爸爸、媽媽的照片,或者全家福的照片拿來,我們做的只是粘貼在墻面上,稍做一些修飾。這樣的墻面,幼兒在自由時間去看看,找找自己的、好朋友的,討論一下。傍晚家人來接的時候,也總是會拉著去看照片,在那里侃侃而談,一臉的自豪。而到了主題活動時,幼兒就有非常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這樣的墻面我感覺是真正讓環境和幼兒達到互動。
(2)師幼共同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由于各種不同原因和因素,有的資料比較難以收集,這就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如在“我的故事”主題中,需要記錄孩子最能干的事,因此,老師就請幼兒把自己在幼兒園和在家里最能干的一件事情說出來,然后予以記錄。在每個卡片上都寫上幼兒的姓名進行粘貼,幼兒經常會很開心地指著自己的那張卡片對家人說自己最能干的事。我們和家長也能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環境的創設聽到幼兒的心聲,互相了解幼兒在家和在幼兒園里的表現,對幼兒在某些薄弱方面進一步培養就有了很直接的信息,同時也增進了幼兒和老師、家長之間的感情。
(3)鼓勵幼兒動手制作。在主題活動“春天真美麗”中,隨著主題的開展,孩子們已經了解到自己動手制作的春天是最美的,所以當提到把幼兒做得很漂亮的展示出來給大家看的時候,幼兒就非常專注地投入活動中。利用幼兒在集體和區角活動中比較美觀的作品展示在墻面上,幼兒對自己動手操作的快樂、成功感體驗就加深了,而且也更加增強幼兒自己動手的自信。
(4)適時進行更換。在主題墻上不僅要展示知識性的內容,同時也要關注與幼兒間的情感交流。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們在天花板、窗戶上進行了彩鏈彩旗的節日裝飾,但是我們商量不更換主題墻,因為我們覺得節日是讓幼兒融于其中去感受、去體驗,并非一個墻面就能讓幼兒感受到的。于是我們在主題活動開展中,讓幼兒在自己動手制作、表演、展示、鼓勵中感受節日的快樂,孩子天真爛漫的表現,讓我們感受到了環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我們營造的互動環境中更加健康地發展。事后我們把幼兒那些可愛的笑臉拍成照片粘貼在墻面上,讓更多的幼兒家長和老師來共同分享我們在節日里最真實、幸福的快樂。
三、合理利用區角,創設動態主題環境
幼兒對于新鮮的事物、動態的環境非常感興趣,而對于感興趣的事物,幼兒通常會通過眼、耳、手等感官去接觸、感受。因此,在主題活動“親親小動物”開展過程中,我們從幼兒發展需求和年齡特點出發,在自然角里投放了小蝌蚪、小金魚、小烏龜、小魚、小蝦等小生命,幼兒天天在觀察中了解到這些小生命的形狀特征和生活習性。所以在美術課上,當教師指導他們用手中的畫筆來表現它們時,幼兒就顯得得心應手。幼兒真正參與了環境創設,從中可以體現出幼兒參與的自主性與主題的和諧性。幼兒在各個區角中的作品往往都能體現在主題墻面上。在“春天真美麗”主題活動中,收集投放了各種植物種子、小盆栽、蝌蚪、小魚、小蝦等,讓幼兒自己觀察種子萌芽、鮮花開放、動物的成長與變化。通過自己收集、自己觀察、自主表現,孩子們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效果明顯。
隨著各個主題的不斷開展,環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處處留下了幼兒在主題中的點滴進步和成長。有孩子們主題實施開展中的疑問、調查表、記錄表,有孩子自主表現的繪畫和手工作品,有孩子們活動的精彩瞬間,有師幼之間精彩互動的畫面等等。這些動態、變化的主題環境,是在孩子的主動參與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起來的,體現了主題內容的不斷深入與豐富,體現了孩子們經驗的提升,體現了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同樣也是教師與幼兒智慧的結晶。跟隨主題發展而不斷豐富的活動室環境,滿足和支持了幼兒的探索興趣與欲望,促使幼兒與環境進行積極有效地 “對話”。在環境中,幼兒的學習活動得到了充分而有效地支持和引導,使主題環境的教育價值得到了真正體現,促進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探索學習,讓主題和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江蘇省昆山市新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