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瑤紅
摘 要:低年級語文教學,第一課時要著手解決生字、詞語的認讀和書寫;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能了解課文大致內容。采用由易到難、由點到面地逐層推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關鍵詞:由易到難;由點到面;逐層推進
《海上氣象員》一課課文相對簡單,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比較容易理解。而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制定的教學重點有以下兩點:①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的大致內容;②學習本課的兩個生字“員”“貼”,并能正確地在田字格中書寫。教學難點是: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層次,懂得海鷗媽媽的飛行姿勢就是預報海上天氣情況的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可分幾個步驟進行。
一、談話導入,輕松解題
學習一篇課文,理解了課題,才能激起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在預備鈴聲響后,教師和學生進行了一段短時間的“暖場”活動,從“售票員”“駕駛員”兩張圖片入手,讓學生說說他們分別是誰,平時在哪里工作,緊接著讓學生用完整的話說說售票員和駕駛員是在干什么的人。然后聯系生活經驗說說,在哪些地方還能看到售票員和駕駛員。學生躍躍欲試,聊得不亦樂乎。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提高點難度,讓學生想想看,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類似的人,他們又被稱為什么。學生們的思維非常敏捷,接二連三地高舉起小手,說道:“我在飯店看到過服務員;我在體育館看到過運動員;我在商場看到過收銀員……”多好,這一個個鮮活的名詞,無形中讓學生知道了“員”的意思就是專門從事一項工作或活動的人,這為解題做好了鋪墊。鈴聲一響,直接把話題轉到了上課的主題上來,可讓學生結合生活,說說“海上氣象員”是在哪里干什么的人。學生輕而易舉地答道:海上氣象員是預報海上氣象的人。一個非常精準的回答,就是在這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課前談話的鋪墊下應運而生的。學生在理解課題的基礎上,能帶著對課文的探索欲提出很有針對性的問題,為下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
二、由詞到句,有效初讀
質疑課題后,要求學生帶著自讀提示初讀課文。學生認真結合拼音讀了一遍課文,并將課文的自然段的序號標好了。檢查自讀情況時,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環節:由詞到短語,再到句子,最后到每個自然段,扎扎實實地進行教學。
(1)認讀生字新詞在檢查詞語的朗讀時,只列舉了文中的三個生字組成的詞語:“貼著、沿著、盤旋”,要求學生讀準生字的讀音,以多樣的朗讀形式來進行有個體到整體的朗讀的過程。學生能較準確地讀準字音,讀好詞語。這三個詞語為第二個步驟也打下了認讀的基礎。
(2)認讀并理解短語。在準確認讀上面三個詞語后,教師要求學生將這三個詞放入短語中來認讀。學生在讀準“貼著海面飛”后說說,“在生活中見過什么東西是貼在一起的?怎么樣才叫‘貼著?”學生回答:“兩樣東西碰在一起,就叫貼著。黑板貼著墻呢!”追問:“海鷗媽媽在飛的時候能碰到海面嗎?”學生回答:“不能,因為她會被海浪吞沒的。”瞧,學生能動腦來說出結果。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下,“貼著”又有靠近的意思。學生能通過動作演示出海鷗媽媽“貼著海面飛”的姿勢了。“沿著海岸飛”,采用的理解方式是:讓學生直接上臺演示,學生在演的時候,也注意到了,不能碰到海岸線,因為這樣會撞到巖石上的。瞧,他們明白了怎樣才叫“沿著”。“在半空里盤旋”這個短語,把理解的重心留在了“盤旋”上,讓學生回想生活中見到的鳥兒盤旋的樣子來理解,學生自信滿滿地說:“繞圈飛就是盤旋。”由此可見,學生們其實都很細心,能結合海鷗的實際情況,理解這些抽象的飛行姿勢。
(3)訓練長句朗讀。將文中的三個句子作為檢查句子朗讀情況的特例。這三個句子和上面認讀并理解的三個短語息息相關,尤其是第三個長句,同時含有以上三個短語,較難讀,可采用引讀、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的形式來讓每個學生都嘗試朗讀,學生朗讀效果較好。
(4)通順地分段朗讀。從詞到短語,再到句子,學生的朗讀都很好,再由句子到每個自然段,學生也能輕松讀好了,因為,朗讀的難度,也已經潛移默化地降低了。我分別請了四位學生起來朗讀,讓我詫異的是,他們都做到了通順、流利地讀好了,并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這不由地讓我感受到第一課時的教學,這種層層遞進式的教學方法很好,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解決疑問,理解內容
在檢查完初讀情況后,便要解決讀課題時學生提出的疑問。“到底誰才是這位海上氣象員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情不自禁地回答:“海鷗媽媽!”“你們從哪里找到答案的?一起來讀讀。”這樣的一問一答,幫助學生解決了一個個難題。接著又問:“海上會出現哪些天氣情況,海鷗媽媽到底是怎么預報天氣的,想知道嗎?”來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的1、2、3自然段,找出海鷗媽媽的話,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海鷗媽媽的飛行姿勢和相應的海上天氣情況。結合不同的填空形式來鞏固學生對關鍵句“只要你看到我……,……。”一句話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抓住重點,教學生字
本課,教學生學寫“員”與“貼”兩個生字,在教學這兩個生字時,我主要讓學生觀察兩個字的異同點,它們都有“口”和“貝”,但位置和寫法卻又不同。學生能說清這些關鍵性的內容,教師讓學生說說,“口”和“貝”在兩個字中寫法上要注意什么,誰寬誰窄,誰長誰短,哪些關鍵筆畫能決定這個字的寬窄和長短。學生結合已有的寫字經驗都能一一說出來,這就解決了生字教學時不到位的現象。教師范寫生字時,再利用課間提醒學生“員”的上下兩部分的寬度是接近的,“貼”字,右上方起筆略高,底部等高,右側“占”字短橫將豎平均分,口中空開的距離也要和上方勻稱些,如此細膩的教學,學生怎么會寫不好字呢?這也體現了生字教學中的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一個逐層推進的過程。
本課教學與平日教學模式相同,不同的就是其中細化的內容,它有的就是范圍的從小到大,做到了扎扎實實地進行教學。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在第一課時的教學時,多做一些準備,力求學生高效地進行課文的初讀。
(江蘇省昆山市華城美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