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教學業水平測試是標準參照考試,本質屬性是“合格性”。測試數據一般用于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決策、不同地區教學質量的比較研究、學校教學存在的問題診斷。在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的視角下,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廣大教師要處理好知識與體驗的關系、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適時與適度的分寸。
關鍵詞: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教學目標達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8-0045-03
?本文系第一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中職生數學學習目標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6-23
作者簡介:徐訓鋒,江蘇省如東縣教育局(江蘇如東,226400)教研員,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
職業教育學業水平測試已經拉開帷幕。2012年,江蘇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意見的通知》,文件規定:“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測試制度。到2015年,實現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統一測試。”其中語文、數學、英語三門文化課的學業水平測試2013年已經在南京、常州、南通三個江蘇省轄市同時進行試點。
一、職教學業水平測試的功能定位
因為“教育評價,特別是具有法定權威的國家評價,則對教育目的、教育過程起著指揮棒的作用”[1]。所以評價的功能定位至關重要。那么,職教學業水平測試的功能究竟如何定位呢?
要明確職教學業水平測試的性質,先要弄清“學業”一詞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對“學業”的解釋是“學習的功課和作業”。很明顯,職教學業水平測試是指職教學生在學習規定課程和作業中的表現水平的測試,即對照學業標準,通過測試學生達到哪一級標準,就給予相應的水平認定。這很明確,職教學業水平測試的本質屬性是“合格性”。教育測量學依據大規模教育考試的目的以及對所得測試數據的用途,將教育測試分為標準參照考試和常模參照考試。就測試性質而言,如果測試是以考生對課程內容掌握的熟練程度或以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為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不是以學生的成績在一定范圍內的相對排名為標準進行的評價,就是標準參照考試。[2]顯然,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屬于標準參照考試。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學業水平測試,其目的及數據的使用都有所不同。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監督并檢查各地區教育質量的優劣,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要求,它不同于具有選拔性質的考試,也不同于為學分認定而設置的模塊考試,既不具有選拔性,也沒有過關性,它的本質屬性是“合格性”。因此,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的數據作用如下:一是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育決策提供基礎數據,二是對不同地區的教學質量進行比較研究,以探尋產生差距的原因,三是對學校教學是否存在問題進行診斷,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二、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的思考
眾所周知,中職實行注冊入學,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尤其是他們的數學、英語基礎較薄弱,可是江蘇省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要求合格率達到90%,這對數學教師來說壓力相當大。筆者認為,要達到學業水平測試的目的,要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廣大數學教師應處理好以下關系。
(一)知識與體驗的關系
職教學業水平測試,一方面是教學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另一方面是學生基礎薄弱、態度不端正、方法欠缺,不少數學教師從“實用主義”出發,不再講究課堂教學的環節設計,也不關心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數學課“掐頭去尾燒中間”,要學生記公式、記題型、套題型反復練習,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
我們知道,任何學科或是學習領域都存在兩個要素——知識與體驗。沒有體驗的知識是虛假的知識,同樣,沒有知識的體驗也是沒有價值的。我們要謹防走極端,尤其要防止片面的知識灌輸。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溉,而是點燃火焰。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積極的情感體驗是中職生數學學習的重要追求。
看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必須從學習目標的達成談起。中職生數學學習追求的重要目標是什么?為此,筆者曾專門做過“愿意學習”與“學習什么”為題的相關訪談與問卷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中職生“愿意學習”比“學習什么”更重要。
2013年9月,筆者又做過一次有關師生“追求的目標”調查,對調查結果分析可知:教師希望學生通過數學學習能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學生的觀點是與他人合作,體驗、分享學習的過程。
我們由以上的訪談和問卷調查顯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職生數學學習追求的重要目標是積極的情感體驗。
是什么原因導致教師對中職生數學學習目標認識產生了偏差?第一,過去我國制訂教學目標時比較注重的是學科本身的需要,相對忽視的是個體發展和社會的需要,[3]而這種習慣在教師頭腦中根深蒂固。第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部分,規定了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方面應達到的總體目標,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的“課程教學目標”部分,只提到了三條目標[4],沒有涉及整體上的“三維目標”的內容。大家知道,從大綱的規定到教材的編寫,再到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這樣一個從上而下的過程,是教學理念不可避免地被逐步弱化的過程。作為國家職教數學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作為教材、教學和評價的最高要求,大綱對“三維目標”沒有提到,這不能不令人遺憾。
情感情緒能影響一個人的狀態,一個人的狀態直接決定了他的學習水平或者學習水平的發揮,因而情感情緒能決定一個人的學習水平。《學習的革命》一書將“一種情緒性的東西”稱為“學習的門衛”,強調“學習之門必須打開,否則真正的學習無法發生”。鮑比·迪波特在《定量學習》一書中稱,學習方面,你的最有價值的財富,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因此,學習并非純智力活動,而是需要積極的情感去助推,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一定是學習者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下的主動學習。
(二)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一方面,教師教什么、怎樣教和學生怎樣學,都需要預先設計和安排,這說明教學目標的預設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真實情境中的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充滿著各種變數。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常常生成一些超出教學預設的情況,從而引發教師對教學預案的調整或改變,其中最核心的變更就是對預設目標的變動,因而,教學目標又是生成的。學業水平測試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齊步走”,還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而及時調整方案予以“個性化”,不同的做法體現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
教學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教師可能更多地從教學內容的角度預設教學目標。但是,學生基礎薄弱、態度不端正、方法欠缺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這就不僅要求我們在教學目標的預設中研究學生,分析他們的已知與未知,而且更多地要在課堂教學中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個性化”的程度往往多于“齊步走”的情況。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 都要服從于有效的教學和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我們有理由期盼職教數學課堂上同樣出現“無法預約的精彩”。
(三)適時與適度的分寸
職教數學學業水平測試是一種下限評價、合格率評價,而不是上限評價、升學率評價。面對學業水平測試,為了把握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的起點應當設定在絕大多數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與他們最近發展區的交界處。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輔導抓住“適時”與“適度”兩個關鍵。
適時,《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適合時宜”。孔子非常強調教育過程中啟發時機的把握,要求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所謂“憤”者,心求通而未達;“悱”者,口欲言而不能。只有當學生經歷了自學探究、合作討論的過程,對一個問題的思考進入了“憤悱”狀態,才是教師輔導啟發的最佳時機。我們知道,股票的買賣是否適時、過馬路的時機是否恰當,絕對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對于時機把握的認識,上升到這個高度了嗎?還會認為“我的課堂我作主”嗎?
適度,《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程度適當”。我們知道,收音機調臺的時候,會碰到一個“臨界點”,當你把頻率調到某個固定值的時候,收聽的音質是最清晰、最好的。如果你再調過一點點,可能就會陡然出現刺耳的尖叫聲或者稀奇古怪的噪音,關鍵是適度。同樣,課前教學目標的預設、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輔導,適度有著豐富的含義:(1)難度要適度。練習的難度,無論是小了還是大了,對學生來說不是失去興趣就是失去信心。因此,教師一個無足輕重的不恰當的安排,對學生的傷害卻是深層次的。(2)強度要適度。訓練的強度,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加大。為了應付考試,教師甚至要求學生“一看就會,一做就對”,恨不得每個學生都是“生產線上的熟練操作工”。(3)速度要適度。學業水平測試是講究進度的,但是教學不應該單純追求速度,要把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教師要學習農民對待莊稼成長速度的胸襟,不能拔苗助長。(4)角度要適度。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問題,這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經驗、生活經歷,更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和特長,啞巴賣刀靠的是比劃,瞎子買刀只要說一聲就行了。(5)思維的深度、廣度要適度。抽象與概括,是一種思維活動,具有過程性與層次性。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概括的范圍逐漸擴大,概括的水平與能力會不斷發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要適合當下學生的思維水平。(6)尺度要適度。課堂評價是指向學習過程還是指向學習結果,是關注學生知識掌握還是素養提升,教師一堂課的評價尺度,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7)教學目標預設與課堂輔導要適度。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輔導的適度,要求教師研究學生,研究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不能以教師的認識來代替學生的認識,對于同一個問題,教師與學生的認識規律是不一致的。郭思樂教授認為,學生的認識具有情感性、從具體到一般、以歸納思維為主;教師的認識具有理智性、從一般到抽象、以演繹思維為主。[5]
適時和適度在課前預設與課堂指導中同等重要。只有同時注意了適時與適度,時機介入恰當,分寸把握準確,教學目標的達成率才會高。
參考文獻:
[1]王道俊.主體教育論的若干構想[J].教育學報,2005(5).
[2]雷新勇.大規模教育考試:命題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唐盛昌,翁泰吉,劉俊杰.中學數學教育的中西比較[J].上海教育科研,1999(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EB/OL].(2009-02-04)[2014-05-14].http://kjxx.hfcas.ac.cn/jxg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41.
[5]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張志剛)
Achieving Teaching Objec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iangsu Provincial Vocational Mathematics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XU Xun-feng
(Jiangsu Rudong Education Bureau, Rudong 2264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is a 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whose nature is "conformity". The test data are generally used for decision-mak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teaching qua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or problem diagnosis in schoo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mathematics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teachers should deal wel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timing and mode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academic proficiency test; achiev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