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胃腸損傷和相關并發癥的有效護理措施和效果,為其臨床應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據。方 法 研究中共納入20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于在本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2013年1月-2014年6月),根據患者治療期間接受的不同護理方案,將20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臨床期間接受常規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100例,臨床期間加強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 果 經臨床觀察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為8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 論 加強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患者臨床期間的優質護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臨床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胃腸損傷;并發癥;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57-02
膽囊切除手術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方式,具有切口小、痛苦小、盲區少、視野好、安全性高的特點。經臨床實踐和研究證實加強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有效的預防作用。本文以在本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為對象,分析優質護理的實施和效果,現將護理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開展時間為2013年1月-2014年6月,研究中共入組研究對象200例,均選自于該階段在本院進行腹腔鏡當囊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按照患者臨床治療期間所接受的不同護理方案,將2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100例,男性、女性分別占56例、44例,年齡在36歲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64±2.10)歲。對照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齡最大76歲,最小38歲,年齡中位數為(52.40±3.15)歲。對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初步統計,P>0.05,可對兩組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手術治療期間接受常規護理方案,具體護理措施按照標準手術護理方案進行。觀察組患者臨床期間加強優質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術前心理護理、手術準備和術中護理配合。
1.3評價指標
采用院方滿意度測評量表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總共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越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評分在70-89分之間為基本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1】。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采用滿意度測評量表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對照組為88.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3.1術前心理護理
術前一天,巡回護士詳細查閱患者的病歷資料,觀察患者的病情,做好與患者逐漸的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根據其特點給予針對性的疏導。向患者進行麻醉師、麻醉方式以及主治醫生的介紹,指導患者治療期間應注意的相關問題。檢查手術儀器、手術環境和治療設備的安全性【2】。
3.2手術準備
手術治療前做好臨床治療準備。術前一天做好儀器性能的檢查,保證二氧化碳瓶中具有重組的二氧化碳氣體。備好彈性良好的頭圈和海綿墊。同時,術前一天應檢查腹腔鏡的附件和器械的完整性,保證其各部分功能良好,設備的運行正?!?】。
3.3護理配合
患者入室治療之前,護理人員應對病房溫度進行調節,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2°-25°之間,濕度范圍控制在50%至60%之間。做好術前手術治療用品的準備,并妥善固定患者。靜脈開放后協助麻醉師進行插管麻醉處理,插管期間,應輕壓胃部,一旦發現患者胃中有較多積液、積氣應及時抽出,以免術中造成胃腸損傷。在患者頭部墊頭圈,以減少神經損傷和壓瘡的發生。將手術治療過程中,應嚴格觀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呼吸、心率、脈搏、血壓和尿量的變化。治療期間,護士應嚴格遵守科學的洗手原則,提前15至20分鐘洗手,并做好手術器械和容器的整理【4】。
3.4 并發癥護理
嘔吐的護理: 嘔吐是腹腔鏡術后最常見的癥狀, 一般多為中樞性和反射性嘔吐。腹腔鏡術后早期嘔吐大致有以下原因: 麻醉藥物引起的胃腸反應, 腹腔鏡手術灌注大量二氧化碳及手術本身的刺激干擾胃腸功能。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觀察和記錄嘔吐物的量、顏色、次數及持續時間, 協助患者嘔吐, 及時清潔口腔, 防止嘔吐物被吸入氣管和肺里, 造成吸入性肺炎。
出血的護理: 一般發生在術后6~ 10h, 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 護士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尤其對高血壓或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應加強巡視, 同時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和引流液的色澤、量。
若術后出現持續的腹痛, 伴有局部的腹膜刺激癥狀并有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等毒性癥狀, 則應排除膽漏的可能。一旦證實并發膽漏應嚴密觀察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術中已留置引流管的患者, 應注意觀察術后引流液的量、性質等。若引流液呈膽汁樣即可確定為膽漏。要求絕對臥床3~ 5d,保持引流管通暢,一般引流液由多到少,可望漸愈, 每天觀察記錄引流量、色、性質, 更換引流袋時注意無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如無異常, 2~ 3d 拔除引流管。
參考文獻:
[1] 魏小然.糖尿病并膽囊炎58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9):290.
[2] 韋桂源,浦澗,龍麗珍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6):22-24.
[3] 呂芳.綜合護理干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并膽總管切開取石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0):57-58.
[4] 易昌華,張冰,陳秋菊等.術后延續性護理服務模式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0):112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