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召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巧妙的課堂提問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首要途徑,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提問是觸發(fā)學生思維的引線,是激發(fā)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首要手段。課堂提問的優(yōu)劣,體現著教學水平的高與低,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與壞。
關鍵詞:課堂提問;針對性;技巧性;有效性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現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可見設置問題很重要。在課堂上,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優(yōu)化教育過程,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啟迪學生充分領悟。所謂:“善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語文課堂中的提問藝術自然就顯得重要,一個富有藝術性的提問,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整個課堂才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潛能,那么具體到課堂提問,需要注意哪幾點呢?
一、提問要有針對性
我是在一所九年義務制教育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所面對的都是偏遠農村地區(qū)的學生,交通信息不發(fā)達,輔助教學手段落后,因此學生閱讀面窄,課外知識積累太少,語文素養(yǎng)低,學生所學知識僅限于課本知識和教師所講。面對這種情況,課堂提問就應根據學生實際來進行,“善問者如攻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懈。也就是說先設計一些簡單、由淺入深、讓學生接受的提問來引入課堂,待學生走進文本之后,再根據課文內容設計2-3個有質量、有針對性的提問,循序漸進、先易后難。這樣既保證了課堂提問有質有量,又讓學生學習了課文內容。
二、提問要有技巧性
1.把握好“度”“度”即提出的問題應難宜適中,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應該深鉆教材,研究學情,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找準誘發(fā)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精心設問、發(fā)問。提問要避免過于簡單,若一味的問“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的思維不僅得不到訓練,還養(yǎng)成思維上的惰性,久而久之,索然無味。但提問過于寬泛,難度過大過深也不行,一個問題問得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學生回答不上來不說,反而增加學生的壓力,抑制其思維,打擊學生的興趣,導致課堂陷入尷尬的境地。有位教育家說得好“要把知識的果子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著的位置。”課堂提問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應該讓學生跳一跳——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答案。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地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才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把握好“量” 教學反對“滿堂灌”,但也不贊成“滿堂問”,因此課堂提問要避免走入一問到底的誤區(qū),要問得適時,問得巧,問得趣,問得有價值,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點撥作用。
三 、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要體現有效性,關鍵在于提問的效率如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課堂中有一個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在課堂中就一定有一個轟動的效應,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而轉移。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抓住能打動學生心態(tài)的瞬間這一點及時提問,達成教學目標。
如我在講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為了理解菲利普夫婦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嫌貧愛富,只認金錢,不認親情這觸目驚心的慘象這一主題,我設計了第一個問題“請學生找出于勒在家行為不正時菲利普夫婦對他的稱呼,外出發(fā)財時對他的稱呼,窮困潦倒時對他的稱呼,將三者進行對比歸納出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的態(tài)度變化?”學生們的興趣就被我提了起來,也就走入了課堂的佳境,一提問,學生們紛紛發(fā)言。稱呼變化:壞蛋、無賴→好人、有辦法的人→賊、討飯的、流氓 。態(tài)度變化:厭惡、打發(fā)他走→盼望、贊揚→又罵又躲。自然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三者一對比說明菲利普夫婦是什么樣的人呢?”同學們自然會總結:唯利是圖、冷酷自私、貪慕虛榮.`最后我又提出第三個問題“小說往往是通過人物形象反映社會本質,那從菲利普夫婦的言行舉止和做人來看反映了社會什么樣的本質?幾個簡短而深刻的問題就將文章分析得一清二楚。所以提問必須注重效率,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這對于學生學習整篇課文,理解人物形象和課文主題都到了助推作用。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實踐和深入,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都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對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提問研究也是五彩斑斕。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方面,如何讓課堂教學更高效呢?或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課堂上做到了有針對性,適度適量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就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就能更好的發(fā)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參考文獻:
[1]張淑霞.試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J].語文教學之友,2007,(11):10.
[2]孫懷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DB/OL] . 200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