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摘要: 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本文主要從以下五方面來闡述小學閱讀教學:一.讀中感悟,體會性閱讀 ;二、詞句為主,理解性閱讀;三、探究方法,提高性閱讀;四、啟發質疑,探究性閱讀;五、轉換角色,創造性閱讀。
關鍵詞:〖HTF〗閱讀教學;讀中感悟;詞句為主;探究方法;啟發質疑 ;轉換角色
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讀中感悟,體會性閱讀
“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任何形式的朗讀,都是要引導學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掉一字,不可奇強暗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講清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文章中不同的部分用什么語氣,帶什么感情讀。特別在許多課文的后邊要求學生把喜歡的句子背下來或抄寫下來。這些作業,不是讓學生去盲目抄寫記憶,其關鍵在于讓學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積累一些妙詞佳句。要達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二、詞句為主,理解性閱讀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說,也就是口頭運用上。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多做口頭訓練。
三、探究方法,提高性閱讀
〖HTF〗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納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借助字典 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刻舟求劍》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并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后,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幾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和步驟 。
〖HTF〗 2.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后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 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啟發質疑,探究性閱讀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設疑引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而且能打開學生思路的大門,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在課文重點處設疑引讀,能有效地突出重點,讓學生單刀直入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每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 解。
五、轉換角色,創造性閱讀
在閱讀實踐中,教師不再是“一言堂”的傳授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人,真正的閱讀應當是互動式的。互動式閱讀的三要素是教師、學生和教材。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于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我在教了《蜘蛛的網》后,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么原因?”我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一時答不上來,于是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我接著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我心里一陣高興,多虧這位學生替我解圍。由于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學生平時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維。
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來,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建設一個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教學環境,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教學。學生的學習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亮點,及時給予鼓勵,給以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河北高碑店市張六莊鄉興隆莊中心小學 07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