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
為深入了解郵政儲蓄銀行分支機構改革發展狀況,人民銀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對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進行了實地調研。總體結論是:2013年以來,郵政儲蓄銀行普洱市分行通過“二次轉型”,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市場定位基本明晰,業務主線逐漸捋順,但由于商業化轉型的復雜性和漸進性,使其仍面臨發展瓶頸,運營機制亟待完善。
一、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基本情況
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于2008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六年時間各項存款從10.30億元增加到27.31億元,貸款從0.20億元增加到12.17億元,分別增長了2.65倍和60.85倍。特別是2013年以來,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通過“二次轉型”,強化“服務社區、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的戰略定位,一方面加強對“三農”和民生領域的投入,擴大小微企業授信額度,加大信貸業務創新力度,積極拓展業務領域,擴大客戶群體。另一方面通過樹立“搶抓機遇、調整結構、嚴控風險”的經營管理理念,統籌制定集行業、客戶、產品和區域四位一體的信貸政策,將有限的信貸資源配置到綜合效益較好的領域,著力提升金融產品研發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加快運營管理體系標準化、流程化建設步伐。在突出零售業務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個多業務產品體系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格局,資產業務高速增長,盈利水平不斷提升,逐步構建成為一家現代化商業銀行。
(一)組織機構架構
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由個金部、公司部、零售信貸部等11個一級部門和電子銀行部、小企業金融部和審查審批中心等3個二級部門組成,已形成前、中、后臺分離的內控機制,資產業務實現審貸分離、貸放分離。
(二)網點分布
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共有營業網點40個,其中自營網點6個,代理網點34個。農村網點占比達70%以上,覆蓋普洱市轄內10個縣(區)。此外布放自助設備31臺。成為城鄉居民個人結算重要渠道。
(三)人員情況
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現有員工134名,其中本科53人,占比39.55%;大專63人,占比47.01%;中專及高中以下18人,占比13.43%。目前有79人持有銀行從業資格證書,占比58.96%。郵政公司各代理金融網點有員工160名,其中本科18人,占比11.25%;大專83人,占比51.88%;中專及高中以下67人,占比41.88%。目前有26人持有銀行從業資格證書,占比16.25%。
(四)各項業務發展情況
圖1 2007年~2014年6月各項存、貸款余額走勢圖
1.各項存款穩步增長。2014年6月末,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各項存款余額為27.31億元,同比增長27.26%,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平均增速高12.66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30億元,同比多增3.15億元。市場占有率為4.5%,與開業前基本持平。
2.信貸業務發展步伐加快。2014年6月末,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各項貸款余額為12.17億元,同比增長87.23%,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65.93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為2.82%,分別比開業前和“二次轉型”前提高2.81個百分點和1.85個百分點。余額和增量分別位居全省郵儲銀行第三位。
3.傳統中間業務平穩增長。2014年1~6月,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累計代理銷售各項中間業務0.61億元。截止6月末,基金和人民幣理財產品保有量分別為0.08億元和0.41億元。
4.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實現扭虧為盈。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自2013年起扭轉了連續兩年的虧損,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凈利潤從2011年的-407萬元、2012年的-2萬元、2013年的216.99萬元到2014年上半年實現1312.2萬元。
5.資產質量不斷改善,且處于較高水平。截止2014年6月末,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不良貸款余額194萬元,不良貸款率為0.16%,比2013年和2012年末分別下降0.01個百分點和0.59個百分點,資產質量不斷改善;比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貸款率低1.41個百分點,資產質量在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處于較高水平。
二、改革和發展情況
(一)深入推進“四個轉型”
1.轉變業務發展方式,實現贏利模式的根本轉型。一是大力發展公司業務和信貸業務。通過對人、財、物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大自身建設的投入,在組織架構設置、渠道建設、營銷體系建設、產品研發等方面重點傾斜,支行長作為首席客戶經理,明確目標客戶定位,重點推進公司和信貸業務營銷。業務結構從單一的個人業務收入,發展到現在以信貸業務和公司業務等為主的新業務收入已占總收入的87.5%,改變了過去以利差收入為主的單一贏利模式,拓寬了贏利空間,實現了向現代商業銀行贏利模式的根本轉變。二是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立體高效的營銷模式。進一步整合客戶資源,深入挖掘并開發適合客戶和市場需求的產品,擴大客戶群體。在單一客戶經理向綜合客戶經理轉變的基礎上,將負債類、資產類、公司類、個人類的客戶資源下沉到支行,通過支行平臺挖掘客戶潛力,實現客戶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
2.轉變銷售渠道,實現服務模式的根本轉型。銷售渠道是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據“全面推進營業網點、自助設備、電子銀行和客戶經理、大堂經理隊伍四大分銷渠道建設”的發展思路,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積極推進銷售渠道建設。在現有網點數量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和布局,通過原址改造、遷址的方式,進一步優化網絡布局。一方面,對所轄全部網點進行功能分區改造,設置自助區、現金區和公司信貸理財區,全面推進分區分層服務;另一方面,建設一批重點骨干網點和全功能旗艦店,通過裝修改造、豐富業務功能,使網絡營銷和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轉變營運方式,實現管理體系的根本轉型。一是構建“平臺運作,流程管理”的運營模式。以會計營運為主線,推進流程優化,形成前、中、后臺分離,三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支撐的關系和平臺,把部門下的流程轉變為流程下的部門。二是調整客戶、產品、風險、管理經理的定位,搭建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機制。客戶經理加大對客戶的營銷力度,提高對客戶綜合需求的敏感度;產品經理為客服經理做好充分的支撐工作,與客服經理相互溝通和配合,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專業化的金融服務;風險經理做好風險防控支撐工作和風險預警工作,提出化解和處置的措施。形成了四個層次相互支撐、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格局。
4.建設人才隊伍,實現用人模式的根本轉型。一方面,圍繞上級行的人才發展戰略和工作要求,打通專業類、銷售類、操作類等崗位的職級晉升通道,開展崗位職級晉升工作,使全行員工在橫向晉升的基礎上,增加了縱向晉升通道,進一步拓寬了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渠道。同時,深入開展員工培訓、績效考核等基礎性工作,切實提升了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按照公司治理架構和現代商業銀行管理要求,選派一批高管人員和業務骨干進行MBA、EMBA學習,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地對現有員工開展金融知識、市場營銷、團隊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尤其是加大對公司、信貸等新業務的培訓,為業務發展做好人才儲備,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牢固樹立“兩大理念”
1.牢固樹立“以利潤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始終圍繞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加大業務調整力度,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實現傳統金融業務和銀行新業務齊頭并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各項業務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直接帶動效益水平顯著增長,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1~6月,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實現利潤1312.2萬元,是2008年至2013年利潤總和的1.71倍。
2.牢固樹立“合規、安全”的管理理念。各級機構在有效提升規范經營意識的基礎上,堅持以風險導向審計為指引,注重揭示基礎管理和新業務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風險、新問題,在嚴控網點操作風險的同時,切實提高審計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加強案件防控工作,為深化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內外環境,為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明確市場定位
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改革發展以來,其職能定位于以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為主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2013年以后基本形成了與其他商業銀行互補發展的關系。從信貸結構來看,截止2014年6月末,小微企業類貸款余額占40%,個人零售類貸款余額(含農戶)占60%;其中,涉農貸款余額占比從2012年末的15.03%上升到2014年6月末的55.17%,比“二次轉型”前提高了40.14個百分點。
(四)積極創新信貸產品,提升服務能力
基本形成了以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小企業固定資產貸款和個人商務貸款、林權抵押個人商務貸款、個人小額貸款、小額質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個人汽車消費貸款為主的小微企業類貸款和個人零售類貸款模式。同時為更好的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經濟,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經濟抵押物缺少的融資瓶頸,加快了產品創新的步伐,積極向上級爭取引入擔保公司合作機制,開辦小企業林權抵押貸款,探索企業互保模式貸款及“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的貸款發放模式,在全省郵儲銀行系統及普洱市轄內首創農民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小額聯保貸款業務。
(五)強化民生金融,加快實現業務轉型
2013年起,主動承擔“普洱市創業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業務,當年發放創業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4.97億元,占全市小額擔保貸款累放數的60.6%。截止2014年6月末,郵儲銀行普洱分行小額擔保貸款余額為5.51億元,分別占其各項貸款余額和全市小額擔保貸款余額的45.28%和33.15%,成為了普洱市金融支持創業就業的主力軍。
三、改革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司治理亟需理順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郵政集團的全資控股股份制銀行,屬于國有大型零售型商業銀行,郵儲銀行控制一類網點,郵政公司控制二、三類網點,郵政公司既靠投資控股,也靠控制二類網點的人、財、物來獲取收益。作為銀行機密事項的計算機系統、銀行核心業務的金庫等職能留在郵政局。這種網點和核心實施雙重管理,不符合金融企業內部控制要求和現代商業銀行制度,改革優勢沒能有效發揮。
(二)專業人才相對匱乏,跨越式發展難續
現有人員絕大部分缺乏經營銀行資產業務工作經驗。多數從業人員的金融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目前持有銀行從業資格證書的僅占全部員工的58.96%,而代理網點目前持有銀行從業資格證書的僅占全部員工的16.25%,人員素質明顯滯后。同時,基層機構普遍缺乏信貸營銷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加之現有人員對銀行信貸業務不熟悉,難以有效指導信貸業務的開展。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與業務發展及風險管控需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三)自營網點資產負債結構失衡,負債業務的“短板效應”逐漸顯現
直管一類網點資產負債業務發展不平衡,截止2014年6月末,郵儲銀行普洱市分行自營存款余額為8.41億元,比“二次轉型”前增加2.94億元,增長53.75%;貸款余額為12.17億元,比“二次轉型”前增加8.99億元,增長282.70%,是自營存款增長速度的5.26倍。顯然,自營網點負債業務的發展明顯滯后于資產業務的發展,長此以往,受存貸比等考核指標的限制,資產業務的發展也將受到較大限制。
(四)直管一類網點偏少,業務發展受限
截止2014年6月末,普洱郵政金融共有營業網點40個,70%分布在農村地區。其中自營網點6個,僅占全部網點數的15%。自營網點屬郵儲銀行自主營收,收入、支出全額納入銀行利潤考核核算,可辦理公司、信貸、個金等業務。代理網點34個,屬于郵政公司代理金融網點,由郵政公司自主營收,收入、支出全額納入郵政公司考核核算,只辦理個人儲蓄、個人理財等業務;代理網點吸收的個人儲蓄存款統一上劃至郵儲總行統籌運作,郵蓄銀行根據儲蓄余額支付代理費進行結算,日常業務管理、風險控制均屬郵政公司負責管理。自營網點的不足,限制了其業務的發展,同時,郵政代理網點風險控制方面由于人員配備不足、制度執行不到位、安全設施建設不全、合規管理推進滯后等原因,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五)風險管理能力有待強化
由于郵儲銀行支持的小微企業和“三農”經濟均屬于零售型客戶,具有戶數多、行業涉及面廣等特點,對客戶風險的把控有一定難度,了解客戶的真實信息往往存在滯后的情況。
(六)缺乏自主創新力度,業務處理權限有限
郵儲銀行屬于總行法人制企業,一、二級分行的金融產品創新及業務處理權限有限,難于滿足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需求。
四、深化郵儲銀行改革的建議
(一)完善公司治理
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引進合格戰略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提升管理專業化水平和科學決策水平。郵儲銀行應全面理順與郵政集團的合作關系。逐步把郵儲銀行改造成立足于服務城鄉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加強對代理網點的管控,徹底解決郵政和郵儲銀行體制不順的問題。同時各分支機構應建立健全管理功能,全面完整的行使管理經營權,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和聲譽優勢,切實調動分支機構的積極性,發揮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二)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加快改革發展步伐
一是加大對現有員工培訓力度,大力引進專業人才,盡快建立起一支水平高、技術精、服務優的員工隊伍。特別要加強一線員工的培訓,讓其熟悉銀行的文化與理念,塑造出一支精明能干的營銷團隊。二是強化員工的風險意識,提高其對經營風險的識別和防控能力。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體制,搭建公平競爭平臺,建立科學的員工崗位職級晉升機制,科學構建員工崗位業績評價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措施。從而實現“人才強行”,加快推進改革發展。
(三)加強自營網點建設,擴大吸收存款的能力
郵儲銀行各級分支機構在加強對代理網點控制的同時,還應大力建設自營網點,以此來彌補代理網點只能辦理個人儲蓄存款而不能辦理公司存款的缺陷,不斷擴大吸收存款的能力。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適當給予政策傾斜
當前,郵儲銀行支付結算、賬戶管理、銀行卡種類及功能不斷健全完善,同時,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應考慮配比一定的財政性資金支持。
(五)完善信用保障機制,加強風險預警能力
一方面由地方政府對其主導支持發展的特色產業及重點企業建立銀政聯動的信用保障機制,對惡意違約的不良信用企業和個體客戶在其申報的相關政策補助資金時采取限制措施;另一方面人民銀行應不斷擴大征信系統的數據采集面,把諸如表外業務的違約情況、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的違約情況、司法系統對企業和個人的司法處理情況等信息納入征信系統。積極構建更完善的信用環境,實現多方信息共享,加強銀行業風險預警能力。
(六)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加大審批權限
郵儲銀行總行應根據地方發展的實際需求,加大對一級分行的金融產品創新審批權限,同時不斷優化零售批量作業處理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更好的契合業務發展和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