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學需要教師善于創設各種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加強學生學習與生活經驗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探尋新的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究竟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呢?
一、以生動的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在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里有這樣一句醒目的格言:“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意思是聽到的并不能記住,看見了才容易留下痕跡,而真正操作了理解才更容易。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給學生創設有價值的學習情境,從材料到引導,學生自主地去探究學習數學新知識,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手段,初中數學教材的很多內容如果采用適切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自然可以從傳統的講授與灌輸中走出來,給學生以更為形象直觀的感受。如在教學“圓(1)”的概念時,可以讓靜止的平面走向動態與立體,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有用的信息,激發起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情境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的導入
多媒體展示老舍先生的作品《海上日出》中的景物描寫: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
老師提問:大家對《海上日出》這篇文章還熟悉吧?我們剛剛看到的就是海上日出時的情景。這里的太陽就像是一個運動著的圓,海平面就像是一條直線,你發現太陽和海平面有哪些位置關系?由此揭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1)”。
二、以有趣的數學實驗創設教學情境
課前根據教學內容準備相應的實驗進行演示,通過演示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導入新課,以精心篩選并設計的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理解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更多一些感性的認識與經驗,事半而功倍。
【情境2】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引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利用剪、拼的方式,清晰而直觀地探索三角形三個角的關系;在教學“四邊形的性質”時,指導學生通過四條線段首尾依次連接得到四邊形,再抓住四邊形的兩個對角的頂點一拉,發現四邊形的形狀在發生改變,從而得出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通過實驗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三、以別致的問題設計創設教學情境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在引入新課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提出有思考意義并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開啟學生數學的思維,幫助學生有目標地帶著問題去學習。當學生在思考中開始學習、理解、掌握、運用的時候,學習也就變成了愉悅的事情,更能夠增進孩子與老師間的溝通與交流。
【情境3】教學“二次函數的性質”時,基于學生對二次函數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教師在投影上出示了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樣的函數是二次函數?
2.我們應該如何研究二次函數的性質呢?
3.二次函數的圖像是什么樣的?怎樣畫?有哪些步驟?
4.二次函數的性質有哪些?
學生帶著出示的問題,明確了本節課的內容,有目的地進入了課堂學習,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討論、歸納、交流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四、以生動活潑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古往今來的數學故事妙趣橫生,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瑰寶。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在讀中學時,聽他的數學老師介紹了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難題后,心靈受到了震撼,點燃起攀登高峰、摘取桂冠的熱情,此后一生醉心于數學,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用學生喜歡的、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往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路徑之一。
【情境4】教學有理數中“乘方”的運算時,教師在課始給學生們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古印度國王愛上了一種稱為“象棋”的游戲,決定嘉獎此項游戲的發明者。他把發明者召入宮中并且當眾宣布要滿足發明者的一個愿望。
“陛下,我深感榮幸。”發明者謙卑地說:“我希望陛下賞我一粒米。”
“只是一粒米?”國王很驚訝。
“是的,只要在棋盤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發明者說,“在第二格加倍至2粒,在第三格加倍至4粒……依次類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雙倍,直到放滿整個棋盤為止,這就是我的愿望。”
國王很高興,如此廉價便可以換得這么好的游戲,真是托列祖列宗的福了。但是不久就大叫上當,你知道國王為什么上當嗎?發明者到底要了多少米呢?
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為什么國王上當了”,而且只是一粒米國王都舍不得嗎?問題一提出,課堂上開始沸騰了,眾說紛紜。這時教師適時抓住時機導入新課:“要想找到答案嗎?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理數的乘方,答案就在課堂上噢。”自然而巧妙地激起了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五、以熟悉的生活場域創設教學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課本中有一個個來自生活中的事例,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讓現實生活走進學生數學學習的視野,進入數學課堂,就能使數學學習變得具體生動,也更有魅力。當學生們接觸的是熟知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的數學時,他們會更為悅納數學的知識,在學習新知的同時他們也在感受著生活。
【情境5】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法”時,教師首先出示了第一個問題:“甲、乙兩隊進行足球比賽,如果甲隊在主場以4∶1贏了3球,在客場以1∶3輸了2球,那么兩場累計甲隊凈勝多少球?如果把贏球記為“+”,輸球記為“-”,可得出什么樣的算式?”接著出示第二個問題:“第一天水位下降了5厘米,第二天水位上漲了8厘米,兩天的水位變化情況是上漲了3厘米。如果把上漲記為“+”,下降記為“-”,可得出什么算式?”學生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更是有用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新穎有趣、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好與有用,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觀察、比較、聯想、歸納、類比,不斷地去發現、探究、交流、評價,不僅收獲到了數學的知識,更收獲到觀察世界的一種視野與思考的方式。
(王燕,南京市江寧區湯山中學,2111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