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佩新
^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重“文”輕“語”、重“寫”輕“說”的現象,這種片面性嚴重影響了學生口語的發展。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聽說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興趣,產生強大動力。
一、要創設出寬松、民主、平等的聽說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可以暢所欲言,把所想所感表達出來。著名學者做過調查,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學生有著強烈的表現欲。他們敢說、愿說、樂說。同樣,他們也會聽、善聽。
其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調動學生聽說的積極性。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聽說興趣。
二、通過多種途徑,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達到這一目標的最適用的方法就是實踐。教師要開辟多種途徑,有目的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1.課前三分鐘演講每節課的前三分鐘是學生自由發言時間,時間長短不限,內容自定。剛開始時,孩子不知從何說起,也不愿說。我要求他們從一句話開始,可以說天氣,可以說新聞中的消息,也可以說自己的心情。慢慢的,他們對這個活動產生了興趣,發言的人數增多了。
2.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語文課堂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主陣地。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要給學生聽說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的進行聽說訓練。如:課文復述、課堂談話、討論和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
3.開展課外活動小組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和社會性,決定了聽說能力訓練還應該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去。我們經常組織學生對一些老師或社會上的人進行采訪,然后在小組內進行發言總結。這樣,孩子們的聽說能力提高很快。
三、注重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作用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教師的師范和指導對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重視自己的示范和指導。
1.教師的示范教師在口語表達上的示范性,首先表現在要說普通話,處處給學生做出示范。其次,教學語言要準確、簡練、暢達,努力做到生動而帶幽默感。
2.教師的指導作用抽象邏輯思維在小學的思維體系中占弱勢,不能做到聽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在指導時,首先要讓學生做到目的明確,并在掌握一些方法與技巧。其次,要以鼓勵為主,切實具體,避免空洞的說教。
聽說能力的培養任重道遠,讓我們幫學生從小打好堅實的基礎,讓他們成為會說話、會做事的人、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