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柚柚



如果警察抓你,你就是有罪的。
因為警察說:“你沒犯罪,我為什么抓你?”
當微軟、奔馳相繼在中國近期密集的反壟斷運動中中槍時,中國歐盟商會以最嚴格的措辭吐槽了這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導的,矛頭直指制藥、奶粉、高科技和汽車行業據稱存在的反競爭行為的執法活動。主席Joreg Wuttk對記者說:“反壟斷調查執法過程中帶有明顯的預判性質。當企業遭受反壟斷調查時,未等正式公告發布,已經被大眾傳媒制造的輿論判了刑。”
中國美商會在今年8月22至28日對成員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有60%的受訪者感覺中國對外資的友好程度不如以往。而日本《產經新聞》的記者也在私下里向本刊記者表達了對中國經商環境改變的擔憂:“過去政府歡迎外資,提供了很多的優惠政策。但是尚未到一百年,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反壟斷的調查名單越拉越長,人人自危,或許下一個就是我?
外資:誠懇的低姿態
由于受訪者要求,本刊記者隱去了所有相關人員及企業名稱。
當記者要求某外資企業就反壟斷事態發表看法時,對方政府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員婉拒,稱:“我們不是政府反壟斷調查的直接對象,不便表態。”
五分鐘后,記者再次接到對方電話。
“再一次申明,我們不是政府的反壟斷調查對象,只是協助政府開展反壟斷調查工作。”這家企業作為某被立案調查外資公司的合作企業,被要求向相關部門提供資料。
就像你預感到的那樣,大部分外資企業對中國政府正在進行的反壟斷調查一頭霧水,但受外界輿論壓力的影響,幾乎沒有一家企業敢在公開場合發聲,以此避免和反壟斷等敏感關鍵詞捆綁在一起。
即便是已經被公開調查的公司,對外口徑也無一不是“我們將全力配合政府調查。”
這樣一來,難免有聲音質疑:相關部門在反壟斷調查的執法過程中是否存在行政壓制的強迫手段?
中國美商會積極促進反壟斷執法部門與會員企業召開碰頭會,就外資企業的疑問進行答疑。三個小時的講解,近一百人的會議室座無虛席。除了會議記錄,大部分參會者還認真拍攝了每一幀投影內容。在之后的開放討論上,最受外資企業關心的話題依次是:“反壟斷調查執法部門的權限劃分”“執法的操作方式”“企業是否可以聘請律師”“企業是否有申辯的機會及方式”“如何判定罰金”“如何判定企業主動報告行為”等問題。
事實上,中國的《反壟斷法》頒布實施已六年有余,大部分外資企業也都設置有專門的政府事務研究部門及法律部門,但對中國反壟斷法的內容卻依舊缺乏基本了解。
反壟斷調查,是受世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很多在中國被立案調查的公司在其他國家大多已經接受過類似處罰。包括備受爭議的突襲性取證方式,也是處理此類案件時國際通用的慣例,但只有在中國,出現了質疑政府“針對外資”的聲音。這值得我們所有人思考,是不是哪個流程出現了失誤?
據《華爾街日報》稱,美國財長Jack Lew致信中國副總理汪洋,警告稱近期中國針對外國企業的一系列反壟斷調查可能使外國知識版權貶值,并對中美關系產生嚴重影響。
雖然,中美雙方的代表都拒絕就此事件的真實性發表評論,但還是有官員承認,“我們定期就各種事宜與國際方面進行交流”。
回應:不分內外
中國具有反壟斷職能的政府部門有三家: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另成立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作為協調機構,辦公室設在商務部。大致分工是:商務部管市場集中、并購審查,發改委管價格壟斷,工商總局管競爭秩序。
而監管外資企業最積極,影響也最大的多半在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立案。更通俗地說,大多與錢有關。
8月20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稱已經對包括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共計十二家企業合計罰款12.354億元。這是目前反壟斷執法過程中開出的最大一筆罰單。
有接近日企的人士對記者說,“只要有錢賺,他們就不會離開中國。”“但是受整體環境的影響,明年日本對華投資的金額較同期會有所下降。”
雖然反壟斷調查尚未在更大規模上影響外資在華注資的判斷,但隨著事件的升級,或許會有更極端的導向。
迄今為止,中國官員出面緩解美歐商界對中國反壟斷問題擔心的最高級別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9月9日,李克強出席達沃斯論壇期間,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向李克強提問:“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了反壟斷的調查力度,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若干場合也曾經公開表示,反壟斷調查并不是針對外國企業,但許多外國企業對中國經商環境產生了擔憂。您能不能讓他們放心呢?”
李克強強調,中國反壟斷調查所涉及到的企業中,截至8月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查處企業及行業協會組織共計335家,其中外資企業33家,約占其查處企業總數的10%,反駁了關于中國投資環境惡化、政府針對外企的說法。
孟買珠寶公司Sunjewels總經理Kapil Nevatia接受采訪時表示:“我認為這一表態頗為積極。和李克強總理的對話很坦誠,極大增添了我們在中國經商的信心。”
可能在一些被判定事實存在反壟斷行為的國內企業看來,中國的水、電等具有先天壟斷優勢的國企都被處罰,外資的擔憂實在有杞人憂天之嫌。尤其涉及到罰金的定額上,相比企業的暴利收入僅僅是九牛一毛。
在采訪過程中,外資企業的受訪者紛紛向記者表示,歡迎看到中國向法制社會的邁進,這有利于市場競爭。鼓勵競爭對手的存在,甚至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
但同時,這些過去被優先照顧的孩子突然被冷落,他們在中國特殊的市場、政務環境中被迫獨立,心里的失落總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