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剖析河南省農業產業化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及阻礙,以期探索適合河南農業經濟產業化道路的政策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 優勢 阻礙
河南省平原廣袤,地理氣候條件適中,是全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2003年出臺《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之后,河南省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表現為:農業產業基地規模逐漸擴大;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帶動能力增強;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為主要參與者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注重品牌建設,打造“思念”水餃、“金苑”面粉、“蓮花”味精、“雙匯”火腿腸等一系列國內知名農產品品牌;注重產業結構調整,由單純追求數量擴張,轉向重點加強大中型企業的技術改造,等等。河南省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經濟發展現狀的農業產業化之路。
一、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繼續推進的有利條件
(一)自然條件優越
從政區和交通地位來看,河南省處于居中的位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異常方便。河南省平原廣袤,山川秀麗,地理氣候條件適中;全省耕地資源居全國第四位;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長,適宜于多種農作物生產,河南省有很多名優產品,如原陽大米、開封西瓜、杞縣及中牟大蒜、靈寶蘋果等。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豐富的農業生產資源和良好的農業生產基礎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龍頭企業逐步壯大和農民組織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覆蓋全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優勢主導產業初具規模,農業產業化進入了全面啟動、加速推進、優化升級的發展新階段。以雙匯、蓮花、白象、科迪、大用、眾品、華英、三全等為代表的大型龍頭企業帶動了高科技農業的發展。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省有40%多的農戶加入到農業產業化組織中,戶均收入1300多元。
(三)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能力顯著增強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形成了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為中心,由21個市級農科所、30個縣級農業試驗站組成的全省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獲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十五”以來,河南省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創辦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農村科技示范基地,建立農業科技專家大院、龍頭企業創新中心、農村區域科技中介組織,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和農民科技培訓,從上到下形成了以科技人員為骨干,以各類技術服務組織為紐帶,以科技示范鄉、村、戶為基點的農業技術服務網絡。
二、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進一步發展面臨的障礙因素
近年來,憑借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有利條件,河南省農業產業化在多種經營模式的推動下發展較快,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河南省農業產業化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和改善。
(一)組織化程度低,產業帶動能力不強
近年來,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有了較大發展,但是,從總體來看,發展程度還不夠,發展水平還不高。不僅單個產品、單個市場主體競爭力弱,而且包括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科技和產品質量、品牌與價格以及經營方式在內的整個產業化體系的綜合競爭力也較弱。在發展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也是限制產業化發展的一大障礙。目前,就河南省整體而言,農戶經營規模較小、分散化程度較高、經營手段和經營方式比較落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育程度不同、業務范圍狹小。
(二)合同關系不穩定,利益聯結機制不夠緊密
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內在機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各方實現“共贏”的基礎。
目前,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關系不緊密,龍頭企業在利益分配過程中處于強勢地位,缺乏對農民相應的技術服務和價格保護。同時,在產業化過程中,由于一些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沒有形成穩固的合同關系,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關系很多只是簡單的買斷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農民參加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
(三)金融體制滯后,農業產業化發展融資困難
農業是弱質產業和風險性高的產業,生產周期長,比較利益低,故而大多數農村資金流向非農產業,資金外流問題尤為嚴重。據統計,河南省農村僅通過四大國有銀行縣域分支機構和郵政儲蓄銀行流失的資金就從2000年的200多億元,猛增到2000億元以上。同時,國有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業務收縮,各大商業銀行基本取消了農村鄉鎮網點,現在只剩下農村信用社。國有商業銀行對貸款條件的要求農民通常難以達到,加之長時期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比例偏低,投資結構不合理,農業投融資體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農業現代化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四)農業產業化科技支撐不足,農業科普推廣緩慢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所需的科技支撐需要農業科普的推廣,農業科普工作對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具有基礎性、長期性推動作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一些部門和領導沒有充分認識到科普工作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重經濟、輕科普”的現象,導致涉農科研成果轉化率低。同時,在發展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村青少年科學素養低,不利于農業化的順利發展,農業科技推廣隊伍不強,制約了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農技推廣人員缺乏,嚴重制約了先進農業技術在農村的推廣和使用,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對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的研究是關系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以及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社會改革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我們揚長避短,進一步發揮現有優勢,實現政策性突破,以尋求更加科學、和諧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雷瑛,于海飛.論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J].河南農業科學,2009(5):22-23.
[2]王厚俊.農業產業化經營理論與實踐[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274-279.
[3]仝孟蛟.論河南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問題[J].區域經濟,2009(12):37-38.
[4]林善浪,張國.中國農業發展問題報告[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22-25.
[5]陳少強.中國農業產業化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53-56.
作者簡介:張曦(1985-),女,漢族,河南新鄉人,就職于新鄉學院商學院,助教,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產業組織與政府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