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教學形式花樣繁多,但好多時候,“花式教學”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漸漸失去了“有效”,如何凈化我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我做出了初步的嘗試和探索。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教學情境
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認為:思維過程最初的時刻通常是問題情境。課堂中有了問題,學生就會對所學的知識有一種渴求。學生就能主動留心學習的內容;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經驗,引起學生對數學的思考。教師們都善于創設情境展開教學,這的確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片生機。然而,有些課創設的問題情境過于復雜、流于形式,有的甚至還阻礙學生捕捉有用的信息,使課堂教學流程緩慢,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事例創設問題情境;或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歌曲、小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或用直觀操作、示范演示創設問題情境;或用新舊知識矛盾、男女生不公平比賽的矛盾創設問題情境等,創設有效的問題教學情境,讓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這一課時,例1“認識1/2”中,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喜洋洋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塊的過程,同時喜洋洋提出數學問題:“同學們,現在我來考考你們,將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原來的一半,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呢?怎樣讀寫這個分數呢?請你先動手折一折桌上的蛋糕圖片(課前準備好的),再說說自己的想法,比比誰的方法最棒!”這樣的數學化情境問題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數學背景,使我們的學生有目標、有步驟地從事自主探究數學問題,有效激發創新靈感,所發現的數學知識就更具生命力和發展性。
二、組織“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必要的保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都知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系的和諧,既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學會溝通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班級中的學生成績有好有差,這不能作為老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更不能因此而厚此薄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存在明顯差異,我們要正視這一差異,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但是大部分學生又不敢當面向老師袒露心聲,可以讓學生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他們對每節數學課內容的理解、評價,包括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當然,如果哪一天的心里實在沒什么想法,也可以不寫,不要把寫數學日記成為學生的又一種負擔。
例如一個孩子這樣寫道: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學習的是四則混合運算,老師叫我到黑板上去做題,題目是這樣的:(27-27÷9)×12我認為這實在是太簡單了,有括號的先算小括號的唄,(27-27÷9)×12=(0÷9)×12=0×12=0,我剛要轉身回座位就聽見下面有人小聲嘀咕“做錯啦,做錯啦!”我一愣:“嗯?這么簡單的題目我還會做錯嗎?”這時,老師也要我看看題目再仔細想想計算順序,當時我還真不服氣,怎么會錯呢?我只好在心里又“認真”地算了一遍,還是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后來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討論,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錯在小括號里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這么簡單的問題,我怎么就忽略了呢?應該是(27-27÷9)×12=(27-3)×12=24×12=288,我真是太粗心了!我想有很多同學也會和我一樣:說運算順序頭頭是道,在計算時不知不覺就會忘記運算的順序。還有重要的是看到27-27就想算的結果是0,然后馬上想到0乘任何數都得0,結果很快算出是0。小伙伴們啊,這是一個陷阱噢!咱以后可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今天的數學課,我的收獲真大。同時也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讓我記憶深刻。
這樣一來,不僅消除了師生間的隔閡,實現真正的溝通,而且學生還能真正把你當作他們的朋友,培養起良好的師生情感。
2.信任學生
“信賴,往往會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信任每一個學生,沒有一個學生天生就是差生,也沒有一個學生天生就喜歡撒謊,常常是教師無意中的傷害,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隱埋的禍根。
在公開課上,我提出問題,有許多學生舉了手,我一般選擇在班里是中上等學生回答。從未舉過手的差生,我是不會提問他們的,有那么多老師在聽課,萬一他滿嘴跑火車怎么辦,回答不在點子上不說,我還得花時間和他糾纏。不被提問的學生雖然也被課堂上“熱烈”氛圍包圍著,但他們卻很少開口參與到小組合作中,習慣被動學習數學,理解膚淺的問題,做題出錯率也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千萬不能“一刀切”“想當然”, 應細心詢問,耐心交談,要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充分相信我們的學生,只有放手讓學生去“做”,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從而真正使學生能自主學習。
師生關系融洽,就如一道美麗的彩虹,它可以讓學生的笑容更燦爛,讓學生的心靈充滿陽光,讓學生生活更快樂。學生若喜愛某一任課老師,就會在這老師的課堂上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從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自然而然對學習感興趣,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善于捕捉有效的課堂生成資源
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已成為廣大教師的追求。數學教學中有效的生成必須是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后的結果,這樣的生成才有價值,可以為師所用。比如,課堂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如下的情況:教師準備進行下一環節教學時,學生可能會忽然舉手想問一個問題;或還有一種計算方法;或與小組成員的討論還沒分出勝負;或提出有困惑的地方等。這時,要放棄既定教學環節,肯定會影響這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如視而不見,顯然有悖于“以學而教”的理念。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教師,就要敏銳捕捉稍縱即逝的生成點,展開討論,隨機調整預設教學思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使課堂教學更具活力。
例如:解決問題的策略中表格列舉
師:想一想,要想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怎樣拿才比較簡單?
生:我想先從拿1張5元的想起,表格如下:
師:其他同學同意他的想法嗎?
大部分同學都說同意。教師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并準備鳴鑼收兵,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突然,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我不同意他的想法,我認為應該從0張5元考慮。”
“錯了!”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叫起來,有的甚至還給出了理由:“你看書上都提示我們了,從拿1張5元的想起!”“再說了,書上一共畫了那么多格子,沒空填了!”
“我沒弄錯!我就是覺得還有一種想法。”這個學生大聲爭辯。
“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說說嗎?”這時教師說話了。
“行。”他指著大屏上的表格說,“這道題如果從拿0張5元的想起,那么37÷2=18張……1元,此種拿法是不成立的。但是如果這道題總數變成36元,那么我們就可以拿0張5元,18張2元的。如果不從0張5元考慮,我們就漏掉了一種可能性。”
“哦,他想的真多啊,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
老師用贊賞的目光看著學生,并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其他同學由衷地發出贊嘆,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課堂因此充滿生命力的,也是豐富的,多變的。我們所上的每一節課都是原創的,且不可復制的,“動態生成”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生成”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預設”的質量。教學中,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教學中,盡量讓預設和生成“兩相媲美”。
四、真誠有效的課堂評價
教學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能幫助學生體驗到適度成功的喜悅,而否定性評價則會激發學生的再次探究欲望。教師在給予學生否定性評價時要注意價值性、藝術性。評價前可以誘導學生再思考、再發現,盡量挖掘學生的答問結果對別人后繼答問的價值;評價時,教師應先誠懇地肯定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再否定學生知識上科學性的錯誤。
課堂評價,不能只停留在語言及書面上,還要善于用真誠的情感來打動學生,用眼神、手勢等肢體語言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給予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促使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享受成功的機會,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不斷體驗成功。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展示魅力的舞臺留給學生,并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肢體語言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激發他們繼續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
(馬善文,連云港市贛榆縣羅陽中心小學,222100)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