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面對當前的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分析其產生的主要的內外部因素,并基于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給予相應的企業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關鍵詞】商業銀行 中小企業 融資難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中小企業已經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主力軍。中小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國的經濟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據統計,我國工業總產值和利稅中中小企業所占到比重達到了60%和50%,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占到了全部工商企業登記注冊數量的99%,中小企業每年出口創匯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8%,更為重要的是中小企業消化吸收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但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卻長期以來困擾著社會各界,制約和影響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凸現,在市場和資金的雙重壓力之下,部分中小企業被道采取減產、停產甚至是破產的方式來艱難應對金融危機的嚴冬。
從此意義上分析,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對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和可持續快速增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等方面,保持經濟格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因
1.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迄今為止我國還未出臺一部完整的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導致各種所有制性質的中小企業在法律和權利上的不平等。許多發達國家都建立了中小企業特殊融資機制。而我國政府更多的重視大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得不到資金上的便利和優惠。
2.信用擔保環境不完善,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融資。信用擔保體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融資。目前,全國雖有各類中小企業擔保機構3700多家,擔保總額接近2000億元,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1.35萬億元貸款,但仍不能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擔保需求,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靠中小企業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擔保條件,難以順利完成融資任務。
3.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發育不完善且遲緩,企業通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直接融資所占比重較小,雖然創建了中小企業板市場及創業板市場,對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上市融資門檻仍然很高。據統計。中小企業股票融資僅占國內融資總量的1%左右,中小企業主要的籌資方式還是銀行借款。
4.金融機構體系的缺陷。在銀行貸款的市場份額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仍然占有70%以上。四大國有銀行的高度壟斷減少了中小金融機構能夠獲得的金融資源,限制了它們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能力,而大銀行追求貸款規模效益和風險平衡又不愿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因
1.中小企業的規模和信用水平低。一般而言,企業融資要具備“5C”,即品德、能力、資本、擔保和經營環境,而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多采用業主制和合伙制,規模偏小。同時,許多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有的甚至沒有建立會計賬目,資金管理較為混亂,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嚴重削弱了其融資能力。
2.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經營風險高。隨著企業的發展。創業初期使用的傳統經營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步伐。部分中小企業仍存在著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管理能力不強、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且中小企業負債水平整體偏高,從而使金融機構信貸風險過高。
3.缺少可供擔保抵押的財產,融資成本高。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抵押。而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固定資產比例小,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無形資產占有比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為抵押的不動產,風險大,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
三、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主要對策
(一)調整信貸政策,加大信貸扶持力度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成立針對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專職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實行“三個單列”:一是單列信貸評審系統和中小企業客戶標準,增加中小企業貸款覆蓋率,從而使那些雖然經營基本面較好、產品有市場競爭力、符合產業和環保政策、有技術、有發展前景。二是單列客戶名單,對各級分支機構支持的中小企業客戶名單和其他客戶區單獨統計和管理,保證中小企業貸款戶數有較多增加;三是單列信貸計劃,在保證中小企業信貸投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遞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遞的前提下,對中小企業的新增信貸規模單獨核計。
(二)完善風險等級的評價機制
商業銀行可以在成本核算基礎上,制定不同于大型企業的貸款利率,該利率的制定應該由商業銀行根據自身資本、資本投放情況、企業的信譽等綜合制定。
(三)厘定成本價值核算方案
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成本核算。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案才能使雙方之間的貸款業務的進行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也就提升了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信心。
(四)建立科學高效的審批制度
商業銀行提高貸款效率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成立專門的針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窗口,將咨詢、談判、申請、審批一系列過程交給專人管理,遵循高效、高質原則,縮短貸款從申請到發放的時間,真正贏得高效雙贏的局面。
(五)創新有效的激勵機制
嚴格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使員工克服心理偏好,主動的去了解認識中小企業,將市場目光投向中小企業,不斷地推進中小企業的良好金融環境的建設,對于主動與中小企業溝通,嚴格按照銀行經營程序發放貸款并且為銀行贏得利潤的員工不僅不應該問責,而且應該鼓勵。
(六)貨權質押授信
貨權質押涉及到大量的物流環節,如貨物的占有、運輸、監管等,銀行與物流公司聯姻乃至購并,在委托物流公司對企業提供的質押商品代理物流實施有效監管的基礎上,給予企業融資。貨權質押授信不僅保障了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而且盤活了企業存貨,增強了企業資金活力。
(七)創新擔保合作方式
要強化金融機構與省、市、縣擔保機構的互利合作,在合理確定擔保放大倍數的前提下提升信用擔保能力;各級擔保機構要開展一系列的擔保聯動業務,如共保、聯保、分保、再擔保、設立擔保基金等,同時以股權為紐帶,組建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擔保集團,逐步向集團化方向發展,發揮集團力量,為企業提供信用擔保。
參考文獻
[1]秦志輝,姜梅.中小企業十年輝煌之路[J].中國中小企業,2012(09).
[2]陳游.富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成功典范[J].武漢金融,2012(05).
[3]李彬.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2(05).
[4]劉陽.中國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探析[J].中國外資,2012(02).
[5]何成宏.小企業信貸淺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1(03).
[6]粟勤,田秀娟.近二十年海外銀行中小企業貸款研究及新進展[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2).
作者簡介:謝隆(1984-),男,漢,福建福州人,經濟師,就職于中國建設銀行福州城北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