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
^摘要:本文運用教育學、體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有關知識,并通過文獻資料法、理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實質進行理論分析,進而闡述學校體育對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意義,同時提出了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學校體育;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與適應能力越來越受到關注,所以,針對學生的特點來研究分析如何開展學校體育,以便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其不斷的適應社會,這是當前很多學者所面臨的課題。本文即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實質進行理論分析,進而闡述學校體育對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意義,同時提出了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方法。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社會適應性是指人與社會相互作用時的心理承受水平以及自我調節能力。
一、學校體育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問題的分析
1.學校體育的作用學校體育是和學校中的其他教育活動相輔相成的,也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促使學生能夠通過體育獲得全面的發展。但是學校體育又和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有所區別,它不僅進行身體健康教育,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團隊合作、競爭、社會適應等能力培養和教育,所以其具有特殊的教育屬性。學校體育中,無論是那種形式的教學,整個體育教學都具有實踐性、技能性、競爭性、游戲性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心理素質,提升了信心,同時也和同伴進行了溝通和配合,增強了社會適應能力。學校體育在提升學生心理素質,體驗運動樂趣,培養自制力、遵守紀律、適應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其他學科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2.學校體育與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之間的關系在學校體育中,學生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例如,體育游戲、籃球、足球、武術、健美操等等,此外還要參加一些比賽,這些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變得更樂觀開朗、積極進取、自信、堅韌,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在活動中,學生要根據參加活動的內容來擔任不同的活動角色,并且要根據項目的規則來進行,而這種學生參與的活動其實就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鏡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交流和溝通,這就提升了學生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能力,所以說,學校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學校體育對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方面的意義
1.學校體育的多樣性,能使學生獲得愉快、樂觀的情緒學校體育充分發揮了其多樣性的特點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階段其特點是活潑好動,但是他們也有著不同的興趣。所以多樣性的學校體育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天地,滿足他們興趣的需要,在參與自己喜歡的項目并完成任務,可以促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產生愉悅心情和樂觀的態度。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現在學校學生中大多數是對生子女,獨生子女由于受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其在身心發展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他們從小沒有經受過任何挫折和困難,當他們在學校中遇到挫折或者困難時,他們有時候就會想不開,有時候會采取過激的行為去處理問題,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指導或者心理疏導,會使得他們的價值觀,甚至人格發生偏離,影響以后的工作。而通過體育運動則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體育具有實踐性、競爭性、規則限制性等,這也就使得學生在學校體育中會經常遇到挑戰,遇到困難或者挫折,這就要求其不斷面對挫折和困難,不斷的挑戰自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學會了探索和創新,更增強了自己的信心,克服了心理問題,促使身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3.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增強學生調控自己行為和態度的能力學校體育中,學生參與活動的時候其行為和思想作風在運動中可以明顯的表現出來,而在體育規則、規范的指導和約束下其可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自我約束力,促使學生的意識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在自然而然的活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自我規范的意識,自我調整自己的行為等,所以具有較好的效果。學校體育不僅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還能促使其樹立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規則的約束下養成服從組織,禮貌待人,顧全大局等好作風。所以所,學校體育對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方法
1.學校要選擇適當的體育教學內容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體育教學時,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進而發展學生的體能和智力,促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培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情緒,以便踏入社會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2.構建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創造健康的教育環境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豐富的體育文化活動使人心情舒暢, 精神振奮, 態度積極, 生活充實。所以,學校體育中,學校的體育項目要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并根據學生的需要開設選修課程,并成立業余體育協會、俱樂部等,制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便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這樣的良好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也給學生帶來身心的良好體驗。 3.加強體育教師的人格、德行修養,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學校不僅要從學生方法加強教育,還要從師資方面加強培訓和管理。不斷對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提升教師的道德修養,使得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輔導能力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體育教師隊伍,才能在學校體育中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4.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學校體育活動中,經常要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共同參與。這樣在日常的體育課中學生之間就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使學生由陌生變為熟悉,在長期的體育活動中,學生們就擴大了自己的交往圈,也學會了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的快樂。學校體育競賽中,學生們要想獲勝,就要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坦誠的人際交往關系,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這些心理品質的培養,無疑會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進而促使其踏入社會更好的適應社會。
學校體育對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方面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學生的健康和以后的發展是每個學校體育教學的根本,學校體育也只有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在學校體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學校體育的功能和特點決定了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其實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培養新時代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參考文獻:
[1]肖麗琴.體育運動與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系[J].體育學刊,2007,(2).
[2]蘭自力. 學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02 ,(4).
[3]薛欣.論學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 湖北體育科技. 2005,(01).
[4]趙冬雪,徐嘉.學校體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少年體育訓練.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