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銀
^ 摘要: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貫徹“一切為了學生 ,健康第一”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從而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關鍵詞: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社區體育運動;相互關系的研究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落實“生命—和諧”教育理念和陽光體育行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才,積極貫徹“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現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大力推進體育大課間活動為重點,蓬勃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將加強學校體育課程建設與提高德育工作實效、促進和諧校園緊密結合,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明禮儀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進一步推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學校課外體育包括校內和校外課外體育活動,校外體育鍛煉包括校外自我鍛煉、家庭體育、社區體育等。社區體育指學生參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區(或鄰近地區)的有關部門組織的體育活動。我國向來強調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文化建設。我們農村社區一般都有文化站。最近幾年國家狠抓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已逐步在農村建立了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等,這些場所,設施完善,富地方特色。著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民辦文化,豐富農民群眾精神生活。
一、目前的農村社區普遍具備了社區體育鍛煉的基本要求
1.設施比較齊全,比如說文化站建成籃球場、乒乓案、羽毛球場、同時兼具跳舞、跳繩、武術等體育活動的空間要求。2.農村社區居民都愿意參加社區體育鍛煉,而且這種需求是越來越明顯。3.陽光體育和農村文化建設有著相同之處。
二、社區體育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外體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有助于體育興趣、習慣的培養。
2.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文化學習。
3.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陽關體育運動不僅是學生,更有助于農村社區文化發展。政策保障、內容、方式
1.陽光體育運動能帶動本地農村文化活躍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已經在火熱建設中,但仍不夠完善。比如說筆者所在社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首先,沒有人教,沒有人組織。讓中學生在晚自習后,高高興興地參加社區的體育鍛煉,完全可以以教師的身份來教授大家,比如說健美操、跳繩、踢毽子、呼啦圈等。這樣一方面有利于農村社區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讓我們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引領農民,他自己本身也獲得了快樂和自信。
2.學生和家長關系更加和諧當前很多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那么融洽,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缺少溝通缺少交流。學生在社區文化體育鍛煉中既可以教又可以學,既可以教給父母鍛煉的科學方法,也可以向父母請教。
3.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讓他們的特長能夠展現可以在社區文化站當輔導老師,交給他們帶操、輔導、組織活動等任務。對于這些學生發揮的作用和貢獻應當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和肯定。
四、存在的問題
1.影響學生學習。農村社區體育鍛煉設施完善、內容豐富精彩,而且不受人約束,為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因此,科學地安排鍛煉時間、鍛煉時間間隔以及鍛煉的負荷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妥善處理好學習和課外體育鍛煉的關系,堅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得益彰,松弛有度。②合理安排鍛煉的時間、負荷及鍛煉的間隔,應當在中學生能承受的負荷范圍之內,而且鍛煉的時間、次數都要試完成課業情況而定。
2.管理混亂,容易出安全問題。
五、利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陽光體育運動的課余訓練與競賽反映了本地的經濟文化,風土人情,學生更感興趣。社區體育鍛煉也是一種體育鍛煉,社區資源更是重要的體育資源,更有助于展開課程資源。
身體素質類(呼啦圈、橡皮筋、跳繩)
健美操簡單美觀、大方、健康、活潑、參與性強。
羽毛球
韻律體操和體育舞蹈以及排舞(健身操)
球類(籃球、足球、羽毛球)
民族傳統項目(武術、喜慶秧歌)
家庭組合競賽類親子游戲
六、注意事項
1.活動必須由班主任到場負責管理,做必要的技術指導。
2.加強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學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參加活動。
3.如果遇到小型體育競賽,體育老師必須提前到達比賽場地。各班快速、有序地進入比賽場地進行比賽。
4.遇到陰雨天不能進行正常室外活動時,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進行室內游戲(器材自備)。
5.學校給予否定,打擊學生自信心和參與心。不可否認,當今的教育注重學生的成績,但我們更應重視學生的學習的態度、習慣養成、意志品質、自信心、自尊心、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
6.政策扶持(農村文化站保障安全機制、學校加強激勵機制、資金投入。)
七、結論
1.陽光體育與社區體育不僅要求我們在思想上重視,更要求我們在保證體育課質量的基礎上,努力挖掘與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形式,讓陽光體育為社區體育的開展助力。
2.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并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切實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根本目的,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健康全面發展。
3.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協同一致,各盡其責,思想上重視、行動上支持,不斷挖掘和探索更為有效的開展陽光體育走進社區體育的方法和途徑,真正讓學生自覺地走出操場、走到陽光下、走向社區、走進大自然。參考文獻:
[1] 聶盼.北京市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現狀和對策研究[A]. 第6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 2011
[2] 袁熹.近代北京體育運動的發展[A]. 北京古都風貌與時代氣息研討會論文集[C]. 2000
[3] 楊梅.體育文學價值取向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A]. 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