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會計教學的學科設置中有三門主干課程:《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其中《基礎會計》是在一年級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基礎會計》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不僅對學生掌握該課程知識有重要的影響,對學生學習會計后續課程,包括以后的會計證考試、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都有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基礎會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效果 開學第一課 滾動作業形式
一、中職《基礎會計》課堂教學的現狀
按照教育部頒布實施的《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的規定,中職會計教學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備一定會計基礎知識,較好地掌握會計核算能力和熟練的計算技能,能編報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報告的中初級會計應用型人才。中職會計教學的學科設置中有三門主干課程:《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其中《基礎會計》是在一年級開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有兩個特點:一是概念較多、理論抽象,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會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二是實踐性較強,會計核算所涉及的經濟業務呈現連續性、整體性、多變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基礎會計》教學一般先讓學生熟悉《基礎會計》理論知識,然后根據理論知識進行具體賬務處理操作。《基礎會計》理論知識是相當抽象的,而各項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又非常具體。
再從現實角度來分析,中職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生活實踐和社會閱歷較少,往往難于全面理解《基礎會計》抽象的理論,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繼而無法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基礎會計》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不僅對學生掌握該課程知識有重要的影響,對學生學習會計后續課程:例如《財務會計》 《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包括以后的會計證考試、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都有長遠的意義。
另一方面,目前中專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導致課堂教學目標較難實現,課堂教學過程較難實施:第一,學習沒有目標,突出表現為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上進心,得過且過。目前我校學習會計專業的中職生數量雖不少,但有一部分學生是在父母的勸說下勉強報學會計專業的,其學習會計專業的要求并非本意,對專業沒有興趣。第二,文化基礎差,對教材理解不到位。第三,學習自覺性差。部分學生在初中學習時因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了不良的學校習慣,如:厭學、怕讀書、不認真聽講、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內外誘因的干擾等。
綜合上述兩種情況,如果教師在《基礎會計》課堂教學中仍然按傳統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一個人唱“獨角戲”,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和技能,理想的課堂效果肯定無法實現。
二、探索“課堂教學效果”的內涵
課堂教學效果是指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能力的培養和職業情感的塑造之和所達到的三維效果,即每個學生的知識、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等實際所得的總和。是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對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衡量。是預期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綜合反映,而且是評價教學優劣的重要指標,更是整個教學過程運作狀態是否良好的重要標志。“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三、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
(一)上好開學第一課,創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基礎會計》,開篇就是概述,純理論敘述的內容較多,不便于初學者理解。
為此,我的第一節課先安排了一段節選自電視連續劇《王貴與安娜》中的一個視頻片段。故事說到王貴和安娜一家在80年代過著緊湊的日子,安娜一直認為王貴亂用錢,并且偷偷拿錢貼補他鄉下的父母,所以堅決要王貴記賬,王貴無奈之下只好答應。這時教師要適時地針對這一段故事向學生提出2個問題,“一、什么是會計?(王貴記賬是不是就是會計的工作內容?)二、安娜為什么要王貴記賬?(通過記賬能發揮什么樣的功能或者作用?)”這其實就是教材要闡述的2個最基本的理論:會計的含義及基本職能。學生在電視劇營造出的輕松搞笑的氣氛中輕松地接受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清華大學會計系夏冬林教授在2004年中國會計學會教育分會上發言指出,“會計教學,課堂上應多講故事。”受他的啟發,教師適當地運用拋磚引玉的策略,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擴大“中產階層”比例——“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其實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每個班級都不乏學習主動、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就好比“高收入者”,可是這部分學生的比例少得可憐,靠少數人不可能改變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的。班級中代表大多數的是那些“中產階層”的學生,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自制力差,不能抗拒內外誘因的干擾。他們影響了整個班級的課堂學習氣氛和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要擴大“中產階層”比例,必須爭取這部分學生,對他們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1.尊重、關注、接納、理解、親近學生,重樹信心。先從心理上親近他們,所謂“親其師而行其道”。開學之前我先對所教班級學生基本狀況做基本的了解,并且要求自己在開學一周之內必須能夠叫出所有學生的名字,無論他初中階段成績好壞,我都一視同仁。只有真誠地尊重、關注、接納、理解才能營造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使他們從邊緣化的角色回歸到正常的課堂環境里。滿足了學生歸屬感,才能鼓勵他們重新樹立信心,激發學習會計的興趣。
2.采用滾動作業形式,實施課堂長效監督。這部分學生不愛動腦筋,練習時又沒人監督,于是抄作業就成了習慣。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實訓練習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可是練習的效果又因為上述原因而大打折扣,怎么打破這個悖論呢?我是這樣做的——采用滾動作業的形式,新課完成后及時在當堂完成課堂練習,課堂上每人都會很自覺地獨立完成,課后盡量不再布置書面作業,但在下節課的新課之前,我會隨機喊一部分人上黑板,然后調動我的大腦題庫,隨口出一個相關或類似練習的業務題讓學生當場做會計分錄,做對了,大力表揚,做錯了,下次課再來,循環往復,持之以恒,形成一個長效的監督反饋機制,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3.教會他們看書,培養自學的能力。一個人自學能力的高低往往和他看書的質量息息相關,而成功的教育應該是教會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校里那些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是出類拔萃的學生。而我們的大多數學生讀書時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針對這種情況,每次讓學生看書時,我都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譬如在概念里找關鍵詞,或者分析一段話里揭示了幾層含義,并要求他們在書上做批注,等等。問題越具體,學生通過看書回答得越準確,看書之前要帶著問題去看,看書的過程中要不停地問問為什么。長期堅持下來,學生就養成了一種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劉鋒主編.《會計導論》(第二版).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年版.
[2]熊振華編著.《會計心理學》.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年版.
[3]易莉.淺談會計教學方法改革[期刊論文]-現代企業文化,2010(12).
[4]荊新,孫茂竹,張玉周.財務會計學課程設計的一種新方案.會計研究,2007年7月.
作者簡介:李婧陽(1973-),女,漢族,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職財會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