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最聰明的營銷手段不是包裝偶像,而是維護伙伴關系。所謂的粉絲經濟只是表象,真正的內里,不過是形成一個讓同類人自己玩起來的族群。
如果說互聯網的本質是消解權威以及去中心化,那為什么它會成為培育粉絲的搖籃?以近年來近乎被神話的小米手機為例,一大幫所謂的米粉圍繞在“雷教主”身邊,他們尖叫、寬容、投入、發燒,儼然這個全新消費時代最可愛的人。
可是,互聯網的本質畢竟是去中心化,也即是說,任何高大全的形象都敵不過鼠標群點的人肉式搜索。那么,為什么還會有“粉絲經濟”以及所謂的偶像和權威呢?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粉絲經濟因為年輕一代迥然不同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習慣,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范式轉移。
——與其說是喜歡偶像,不如說是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人必然會喜歡與自己有著相同觀點,以及相處時彼此都能產生尊嚴感的同類人,就會扎堆就會群聚。簡言之,這一代伴隨互聯網長大的粉絲們,他們其實沒有偶像,他們更不會像上世紀八十年代人一樣傻傻地將自己喜歡的明星掛在墻上,他們以參與者的姿態直面所謂權威的優點缺點,甚至試圖不問三七二十一地“幫助”他。
再說白一點,小伙伴們其實是在自己玩,這些人構建起“小伙伴關系”,所謂的偶像不過是讓他們繼續玩下去的由頭而已。所以,千萬不要再談什么引領潮流,因為已經漸成市場主流的一代人,最討厭的就是被人引領,他們已經產生了群體性的喜怒哀樂,你只需要去發現并引爆那個共同點即可。
由此,在全新的消費世界,主流產品出現的概率越來越低,但大的非主流產品和小的非主流產品卻注定接踵而至。非主流產品是那種能讓一個族群自己玩起來的產品,它或許只是在傳統產品上局部創新,但一定是與眾不同的。據說最近有一種冰淇淋在上海的90后潮男潮女中風靡一時,這種冰淇淋其實和傳統冰淇淋沒什么區別,唯一的不同是它有20厘米高。20厘米高的冰淇淋怎么吃呢?可誰說冰淇淋一定要買來吃呢,它也可以用來拍照,然后用美圖秀秀倒騰一下后發到朋友圈,供小伙伴們點點“贊”……
如果說以前人們的信任感更多是源于血緣以及地緣,那么互聯網一代的族群特征則是信任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小伙伴們一旦扎堆,族群內部便會自發地產生組織者和意見中心。所以,這個時代最聰明的營銷手段不是包裝偶像,而是維護伙伴關系。所謂的粉絲經濟只是表象,真正的內里,不過是形成一個讓同類人自己玩起來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