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
我留學哈佛時遇到一個留學生,那名學生在萬科做過,當時正在哈佛讀博士。有一天,這個學生對我說:“王總,我想上《非誠勿擾》。”我知道《非誠勿擾》是個找對象的節目,我說你想干什么?他說:“我博士快畢業了,要找對象了。”我說那哪是找對象的呀,那是一檔娛樂節目。我說你到那兒能找到對象嗎?我第一反應是驚訝,哈佛博士生要上《非誠勿擾》找對象。
結果他跟我講了理由,他說他畢業之后準備回國創業。我說你回國創業和上《非誠勿擾》有什么關系呀?他說,我計算了一下,《非誠勿擾》節目有20分鐘,根據它的收視率和廣告費用,20分鐘折算成費用是200萬元。也就是說我如果能上這個節目,節目將贈送給我個人200萬元的廣告費用。回國創業時,一介紹自己,對方會說我認識你,你是《非誠勿擾》的那個誰誰誰吧,一下子什么都不用介紹了,20分鐘已經把你宣傳夠了。我一聽這話,覺得哈佛的學生考慮問題不一樣,《非誠勿擾》被他當做一個免費宣傳平臺,回國創業少了很多交易成本,少了很多時間成本,這一句話就把我說服了。
他接著說,自己確實想談戀愛了。他認為20分鐘能不能找到對象不重要,通過節目他要告訴全世界他想談戀愛,只要他一宣傳出去,很多曾經彼此感覺很好的人就明白了,更不要說他沒見過、不認識的、很優秀的女生。當然了,他來找我是想讓我當他的親友團。我說好吧,我當你的親友團。上節目時,孟非調侃他說,這是他做節目以來檔次最高的親友團:除了哈佛非常資深的那位教授,再一個還請了萬科的董事長。
這個故事就很戲劇性了。他真的找到了一個對象,節目播出后一個月內,收到了1400封電子郵件,都表示希望建立聯系的信息,不全是情書。有沒有情書?當然有,但是60%是女孩子父母發來的電子郵件,你不能說這個是情書吧?這是告訴他,自己有一個女兒很優秀,很適合你,你是不是給她寫封信?
他很快找到了對象,畢業典禮之后結婚,就是在哈佛的大教堂舉行的婚禮。之后他在香港理工大學找到了工作,一個禮拜前剛得到消息,生了雙胞胎,兩個女兒。這就是哈佛人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