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多學者關于創新型國家問題的研究主要圍繞在創新型國家內涵、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創新型國家的意義等多方面。關于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問題,很多學者都把關注點放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上,學術界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意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雖然關于創新型國家問題的研究成果比較全面豐碩,但總體上看仍然存在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對此作出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創新型國家;自主創新;創新體系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2 — 0015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9
[作者簡介]諶燕(1988—),女,江西上饒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進入新時期,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首要選擇,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為了許多國家的基本戰略。2006年,胡錦濤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此后國內學術界掀起了創新型國家的研究熱潮。大多學者關于創新型國家的研究主要圍繞在創新型國家內涵、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創新型國家的意義等多方面,他們對創新型國家問題的研究取得了較多的學術成果。
一、關于創新型國家內涵的問題
關于創新型國家的內涵國內學者基本上認同國際學術界的觀點即創新型國家是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的國家。〔1〕如吳漢東在《科學發展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一書中就指出,創新型國家就是指以知識創新為基本政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形成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先進國家。
不少學者在上述基礎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們認為創新型國家不具有嚴格的內涵和外延,它是對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國家的總結和概括。持這一觀點的主要代表有劉寶存,他在《創新型國家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一書中認為創新型國家就是把創新作為核心發展動力,以此謀求經濟和社會發展,獲得在國際競爭中的主動地位和優勢。
很多學者認為創新型國家在實質上是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他們指出了創新型國家的涵義分為廣義上的和狹義上的,“廣義的創新型國家是指主要依靠整個社會結構的創新以及由此帶來社會全面進步的國家,而狹義的創新則是指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并由此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薄?〕對此,全國科技管理干部培訓閱讀叢書編委會的學者們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一書中作出了具體論述。
也有學者在對創新型國家的內涵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延伸和擴展,他們把不同的國家分為了三種類型:資源性國家、依附型國家、創新型國家。他們認為創新型國家應該具有四個基本特征,第一、科技創新和進步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戰略,創新的綜合指數高于其他國家;第二、創新投入高;第三、自主創新能力強;第四、知識和創新的產出高。李正風和胡鈺在他們的《建設創新型國家——面向未來的重大抉擇》一書中對此作出了系統的闡述。
二、關于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問題
關于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問題,國內學術界從不同維度和學科對其進行了探討而出現了不同觀點。
有些學者強調教育、人才培養、創新文化和創新環境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也有學者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具體措施作出了詳細的回答,他們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影響因素。雖然關于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研究資料較豐碩,學者們對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我們發現大部分學者都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研究重點放在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
(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大多學者認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途徑,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他們強調必須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贊同這一觀點的學者較多,如劉濱和劉蘭劍在他們合著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觀》一書中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加快建設創新體系和創新型人才隊伍,其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環節和根本途徑。李正風、胡鈺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面向未來的重大抉擇》中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準確把握關于自主創新的重大戰略方針、充分認識自主創新的緊迫性以及自主創新和對外開放之間的關系,要全面貫徹落實自主創新相關的政策和策略。
也有學者對自主創新的涵義、特征以及提高自主創新的路徑等方面作出了解釋,并以此進一步論證自主創新能力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地位。他們認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最主要的途徑,而自主創新主要有三方面的涵義:“一是加強原始性創新,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二是加強集成創新,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三是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積極促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3〕自主創新主要有自主性、領先性和知識依賴性三個基本特征。他們還對怎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主要是依賴于自主創新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形成有助于自主創新的科技體制基礎、加快建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各種創新型人才等。持這一觀點的主要代表有:曹紅艷所著的《走自主創新道路 建設創新型國家》,吳錦城、江瓊和盧忠平的《邁向創新型國家》,徐冠華的《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幾個重要問題》。以上學者都借助對自主創新的具體剖析來闡述自主創新能力及其對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意義。
(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眾多學者都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推動國家的創新體系建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而“國家創新體系基本上是五大體系:第一,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第二,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第三,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第四,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第五,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薄?〕持這一觀點的主要代表有:路甬祥的《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建設創新型國家》、何畏和易家詳等譯的《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
誠如自主創新,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完善科技體制、大力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他們對國家創新體系進行詳細剖析以此作為研究國家創新體系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礎。學者們把我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分為四個階段,對于如何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他們認為要著手科技體制的改革、充分發揮企業家與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的作用、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實行知識產權戰略。持這一觀點的代表學者主要是呂薇、戚建霞等。呂薇在《建設創新型國家:30年創新體系演進》中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創新體系建設并把它分為了四個階段,在總結了我國創新體系建設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還對我國未來的創新體系進行了展望;戚建霞等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思路和舉措》中指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途徑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三、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意義的問題
關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意義的研究,學術界主要集中在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兩個層面。
在理論意義研究方面,國內學者們認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說明了我國已經把創新這一思想從單純的科學技術上的追求變成了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和思想方法,是把創新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的重要的戰略部署。李鵬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三論》一文中對這一觀點作出了解釋。
也有學者認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同時也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的精神財富。建設創新型國家思想繼承、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要表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建設創新型國家思想促進中華民族的復興方面主要表現在創新型國家建設思想的落實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和競爭力、有利于人才強國的建設、有利于增強文化的軟實力三個方面。袁新濤在《胡錦濤建設創新型國家思想初探》中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說明。
在實踐意義研究方面,國內學術界也作出了具體深入的研究。學者們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建設創新型國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又是對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持這一觀點的主要代表性著作有陳勁和張學文所著的《創新型國家建設理論讀本與實踐發展》。
也有學者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對創新型國家的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一方面他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利于有效應對世界科技革命提出的嚴峻挑戰,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另一方面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發展戰略的核心,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推動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持這一觀點的主要代表有:覃成林、葛華和高建華所著的《建設創新型國家》、肖浩輝的《論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地位和發展途徑》。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創新型國家的研究成果還是比較全面豐碩的,這為我們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從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還存在不足之處:第一、研究深度不足的問題,對創新型國家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討,把創新型國家建設簡單的說成是技術層面創新的問題,沒有真正深入到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本質,這為我們把創新型國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上來研究提供了空間。第二、國外關于創新型國家的研究處于相對割裂的狀態,大多學者對創新型國家的研究都從某一角度進行研究,鮮有多角度相結合的研究。第三、國內關于創新型國家的研究則多側重于理論層面,針對于我國實際情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還不多,大多學者也都只是從某個或者某幾個側面簡單進行研究,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這就需要我們立足于我國當前實際,把創新型國家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系統研究。目前對于胡錦濤創新型國家建設思想的主體因素的研究國內學者也大多重點著眼于黨中央的影響因素而鮮有學者研究胡錦濤的個人因素對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影響,這些問題仍然有待于我們去進一步解決。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內外學者關于創新型國家的研究,不少方面確實觸及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思想精髓,隨著實踐的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問題的研究逐步在向系統、多維研究拓展,并呈現出復雜的態勢。
〔參 考 文 獻〕
〔1〕劉寶存.創新型國家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4—05.
〔2〕全國科技管理干部培訓閱讀叢書編委會.建設創新型國家〔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9:02.
〔3〕曹紅艷.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07.
〔4〕任燕.推進自主創新 建設創新型國家文件匯編〔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6:04—05.
〔5〕〔美〕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73—74.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