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音樂與語言,同樣是以聲音為傳遞信息的栽體,近年來,音樂素質與英語聽說能力相關性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運用定量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對120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音樂素質及英語聽說能力間關系的調查分析,發現學生音樂素質與英語聽說成績成正比,同時,良好的音樂素質對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音樂素質;英語聽說能力;相關性;研究背景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智力包括相對獨立的9個方面,語言智力和音樂智力是其中的兩個方面。每個個體都擁有9種智力,只是其內部組合方式不同,同一個體其內部各智力問存在差異,且智力是可以通過環境和教育被激活和培養的。本文運用文獻調查與實證分析法來探討音樂素質與英語聽說能力的相關性。
一.研究背景
語言和音樂均可傳遞信息,兩者均以聲音作為載體,近年來,音樂與語言相關性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說,語言起源于人類歌唱的能力,20世紀末,語言的音樂起源假說正式問世。同時,法國語言治療專家DelCampo提出口語交際中所傳達信息的15%要歸功于語音語調,即語言的音樂特征。尤其是對于兒童來說,他們天生的音調識別和復制能力更多的是通過音樂習得機制來獲得的。
(一)國外相關研究
鑒于眾多關于音樂素質與語言相關性的理論,一種被稱為靜默法的外語教學法開始利用音樂來實現高效教學目標,結果表明,當人的生理節奏趨向于與音樂同步時,大腦的反應變得機敏,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另外一些學者發現,以有意義的應答輪唱訓練為重點的音樂指導對語音障礙者非常有幫助。如Miller、Belin等學者曾對患有失語癥等語言障礙的兒童及病人進行研究,再如Murphy曾選取50首英語流行歌曲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指出流行歌曲具備的簡單、極富情感等特征讓聽眾更易于記憶。20世紀80年代的Wood曾以7500名新人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學過音樂的學生在英語中可做到更好地辨音和發音。
(二)國內研究情況
我國引入霍華德先生的多元智能理論,很多學者開始研究音樂素質的培養對于英語教學的作用。香港中文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對60位英語專業大學女生進行測試,其中一部分兒時受過音樂訓練,另外一部分則沒有,實驗表明前者比后者能夠更多地記憶文字資料。2005年學者裴正薇對非英語專業和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受試者音樂智能與英語聽說成績呈正相關。另有一些學者將智能的其他類型與英語教學進行對應,趙平等據此對英語教學方法及課程設計等進行改革,卻很少提到音樂智能的特殊作用。我國學者段瑞玲以著名歌星為例子提出她們從未學過外語卻能在短期內模仿錄音學會外語歌曲,這源于長期的音樂訓練,使得他們增強了聽力,發展了節奏和韻律感,并將其應用到英語聽說能力上來。這項研究彌補了我國在音樂素質與英語聽說能力相關l生研究方面的空白。本文對4所大學中12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受試者的音樂素質與英語聽說能力相關。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4所高校的二年級學生,共120人,其中男生48名,女生72名,非英語專業學生6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45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4所高校涵蓋范圍較廣,既有重點高校又有一般性高校,有些側重理工科,有些是綜合大學,因而得到的研究結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二)研究問題
本文的研究問題包括:
(1)音樂素質與英語聽說能力是否具有相關l生。
(2)音樂素質能否顯著預測學生的英語聽說成績。
(3)不同英語聽說能力的學生音樂素質是否有差異。
(三)研究工具
1多元智能自我鑒別調查表
這項調查表共包括9個部分,一個部分代表一種智能。分值從1分到5分進行選擇,每一種智力都包括5個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應用此種智力的表現。要求受試者在填寫問卷時,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生活和學習中表現的分值,最后將數據相加。
2音樂成績、英語聽說成績
筆者從4所高校的教務部門調出了這些學生入校以來3個學期的聽力、口語成績,其中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成績是以《高等院校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的“過濾要求”為依據,而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成績則是以其“標準要求”為依據。本文采用兩組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聽力成績平均分作為英語聽說成績,這樣就保證了受試者的英語聽說成績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其英語聽說能力。而音樂成績為受試者的視唱練耳成績,這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學科,包括視唱、聽寫、聽覺分析等方面。
3數據收集和分析
數據收集分為以下3個階段:首先是用多元智能自我鑒別調查表對非英語專業和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自我檢測,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問卷118份;英語教育專業學生60人中回收有效問卷58份,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回收有效問卷60份。其次是英語聽說成績和音樂視唱練耳成績的統計。最后是通過SPSS對英語聽說成績、音樂視唱練耳成績進行相關性統計。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多元智能自我鑒別測試表的統計與分析
上表是受試者通過多元智能自我鑒別測試表得出的相關數據,由該表可以看出,首先兩組的學生在音樂節奏智力的測試成績是9種智力中最高的一項,且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比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更高一些。其次是人際交往智力,且兩組學生差距不大。最后,邏輯智力是最低項且兩者差距不大,兩組學生各項成績均非常接近。除了音樂節奏智力,其他均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得分更高。
(二)英語聽說能力和音樂素質相關性統計
通過對兩個專業學生3個學期英語聽說成績和音樂成績進行統計得出以下結果: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音樂成績與英語聽說成績相關性是0.38(p=0.03),同理,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得出的成績相關性是0.39,可看出兩者正相關且相關性非常顯著。這也驗證了裴正薇的研究。
(三)音樂素質差異性
筆者抽取非英語專業的60名學生的英語成績平均值,將他們分為大于等于80分和小于80分兩組,將成績通過SPSS進行檢驗,發現英語成績大于等于80分的學生音樂平均成績是89.32分,小于80分的學生音樂平均成績是84.56分。這個差距表明兩組學生音樂素質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平,即英語水平高的學生音樂素質相對較高。
(四)問卷調查研究
除此之外,我們對兩組學生進行了音樂素質與英語學習相關性的調查問卷研究,接受調查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中,超過60%的人認為音樂素質對英語學習有所幫助。而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中超過80%的人認為音樂素質對英語學習有幫助,且兩組均認為沒有幫助的人為0。
問卷還調查了音樂素質對英語學習有哪些方面的幫助,參與調查的非英語專業的60名學生中,認為對聽力有幫助的有58人,達到96%;認為對口語有幫助的有45人,達到75%。音樂教育專業中認為對聽力有幫助的有48人,達到80%,認為對英語口語有幫助的有42人,達到70%。其他方面在40%左右,此處不再贅述。因而可看出學生普遍認為音樂素質對英語學習非常有幫助,尤其是在英語聽說能力方面。
結語
(一)研究意義
通過對上述4所高校120名學生的研究分析,得出音樂教育專業和非英語專業都認為音樂智力是9項中的最高項;通過SPSS分析發現英語聽說能力和音樂素質密切相關且成正比,這進一步驗證了裴正薇的理論。同時得出不同英語聽說能力學生的音樂素質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音樂素質的培養對英語聽說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童年是激發和塑造孩子音樂智能的最佳時期,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愛好。而大學教育應保證學生各個方面的智能得到全面而有效的發展,傳統的重視語言和數理邏輯的教學方式不能一味遵從,應適當加強學生的音樂教育,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教師可將音樂智能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英語教育的發展。如可以借助電子軟件讓學生聽英語歌曲并填寫歌詞,或從歌曲中學習新單詞等。這些方法可同時鍛煉學生的語音智能和音樂節奏智能,同時也可緩解學生的學習緊張氖圍,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二)研究局限性及改進
由于受各方面限制,本文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缺少必要的音樂測試考核,自我匯報的數據居多等,在今后的課題中還應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更多的實證性研究來予以揭示。
參考文獻
[1]田華音樂對大學生英文單詞記憶能力的影響[J]心智與計算,2008,(2):15-17
[2]何新華淺談農村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0,(16):29
[3]裴正薇音樂智能與英語聽說能力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5,(10):19-21
[4]尤春卉音樂節奏與英語節奏的共性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29-31
作者簡介:周世燕,女,34,碩士,講師,德州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與語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