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 丁君 鐘嵐 胡霞萍
【注】此文榮獲了杭州市第28屆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及拱墅區優秀成果一等獎。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15-02
幼兒視聽成長檔案是指借助于計算機軟件系統和多媒體錄播系統的一種新型幼兒成長檔案,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照片、錄音、文字”等多種形式,全面記錄孩子家園的諸多表現,在信息交互中實現共育和研修。區別于其他幼兒園傳統的電子成長檔案,并借助網絡平臺、享有豐富教育功能、更注重個性發展、本園獨有的。
一、緣起:讓幼兒視聽成長檔案得教育功能最大化
自2009年開始,課題組開始進行了“幼兒視聽成長檔案”的開發,經過三年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前期的研究為后期技術拓展提供了借鑒與幫助,在幼兒全面評價和家園共育方面積累了經驗。但在研究中發現,幼兒視聽成長檔案除了家園溝通功能外,還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功能,需要通過不同路徑去拓展。鑒于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研究。
二、架構:“幼兒視聽成長檔案”的功能特征與設計定位
(一)功能特征
根據我們的設計,新開發的“幼兒視聽成長檔案”具備以下功能特征:
一是創造一雙發現的眼睛。孩子的成長有許多精彩瞬間,以往電子成長檔案使用手動式攝方法,容易錯過些自然而又突發的時刻,本課題中,教師將手動拍攝和自動攝錄結合,擴大拍攝范圍、具化拍攝視角,創造一雙“及時發現的眼睛”,發現問題,積累素材。
二是期待一個展示的舞臺?!坝變阂暵牫砷L檔案” 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現代化技術看到孩子個性表現的平臺,其富有個性的版塊為幼兒成長開辟寬闊的舞臺,讓幼兒在各類活動舞臺中充分展示。
三是拓寬一方共育的空間?;谝暵牫砷L檔案的基礎上,開發了更多的網絡媒介實現家園互動的交流,有利于及時捕捉到孩子評價的信息,特別對于那些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信息可以進行回放,幫助家長和教師再次或重新正確分析評價,家園互動探討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使家園共育實現多層次、多角度的溝通。
四是尋找一把研修的鑰匙。視聽成長檔案借助現代技術的進一步拓展功能路徑,其內在的研修功能可以讓教師學會發現問題、解讀幼兒、把握教育。教師在專業研修的過程中需要這樣一把開啟教育的鑰匙,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二)設計定位
我們以為,新“幼兒視聽成長檔案”設計定位為:
用技術改變教育。將孩子活動情景及時通過視聽設備和有效技術手段抓捕下來,使資源優化利用,使教育能夠事半功倍,可以說技術“改變”了教育,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家長和教師在互動中快樂成長。
從靜態走向動態??v觀各個幼兒園已有的傳統“幼兒成長檔案”常以紙質記錄本為主,都是照片和文字等靜態形式的記錄,而本研究的“幼兒視聽成長檔案”以電子檔案呈現,除照片、文字等靜態記錄外,積聚了音頻、視頻等動態形式的全面記錄。
以作品展示成長。本研究中,展示的“作品”并非狹義的幼兒美術作品,而是廣義的“作品”,除了顯性的物質作品,更是孩子在活動中能力提高、思維開拓、智力發展等隱性提升。
(三)路徑設計
新“幼兒視聽成長檔案”教育功能拓展計劃從“發現、展示、共育和研修”四條路徑入手(見下圖)。
“幼兒視聽成長檔案”教育功能拓展路徑操作框架圖
“發現”通過成長點滴和精彩瞬間兩個版塊,以及引導策略來實施;“展示”通過特色秀秀版塊和評價策略來實施;“共育”通過家園對話版塊和互動策略來實施;“研修”通過個性成長版塊和共享策略來實施。幼兒視聽成長檔案教育功能拓展的各項路徑設計與實施,將所有的版塊和策略交互作用,最終達到“促進幼兒快樂成長”的成效,而研究又在實踐中不斷拓展出新的教育功能和路徑。
三、操作:新“幼兒視聽成長檔案”教育功能拓展的四大路徑
路徑一:發現——在“精彩成長”中引導
(一)欄目設計
1.設計的邏輯起點 舊版視聽成長檔案的“成長點滴”版塊僅有幼兒美術作品照片,沒有文字介紹,根本無法體現發現引導的功能。“精彩瞬間”版塊在改版之前也只記錄主題活動而已,幼兒其它更多的精彩活動無法呈現。于是,幼兒園本著為幼兒發現、引導的宗旨,在每個版塊設置了多個頁面供選擇,并人性化地安排了圖文并茂的形式來記錄。
2.頁面架構與操作 “成長點滴”版塊中包含了“我學會了”與“我愛表演”兩個頁面,老師可隨機將孩子新學會而成的作品或是歌曲、舞蹈等表演的情景拍下照片上傳,并在相應的照片下進行詳細的文字介紹,還能在頁面最右欄總結幼兒成長、進步的情況,讓人一目了然該幼兒的成長足跡?!熬仕查g”分為快樂主題、快樂出游和快樂游戲三個頁面??筛鶕⒆釉谟變簣@、在家的實際活動情況,通過上排兩個照片框的照片和下排的文字框里大段文字描述酌情進行選擇和記錄,呈現了孩子在各項活動中的開心場面。
(二)引導策略
對不同的孩子來說都會有屬于自己極具意義和記錄價值的時刻,老師及時地發現這些成長過程中獨具價值的特殊日子和突發的精彩瞬間并記錄,通過幫助和引導,讓幼兒發現自己的特長和進步,樹立自信和膽量,更出色地發揮自己的長處,為成長抹上靚麗的一筆。
路徑二:展示——在“園本節日”中評價
(一)欄目設計
1.邏輯起點 幼兒在園期間常常會遇到幼兒園開展的各種特色活動,如:“成長節”、“快樂節”等園本節日和主題活動,目的就是為幼兒搭建“展示自己、秀出自我”的平臺,于是在“幼兒視聽成長檔案”開辟“特色秀秀”版塊,為幼兒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
2.頁面形象與操作 “特色秀秀”版塊包含我最棒、成長秀、快樂秀三個頁面,是展現孩子們特長和進步成長的版塊,除了通過照片與文字的方式記錄,我們還增設了音頻錄播功能,可以將孩子們表演時的話、故事等實況錄制下來,插入此相應頁面播放按鈕。
(二)評價策略
孩子們在班里的各種活動中展示,老師用攝錄發現并給予肯定和充分鼓勵幫助,進一步為幼兒提供更大、更廣的平臺,讓幼兒面對全園和社區進行展示,獲得更多更好的評價,不斷提高幼兒自信心和表現力。
路徑三:共育——在“信息對話”中互動
(一)欄目設計
1.邏輯起點 早期“幼兒成長檔案”主要發揮家園共育作用,無法實現真正互動,只單方面的園方或家庭方記錄,不能及時反饋。新“幼兒視聽成長檔案”中“家園對話”版塊正好通過多種載體彌補這一缺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育”、“互動”!
2.頁面形象與操作 “家園對話”版塊自成一大頁面“家園看臺”。設計目的是為了小結孩子每月的整體表現,通過此版塊的照片、文字、圖形評價等欄目的記錄來達到教師與家長的互動溝通,除了關注幼兒表現和習慣養成情況的體現,更重視家長反饋信息,及時處理偶發情況。
(二)互動策略
通過家園“信息對話”的交互作用,使得家園互動形式的活動也更豐富多樣,幼兒園積極地將視聽錄播設備引入家園專題活動當中,使得各項活動更加直觀有效,讓家長更主動地融入幼兒園大家庭中,家園暢享教育。
路徑四:研修——在“二微式”教科研中共享
通過“幼兒視聽成長檔案”中采集的信息,及時有效地運到到園本研修活動中,基于檔案教育功能路徑的不斷開拓,我園創立“二微式”教科研,提高教師教研活動的主動性。
“二微式”教科研,即“微播教研”和“微博研修”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教科研新模式,令園本教研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為教師開辟了更廣的交流空間,可就某個教研問題或任務進行網上交流。以“微播教研”為例,活動內容取材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通過一分鐘視頻記錄捕捉細小問題、再現研究、分解比較,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在微播式教研實踐研究中,教師總結了“一分鐘視頻”教研的操作,根據不同視頻類型,選取相應視頻材料,經過處理后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最后編入視頻庫,供教師調閱或經二次編輯進行研討。
四、成效:“幼兒視聽成長檔案”的新功能得到了有效開發
(一)發現展示,促進幼兒快樂成長
圍繞幼兒視聽成長檔案的記錄,教師發現和攝錄幼兒各種能力愛好,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展示平臺,從幼兒對幼兒園的情感、興趣點的拓寬、自信心的增強以及特長的凸顯來達到促使幼兒快樂成長的目標。下表試從幼兒在園情緒愉快度分析課題進行中幼兒對幼兒園情感的深入;從興趣點增加數量分析幼兒興趣點的拓寬;從幼兒大膽展示特長愛好說明幼兒自信心的增強和大膽展示以及在各類活動持續度分析幼兒堅持性和能力充分發展。
表1 課題研究促進幼兒發展數據匯總表
(二)協同共育,助推家園暢享互動
家園共育一向是我園的特色,利用信息網絡手段大大提升了家長參與度,更新了家長育兒觀、提高了網絡信息操作能力?!白哌M幼兒園”懇談會、視頻家長學校、網絡家長會等引入信息手段的家園聯系方式,使家園共育更及時和有效。幼兒園不僅擴大了網絡平臺作用,也組建了家園工作坊,作為全區幼兒園教師學習基地,使家園共育的現代化模式在更廣闊的的幼教天空中得到推廣和運用。下表用具體的數據解析了家園暢享互動的共育成效。
表2 信息引入家園共育成效匯總表
(三)新型研修,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幼兒園通過幼兒視聽成長檔案的研究,利用園本研修來促進教師成長,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從“解讀”到“教育”到“自省”三步走幫助教師提高了專業水平,也達到了示范輻射效果。首先,在實踐中產生“視頻軼事記錄法”、“比較解讀法”更好地運用到與幼兒的互動中,讀懂孩子。其次,建立共享教師資源庫,豐富教師自學平臺。第三,通過專家與骨干教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引領,結合視頻回放的案例討論形式,達到教師深度“自省”。
課題應運而生的各種活動產生了極佳的效果,得到專家、同行以及社會的肯定。各類活動依次在各類杭城報刊上刊登、在浙江少兒頻道、移動電視上多次報道;課題階段成果6次在省、市、區進行廣泛交流;幼兒園成立“家園工作坊”,承擔教師專業發展90學時和48學時培訓班。同時,還有8篇與課題相關文章刊登在省市教育雜志和書籍上,15篇課題相關子課題論文在市區課題成果、論文評比中獲得一、二、三等獎。
研究至今,我園的“幼兒視聽成長檔案”在不斷優化和完善中,其教育功能不斷被開發和運用,功能路徑不斷拓展并發揮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和良好的社會效應。但這只是研究的一個階段,幼兒園仍將繼續開展進一步研究,探求檔案更多的教育功能和拓展路徑在幼兒園各個層面有效開展的措施和成效研究。讓幼兒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擴展研究內涵,真正為幼兒所用,全方位、多角度不斷促進幼兒的能力發展和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海敏,王鵬.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內涵[J].吉林:中小學電教,2013:9.
[2]欽娜.幼兒園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09:5.
[3]陳彬.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應用的思考[J].山東:科技信息,2012:206.
[4]黎卓茹.數字化幼兒園服務體系的設計研究[J].廣東:教育信息技術,2012:7-10.
[5]李建麗,姜蘭.數字化幼兒園的構建于研究[J].北京: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5-6.
[6]趙銳.基于信息技術整合觀的數字化幼兒園建設[J].北京: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1-22.
[7]林少玲.數字化幼兒園建設之我見[J].湖北:當代學前教育,2011:23-24.
[8]陳翚.幼兒電子成長檔案制作初探[J].廣東:教育導刊(下半月),2012:78-79.
[9]朱麗芳.互動式幼兒電子成長檔案評價的實踐研究[J].江蘇: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07.
[10]韓濤.學生電子成長檔案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河北:河北大學,20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