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學東
【摘要】在高中階段,學生歷史的學習,同時,不僅是學生的觀察力,而且也是學生與對歷史發展過程中規律的理解和認識。歷史事件的特征、規律、起因,及發展的理解,與歷史教學的思維能力有著緊密關系。由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為重要。本篇論文主要圍繞著如何培養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思維能力進行研究,以有效改善和提高歷史教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和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54-01
學生能否學好高中歷史,思維能力起到關鍵作用。如何培養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思維能力,本篇論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
一、高中歷史教學需要達到一定的深度
(一)歷史知識和學生能力的關系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需要高中歷史教師掌握歷史知識,在教學中能夠達到一定深度。由此,才能在課堂教學時,老師將概念知識熟練的應用進教學中,并有效準確傳達給自己的學生。
通常我們所指的歷史概念,是對歷史事件和現象的一種抽象表現,因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和提高歷史教學思維能力,主要就從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始,讓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特點與規律形成相對合理和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再就是,教師傳授歷史知識時,還要重視將知識與能力結合。課堂中,老師有計劃的將知識與能力融會貫通。知識是思維能力的基礎,思維能力為獲取知識提供了條件。由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能力,兩者不能獨立存在,應相輔相成互為作用。
(二)如何提高歷史教學的深度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若要達到一定的深度,首先需要老師從整體上把我課本教材,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并且能夠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逐一做到將歷史現象及歷史概念的關系弄清楚,這也是提高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點。
二、調動學生的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格外重要。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容,主要是指學生的自信心、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還是要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歷史,那么也才能夠在學習中發揮一種積極持久的熱情,最終提高和培養起自己的思維能力。
調動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讓學生意識到歷史教學重要性,對歷史的社會性和實用性有所認識,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最終活躍他們的思維。歷史作為前人經驗與教訓的總結,能給現代人以參考,作為古為今用,這也恰是對歷史的社會功能的體現。第二,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所學的歷史思維方法,與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相聯系,并對此站在不同的角度、高度來分析,鼓勵學生討論發言,得出新的不同結論,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就能提高學生們對歷史的分析能力。第三,在歷史課堂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老師還要善于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課堂中穿插趣味性大、帶動學生積極性的歷史故事。
三、要善于啟發和鼓勵,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需從以下幾方面:
首先,幫助學生學會閱讀課本,培養和提高歷史教學思維能力主要還是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關于閱讀歷史課本的方法,具體包括做出閱讀提綱,找出課本中的閱讀重點句和重點詞,并且設計出一些能提高思維能力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將課本閱讀內容的重點與規律,提前告訴學生,然后在課堂中輔助他們學理解。還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其次,保證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教學中,學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碰到問題時,要多動腦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就是,如若學生不能馬上發現問題,得不到結論時,老師要及時誘導學生,將學生帶到自行設計的分為中,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培養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思維能力的途徑
關于歷史教師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主要借助的途徑包括三個方面:課堂討論,對歷史材料的充分利用, 以及課后練習三個途徑。
(一)如何更好的進行課堂討論
教學中,課堂討論有助于學生之間思維的交流。因此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置討論情景,鼓勵學生討論。不過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隨點撥學生,解決討論中的問題。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個各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次看問題的思維能力。
(二)充分利用歷史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中歷史課本中,按照一個全新的角度和要求,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更多的歷史原始材料,并且對此又設置了相應的思考題,保證學生能夠對有效信息的充分利用,將所學的歷史知識綜合利用其來,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討論和論證。綜上所介紹的都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要求歷史教師充分的利用課本資料,以典型的習題作為范例,對問題不斷的講解,傳授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此,還有一個基本的步驟,首先,歷史教育者要讀懂歷史材料,能夠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來具體的分析歷史事件;其次,具體問題的解決,要與課本的內容相結合;最后,清楚問題的要求,借助歷史材料就可以找到答案。此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除了布置解析題外,還要豐富學生們的課堂內容,充分利用現代電化教學手段,例如投影儀和電視機的使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們的閱歷,最終間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高歷史教學思維能力還需要不斷的練習
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要不斷反復練習,不僅有助于扎實歷史知識的掌握,還能培養和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準確性。不過,在高中歷史教學的練習中,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根據具體情況設計訓練題。
此外,除了經常復習之外,還要不斷的對歷史教材中的內容不斷的歸納和總結,提煉歷史內容的要點,找出規律性,讓學生對所學的只是形成完整和系統的認識。
五、結論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的根本所在就是培養和提高教育者們的思維能力,而這些能力在學生不如社會之后,也將能夠在生活實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這也是除了歷史教學社會功能外,其他學科所不能夠提供給學生的。特別是當前,我們歷史教育者更有責任來幫助學生,讓他們在獲得相應的知識點時,也能提高和發揚學生們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春霞.試論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法研究
[2]高麗紅.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1年3期
[3]張耀.淺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成功·教育.2013年3期
[4]揭雪松.試論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文史月刊.2012年8期
[5]羅曉靜.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北京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