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 王鵬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三中全會的決策部署,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企業股份多元化改革進程,促進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是我們黨在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近20年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驗的基礎上做出的重要論述,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深化。因此,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與其他資本平等競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公有制是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共同所有的所有經濟結構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經濟即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力量。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現階段除了公有制經濟形式以外的所有經濟結構形式,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它的確立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把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正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促進經濟增長、推動技術創新、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國家稅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繼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二、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各種所有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國企與民企等各種所有制各有長處,國企有國企的優勢、民企有民企的優勢,積極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首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國有資本對自己應承擔的公共建設項目,積極引進社會資本一同建設,可以直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還可由于投資主體多元化而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效率和競爭力。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11、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利潤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分別為5.4%、4.6%,股份制企業分別為8.4%、7.6%,說明混合所有制經濟效益較高。
其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推動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相互融合。國企資本雄厚、裝備先進、人才聚集,而且經營管理者有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只有在好的體制下才能更大更好地發揮作用,國企走股份制道路、走上市公司道路,就完全按法人治理結構來調節,股東會、監視會、再加上聘任總經理,治理結構的管理,就能夠跟民營企業都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既競爭又合作。對民企來說機制靈活,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敢于冒風險,自負盈虧。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有效途徑,也是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參股、控股或并購等多種形式依法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實現股權多元化或股權社會化,把原來的國有獨資企業變為多家持股甚至混合所有制的企業。我國經濟改革的實踐表明,在對原有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進行改革的同時,允許體制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一項非常成功的增量改革,大量民間資本要求拓寬投資渠道,從而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創造了現實條件,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還有利于國有資本和其他資本在企業內部實現同等使用生產要素和公平受益,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再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走上管理規范化軌道。許多民營企業是從小企業起來的,它帶有小生產者的意識,不適合現代的意識。因此,鼓勵民營企業打破家族制的范圍,走向混合經濟道路,其他經濟成分進來,建立適合于家族企業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和機制,是現階段我國私營企業實現更大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有利于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也是進一步促進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引進國有資本或其他社會資本,改善企業股權結構。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改制上市,使企業走上管理規范化軌道。
三、發展混合所有制推進企業股份多元化改革進程
實行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強化了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發展空間,有利于企業的市場化發展,有利于國有企業的發展更加市場化,有利于國有企業更好地轉變經營機制,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地推進實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用股份制方式體現出混合所有制體制的魅力,釋放出更多活力。同時更好地限制國有企業容易碰到的不當的政府干預,有利于國有企業和各種戰略投資者,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不同類型的戰略投資者進行更大范圍的合作,更有利于企業更好地融資及整合各種資源。
過去國家一直在考慮鼓勵國有企業進行整體上市,但一直有些爭論。今后,有關的政策方向會更加明確,將加快鼓勵國有企業用整體上市等多種方式進行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更大步伐地推進國有企業的股份多元化的改革進程,包括允許一些條件成熟的國家獨資的國企在母公司層面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業。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國企轉型能否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最核心的問題仍然是政府,即政府能否真正放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讓企業能夠完全按照市場規律辦事,而不是服從政府的意志。如果政府職能尚未轉變到位,政府手中握有的能夠控制企業、左右企業、影響企業的手段仍然十分多的情況下,僅憑企業股權結構的變化是遠遠不夠的。別說混合所有制企業,就是完全的民營企業,在強勢的政府面前,也是毫無真正的自由空間的。所以,混合所有制企業助推國企走向市場化前提是政府要轉變職能,政府要更加開明、開通,更加愿意給市場和企業真正放權、真正松綁,只要政府能夠放權,能夠讓國企真正按照市場規則與其他所有制經濟建立混合所有結構,將國有企業多年來積累的經驗與其他所有制經濟的機制活力有機結合起來,使企業的市場活力大大增強。否則,混合以后的國企,特別是打著國計民生旗號的國企,仍然難以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相反,混合以后會給民間資本帶來災難。我們要特別防止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到21世紀前幾年的國有企業改革中,出現不少民營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帶來麻煩,造成很大后遺癥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規定,指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雙方在合資合作上要按在商言商、搞投資就言投資的思想考慮問題,不能搞投機。合作各方要認真研究好合資合作的方案,并重視溝通磨合找出讓各方都受益的方案,國有企業可以放棄控股權,大型民營企業也可以放棄控股權,對大型民營企業來說,也不是自己規模大就一定要控股,國有企業就不能控股,小民營企業也不能控股,關鍵在于,股權結構必須合理,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的作用能夠發揮,誰也不在改革過程中居于強勢地位,而是平等地位。如果能做到這樣,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國企與民企的合作,就一定能推進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化,建立產權多元、自主經營、治理規范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各種所有制企業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微觀主體。
(作者單位:貴州省國資委)